最全整理|高中語文120個文言實詞詳解+例句+譯文(中),非常好

最全整理|高中語文120個文言實詞詳解+例句+譯文(中),非常好

給同學們整理了高中必備120個【文言實詞】詳解+例句+譯文(上)內容,文章剛剛發佈,便收到多為同學的反饋,表示喜歡、很需要,希望儘快發佈剩餘內容。加班加點,小簡整理了第41-80個實詞內容,話不多說啦,看正文!(81-120個實詞會盡快發佈)

120個實詞

愛安被倍本鄙兵病

察朝曾乘誠除辭從

殆當道得度非復負

國蓋故固顧歸過何

恨胡患或疾及即既

假間見解就舉絕堪

克類憐彌莫乃內期

奇遷請窮去勸卻如

若善少涉勝識使是

適書孰屬數率 說私

素湯 涕徒亡王望惡

微悉相謝信興行幸

修徐許陽要宜遺貽

易陰右再造知致質

治諸賊族卒走左坐

四一、假

★推導提示:“假”的本義是“借”。“借”不是要“給”嗎?故有“給予”之義。借來東西(比如錢)當然就有了“憑藉”。借來東西不是真的屬於自己的,故又可引申出“不是真的”,不是真的,進一步引申出“非正式的”和“如果”等義

■成語助記:狐假虎威 虛情假意 假痴不顛 假道伐虢 假公濟私 不假思索天假其年 弄虛作假

41.假,讀音一:jiǎ

(1)動詞

①借

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送東陽馬生序》)

——因此人們多把書借給我。

②憑藉,藉助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勸學》)

——君子本性並不是和別人有什麼不同,只是善於藉助外物罷了。

③寬容

願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於前。(《荊軻刺秦王》)

——希望您稍微寬容他一點,讓他在您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④給予

漢人未可假大兵權。(《譚嗣同》)

——對漢族人不能交給太大的兵權。

(2)形容詞

①虛假,假裝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

——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裝打瞌睡,原來是為了誘敵。

②非正式的,代理的

乃相與共立羽為假上將軍。(《項羽本紀》)

——就和一起共同推舉項羽做代理上將軍。

(3)連詞,相當於“如果”“假如”,多“假使”“假令”連用

假令僕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報任安書》)

——假使我犯法被殺,如同九牛少了一毛,和螻蟻死去有什麼兩樣?

讀音二:jià

名詞,假期

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孔雀東南飛》)

——府吏聽說了這個變化,就請假暫時回家。

四二、間

★推導提示:間的本義是“門縫”。由此引申出“夾縫、空隙”之義;小路不是很像夾縫嗎?時間的“空隙”,即“空閒”。“夾縫”是在兩個事物之中的,故有“置身其中”的意義,由此可引申出許多意義:“間隔、參與、中間、離間”等。“離間”再引申出“間諜”之義,間諜當然是“秘密”的嘍

■成語助記:挑撥離間 間不容髮 疏不間親 伯仲之間

42.間,讀音一:jiān

(1)名詞

①門縫,夾縫

其御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史記·管晏列傳》)

——他車伕的妻子從門縫偷偷的看她丈夫。

②中間

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赤壁之戰》)

——驅使中原的士兵遠途跋涉,來到這江湖沼澤之間。

③期間

奉命於危難之間。(《出師表》)

——在危難期間接受了任命。

(2)量詞,房屋的最小單位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怎樣才能得到千萬間寬大的房子,把天下的貧寒之士都遮蔽起來,讓他們都露出笑顏?

讀音二:jiàn

(1)名詞

①空隙

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庖丁解牛》)

——那關節有空隙,而刀刃卻沒有厚度。

②機會

至京口,得間奔真州。(《〈指南錄〉後序》)

——到了京口,找到機會逃奔真州。

③(不多)時間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見蔡桓公》)

——扁鵲見到蔡桓公,站立了一會兒時間。

(2)動詞

①離間

讒人間之,可謂窮矣。(《屈原列傳》)

——讒佞小人離間他們,可以說是處境十分困難了。

②參與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曹劌論戰》)

——有那些當官的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其中呢?

③間隔,隔斷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桃花源記》)

——領著妻子兒女和同鄉們來到了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於是就和外面的人斷絕了聯繫。

④夾雜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口技》)

——中間夾雜著噼裡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

(3)副詞

①表時間,有時,偶然

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鄒忌諷齊王納諫》)

——幾個月之後,時不時有人偶爾提意見。

②表狀態,從小路

從驪山下,道芷陽間行。(《鴻門宴》)

——從驪山下來,取道芷陽抄小路行走。

③表情態,秘密地,悄悄地

侯生乃屏人間語曰。(《信陵君竊符救趙》)

——侯生就屏退眾人,悄悄地對信陵君說。

四三、見

★推導提示:“見”的本義就是“看見”。看見的東西多了,就會有“見識、見解”;至於“召見、謁見”等都與“看見”有關。被看見即“出現”在別人眼睛裡,(後作“現”),由此被動意義虛化出介詞“被”

■成語助記:一見如故 真知灼見 見風使舵 見縫插針 司空見慣 見棄於人見仁見智 見微知著 見賢思齊 見義勇為 見異思遷 一見鍾情 遠見卓識 相形見絀 小巫見大巫 捉襟見肘 芻蕘之見 圖窮匕見 瑕瑜互見 百聞不如一見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43.見,讀音一:jiàn

(1)動詞

①看見,看到

我見相如,必辱之。(《廉頗藺相如列傳》)

——我見到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②會見

項伯即入見沛公。(《鴻門宴》)

——項伯立刻進去會見沛公。

③謁見,拜見

曹劌請見。(《曹劌論戰》)

——曹劌請求謁見(莊公)。

④召見,接見

秦王坐章臺見相如。(《廉頗藺相如列傳》)

——秦王坐在章臺宮召見藺相如。

(2)名詞

①見識,見解

汝真女子之見。(《失街亭》)

——你真是女人的見識。

②看見的東西

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遊褒禪山記》)

——進入的越深,前進就越困難,見到的景色也就越奇特。

(3)代詞,放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有所動作

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孔雀東南飛》)

——你既然這樣惦記著我,就希望你不久前來(接我)。

(4)介詞,表被動,相當於“被”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頗藺相如列傳》)

——想(把寶玉)給秦國,恐怕得不到秦國補償的城池,白白地被欺騙。

讀音二:xiàn

動詞

①引見,使……見

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荷蓧丈人》)

——殺雞做飯給他吃,並讓自己的兩個兒子來見他。

②表現、出現、顯露

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微風吹過,牧草低下身子,顯露出草地上的牛羊。

四四、解

★推導提示:“解”的本義是“分解動物”。“解釋、解說”道理時需要條分縷析;解說之後就會讓人“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思考,就會形成自己的“見解”。“分解動物”義後又引申為“解開”一切糾結之物,故有“解放、解脫”的意義,解開糾結之物後,糾結之物就會“鬆弛”下來,進一步引申為“懈怠”(心理上的鬆弛,後寫作“懈”)。解開心中的結,就是“和解”

■成語助記:庖丁解牛 衣不解甲 善解人意 解衣衣人 解驂推食 解民倒懸不解之緣 難解難分 馬不解鞍 妙語解頤 寬衣解帶 不求甚解 大惑不解 一知半解 迎刃而解

44.解,讀音一:jiě

動詞

①剖開,特指解剖動物的肢體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

——庖丁替文惠君解剖牛。

②解開,脫去

毀其盆,悉埋於地,解其棕縛。(《病梅館記》)

——毀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都埋到地裡,解掉那些綁縛的棕繩。

③分開

少年大駭,急解令休止。(《促織》)

——那小夥子非常驚駭,急忙把它們分開,使它們停了下來。

④解釋,解答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

——老師,是用來傳播道理,講授學業,解答疑難的。

⑤理解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師說》)

——有了疑難問題不向老師請教,那些疑難問題最終也不能理解。

⑥解救,消除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荊軻刺秦王》)

——如果有這樣一句話,既可以解除燕國的災禍,又可以報您的仇,(您將)怎麼樣?

讀音二:xiè

動詞,緩和,消減

太后之色少解。(《觸龍說趙太后》)

——太后(憤怒的)神色稍微緩和了一些。

四五、就

★推導提示:“就”的本義是“走近、靠近、走上、趨向”。引申為達到目標的含義“成就、成功、完成”。走上領導崗位,就是“擔任、赴任”

■成語助記:功成名就 高不成,低不就 避實就虛 按部就班 將計就計 慷慨就義 刪繁就簡 半推半就 另謀高就 一蹴而就 一揮而就

45.就,jiù

動詞

①趨,赴

臣之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廉頗藺相如列傳》)

——我知道欺騙大王的罪過應該處死,請讓我走到湯鍋裡去。(意即“請讓我受湯鑊之刑”)

②靠近,接近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勸學》)

——所以木料用墨線量過就能使它更直,金屬的刀劍放到磨石上去磨就會鋒利。

③上(車、路)

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荊軻刺秦王》)

——荊軻於是上車離去,始終沒有回頭。

④赴任

舉孝廉不行,連闢公府不就。(《張衡傳》)

——被推舉為孝廉沒有去,連續被官府徵召也沒有到任。

⑤擔任

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將伐顓臾》)

——能施展才能就擔任職務,不能施展才能就退下來。

⑥成就

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車騎市中。(《信陵君竊符救趙》)

——可是我想要成就您禮賢下士的名聲,所以讓您的車馬長久的停留在市井中。

⑦完成,成功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活板》)

——交替著使用它,很快就可以完成。

四六、舉

★推導提示:“舉”的本義是“舉起、抬起”。這是一個“舉動”,活用為動詞即“舉行、發動”。舉有由低到高的含義,所以有引申出“提拔、舉薦”之義;由此又引申出一般意義的“應舉”。舉起東西應該是有所用,故又引申出“拿、用”,進一步引申為“佔領”之義。後又虛化為範圍副詞“全”

■成語助記:不識抬舉 舉國上下 舉案齊眉 舉目無親 舉棋不定 舉手投足舉賢任能 舉一反三 舉重若輕 舉足輕重 綱舉目張 輕舉妄動 一舉成名 以言舉人 不識抬舉

46.舉,jǔ

(1)動詞

①舉起,抬起

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齊桓晉文之事》)

——我的力量足以舉起三千斤重的東西,卻舉不起一根羽毛。

②拿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赤壁之戰》)

——我不能拿著全吳的土地,十萬軍隊,去被別人控制。

③舉出,提出

聊舉數人以訓汝。(《訓儉示康》)

——姑且列舉幾人來教訓你。

④舉行,施行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陳涉世家》)

——現在逃跑是死罪,舉行起義也是死罪。

⑤攻克,佔領

戍卒叫,函谷舉。(《阿房宮賦》)

——陳勝吳廣的一聲喊叫,函谷關就被攻下來了。

⑥推薦,選拔

舉孝廉不行,連闢公府不就。(《張衡傳》)

——被推舉為孝廉沒有去,連續被官府徵召也沒有到任。

⑦升起

中江舉帆,餘船以次俱進。(《赤壁之戰》)

——在江中升起船帆,其餘的船按照次序一同前進。

(2)形容詞

①全,合

大喜,籠歸,舉家慶賀。(《促織》)

——非常高興,用籠子裝回來,全家慶賀。

②盡

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鴻門宴》)

——殺人惟恐不能殺盡,對人用刑惟恐不能用盡酷刑。

(3)名詞,舉動

榮祿密謀,全在天津閱兵之舉。(《譚嗣同》)

——榮祿的密謀,全在於天津閱兵的舉動。

四七、絕

★推導提示:“絕”的本義是“繩索斷”。由此引申出一般意義上的“斷”。比喻引申出“橫渡”的意義。由“斷”義可引申出許多意義:與人斷絕關係叫“絕交”;氣斷自然就是“死,絕命。”;路斷了當然就是“到了盡頭,極點”。由“到了極點”引申出程度副詞“極”和動詞“超越”(到了極點就是超越一切)之義

■成語助記:冠纓索絕 韋編三絕 絡繹不絕 與世隔絕 悲痛欲絕 絕裾而去慘絕人寰 冠絕一時 風華絕代 空前絕後 讚不絕口 悲痛欲絕 絡繹不絕 拍案叫絕 深惡痛絕

47.絕,jué

(1)動詞

①斷絕

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廉頗藺相如列傳》)

——就請允許我立太子為王,來斷絕秦國要挾趙國的野心。

②絕交

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赤壁之戰》)

——如果能夠憑藉江東的軍隊同中原的曹操相對抗,不如及早和他絕交。

③橫渡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勸學》)

——藉助舟船的,不是善於游泳,卻能橫渡江河。

④停,止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口技》)

——忽然聽見醒木一拍,各種聲音全都停止了。

(2)形容詞

①達到極點

以為妙絕。(《口技》)

——認為(這段口技)妙到了極點。

②陡峭的

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石鐘山記》)

——獨自和兒子蘇邁坐著小船來到這陡峭的巖壁之下。

③隔絕的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

——率領著妻子兒女和同鄉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

(3)副詞

①很,非常

佛印絕類彌勒。(《核舟記》)

——佛印很像彌勒佛。

②全然

而心目耳力俱窮,絕無蹤響。(《促織》)

——心力、眼力、耳力都用盡了,蟋蟀的蹤跡和聲音全都沒有。

四八、堪

★推導提示:“堪”的本義是“經得起,受得住”,引申出“勝任”之義;虛化成助動詞“可,能夠”

■成語助記:不堪回首 不堪入目 苦不堪言 不堪其憂

48.堪,kān

動詞

①經得起,受得住

而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所堪。(《〈指南錄〉後序》)

——可是處境是那樣危急險惡,一個接一個出現,就不是在人世間所能忍受的了。

②勝任

不堪吏人婦,豈合令郎君。(《孔雀東南飛》)

——連作一個小官吏的妻子都不能勝任,怎能跟縣令的公子相配。

③能夠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不能回想,在敵人的祠堂前面,祭祀的香火旺盛,非常熱鬧。

四九、克

★推導提示:克的本義是“戰勝、攻克”。攻克堡壘,意味著殺敵致勝,故又引申出“殺”的意義。進一步引申出“去除,削減”等義。後又虛化為助動詞“能夠”

■成語助記:克敵制勝 克己奉公 克勤克儉 克盡職守 攻無不克 相生相剋

49.克,kè

動詞

①戰勝,攻下

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殽之戰》)

——攻打它又攻不下來,包圍它又沒有後續部隊,我們還是回去吧。

②成功,完成

前虞跋胡,後恐疐尾,三納之而未克。(《中山狼傳》)

——前邊怕踩到狼下巴上的垂肉,後面又怕壓到狼的尾巴,裝了幾次都沒有成功。

③能夠

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赤壁之戰》)

——如果這件事能夠圓滿成功,那麼天下的格局就可以定下來了。

④剋制,約束

克已復禮。(《論語》)

——剋制自己,恢復周禮。

⑤通“刻”,刀刻,雕刻

更克畫,平鬥斛度量文章。(《史記·李斯列傳》)

——更改器物上的雕刻,統一度量衡和書奏文牘的格式。

五〇、類

★推導提示:“類”的本義是“種類”,同一“種類”就是“同類”,同類的事物當然就會有“類似,像”的地方嘍

■成語助記:物以類聚 觸類旁通 連類比物 畫虎類犬 刻鶻類鶩 不倫不類有教無類

50.類,lèi

(1)名詞

①種類

世間溝壑中水鑿之處,皆有植土龕巖,亦此類耳。(《雁蕩山》)

——世上的溝壑等水流沖刷的地方,都有直立的土層或上部凹陷的岩石,也是這一類情況罷了。

②事例

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屈原列傳》)

——它寫的事情雖然細小,但主旨卻十分重大,所舉的事例雖說淺近,表現的意義卻十分深遠。

(2)動詞

①類似,相似

中繪殿閣,類蘭若。(《促織》))

——中間畫的宮殿樓閣一類的東西,很像是寺廟。

②類推

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墨子·公輸》)

——你堅持道義,不肯殺少數人,卻要去殺許多人,不能算是懂得類推事理。

(3)副詞。大都、大多

近歲風俗尤多侈靡,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訓儉示康》)

——近年來風氣尤其奢侈浪費,當差的人多穿上了士人的衣服,農夫穿上了絲織品做的鞋子。

五一、憐

★推導提示:“憐”的本義是“憐憫”,憐憫不就是有愛心嗎?故引申出“愛憐”之義

■成語助記:憐香惜玉 顧影自憐 同病相憐 我見猶憐 搖尾乞憐

51.憐,lián

(1)動詞

①哀憐,同情

公子縱輕勝,棄之降秦,獨不憐公子姊耶?(《信陵君竊符救趙》)

——您縱然輕視我趙勝,拋棄我,使我投降秦國,難道你就不憐惜你的姐姐嗎?

②疼愛,愛惜

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觸龍說趙太后》)

——男人也疼愛他的小兒子嗎?

③愛戴

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陳涉世家》)

——項燕做為楚國的將軍,多次立功,愛護士兵,楚國人愛戴他。

五二、彌

★推導提示:“彌”的本義是“彌補”。“彌”原作“彌”,表示弓上加柲,增加弓的彈射力,這不正是“彌補”其本身的不足嗎?彌補了不足之後,弓可以“長久”使用,故有“長久”之義。後又虛化為表程度的副詞“更加”

■成語助記:彌天大謊 曠日彌久 彌留之際 彌縫其闕 須彌芥子 欲蓋彌彰 歷久彌堅 彌天大罪 仰之彌高

52.彌,mí

(1)動詞,滿,遍

夜雪初霽,薺麥彌望。(《揚州慢》)

——一夜的大雪剛剛停止,滿眼都是薺菜和野麥。

(2)副詞,更加,越發

奉之彌繁,侵之愈急。(《六國論》)

——奉送的越多,侵犯得就越厲害。

五三、莫

★推導提示:“莫”,即現在的“暮”字,其字形是太陽西沉在荒野草叢中。所以本義是指“日落時分”即“傍晚、黃昏”。由“日落”,太陽不見之義,引申出“沒有、無”的意義,也正因為這樣,莫被借為否定性的代詞“沒有誰,沒有什麼事物”。產生這一意義後,為了與“莫”區別,另造了“暮”字

■成語助記:莫名其妙 高深莫測 莫須有 莫衷一是 莫逆之交 莫衷一是 概莫能外 諱莫如深 一籌莫展 歲聿其莫

53.莫,mò

(1)名詞,通“暮”,晚上(“暮”的本字)

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石鐘山記》)

——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獨自和兒子蘇邁坐著小船來到這陡峭的巖壁之下。

(2)代詞

①沒有(誰)

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赤壁之戰》)

——除了劉備沒有誰能夠抵擋曹操的。

②沒有(什麼)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者,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魚我所欲也》)

——假如人想要得到的沒有什麼比生存更重要的,那麼,凡是可以使人生存下去的方法有什麼不能使用的呢?

(3)副詞

①表否定,不

成倉猝莫知所救,頓足失色。(《促織》)

——成名在倉促之間不知用什麼辦法來解救,跺著腳,急得變了臉色。

②表禁止,不要

願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赤壁之戰》)

——希望及早確定對策,不要採納那些人的意見。

③表測度,或許

其事體莫須有。(《宋史·岳飛傳》)

——那些事情或許有吧?

五四、乃

★推導提示:“乃”主要有兩個意義:一是代詞“你”;一是連詞“於是,就”

■成語助記:何其相似乃爾 勝敗乃兵家常事

54.乃,nǎi

(1)代詞,你(們),你(們)的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

——你一定不要忘記你父親的意願。

(2)動詞,表判斷,相當於“是”

無傷也,是乃仁術也。(《齊桓晉文之事》)

——沒關係,這是仁政之道啊。

(3)副詞

①表承接,就、便、即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道時令,到春天就會來臨。

②表時間間隔之長,才,再

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

——估計我到了軍營之中,你再進去(見項王)。

③表範圍,只,僅僅

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史記·項羽本紀》)

——到了東城,(項羽身邊)僅剩了二十八名騎兵。

④表意外,竟然,卻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求之,自以為得其實。(《石鐘山記》)

——可是那些見識淺薄的人竟然用斧頭敲擊(的方法)來尋找(石鐘山得名之由),自以為找到了它的真實原因。

(4)連詞,表承接,於是,就

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曹劌論戰》)

——曹劌說:“那些做官的人見識短淺,不能深謀遠慮。”就進入宮廷去見莊公。

五五、內

★推導提示:“內”的本義是“自外入內”。由此引申出兩個基本的意義:一是“內部、內室”;一是“使進入,接納,”這一意義後寫作“納”。妻妾一般在內室操持家務,很少出門,故古人由把妻妾稱為“內”。後妻子的親屬也用“內”稱呼,如“內侄、內弟”等

■成語助記:內外交攻 五內俱焚 色厲內荏

55.內,讀音一:nèi

(1)名詞

①裡面

少時,簾內擲一紙出。(《促織》)

——不多會兒,簾子裡面扔出一張紙。

②皇宮,宮內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內法,……不敢會友。(《訓儉示康》)

——近來士大夫家庭,就如果不是按照宮內方法制造出來的,……不敢約會親友。

③內部,常指國內、朝廷內

內立法度,務耕織。(《過秦論》)

——內部訂立法令制度,致力於農業生產。

④內心

今將軍外託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赤壁之戰》)

——現在您表面上假託服從的名義,內心卻懷著猶豫不決的打算。

讀音二:nà,通“納”

動詞

①讓進

距關,毋內諸侯。(《鴻門宴》)

——把守住函谷關,不要讓諸侯進來。

③放進

內狼於囊。(《中山狼傳》)

——把狼放進口袋裡。

③接納,收容

亡走趙,趙不內。(《屈原列傳》)

——(懷王)逃到了趙國,趙國不肯收容他。

④交納

百姓內粟千石,拜爵一級。(《史記》)

——老百姓繳納一千石糧食,就授官一級。

五六、期

★推導提示:“期”的本義是“一定的時間、期限”。所以引申為“時間、日期”“約會、約定”“限度、限量”。由“日期”引申出“一整年、一整月”的意思。由“約會”又引申出“期望”的意義

■成語助記:不期而遇 遙遙無期 貴不期驕 不期修古

56.期,讀音一:qī

(1)名詞

①限定或約定的時間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陳涉世家》)

——趕上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耽誤了約定的期限。

②日期,時候

誰為我臨期成此大節者?(《梅花嶺記》)

——誰是到時候幫助我成就(殉國)大節的人?

(2)動詞

①約會

與老人期,何後也?(《留侯世家》)

——和老年人約會,為什麼落在後面?

②約定

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孫臏》)

——約定說:“晚上看到(樹下)點起火就一齊放箭。”

③期望,希望

良劍期乎斷,不期乎鏌鋣。(《察今》)

——好的寶劍是指望用它砍斷東西,不是指望他一定是鏌鋣劍。

讀音二:jī

名詞。一週年,一整月。

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鄒忌諷齊王納諫》)

——滿一年之後,即使有想要進諫的,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了。

五七、奇

★推導提示:“奇”的本義是“異乎尋常”。“異乎尋常”說明是與眾不同的,獨特的,故有“單數,不成雙”之義。在戰爭上,則特指“軍事上或鬥爭策略出人意料的措施”。其意動意義則是“以……為奇”。由“不成雙”又引申出“命運不好”之義

■成語助記:奇聞逸事 千奇百怪 奇恥大辱 奇文共賞 不足為奇 飛將數奇

57.奇,讀音一:qí

(1)形容詞

①奇特,罕見

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遊褒禪山記》)

——前進越是困難,見到的景物也越發奇特。

②特殊,不平常的

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六國論》)

——拿事奉秦國的心思來禮待天下有特殊才能的人。

③珍貴的,稀奇的

裡中游俠兒得佳者籠養之……居為奇貨。(《促織》)

——鄉里那些遊手好閒的年輕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籠子把它們養起來,當作珍奇的貨物儲存起來。

④出人意料的(措施)(計謀)

若兵來則出奇兵擊之。(《失街亭》)

——如果魏軍到來,我們就派出他們意料不到的軍隊來攻打它。

⑤美好的,合宜的

今日違情義,恐此事非奇。(《孔雀東南飛》)

——現在如果違背了他的情意,恐怕這件事不太合適。

(2)動詞

①驚異

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而舞,益奇之。(《促織》)

——每當聽到彈奏琴瑟的聲音,就會按照節拍跳舞,(宮裡的人)更加感到驚異了。

②認為出眾

大將軍鄧騭奇其才。(《張衡傳》)

——大將軍鄧騭認為他才能出眾。

讀音二:jī

(1)形容詞,命運不好,運氣不好,常“數奇”連用

以為李廣老,數奇,毋令當單于。(《史記·李將軍列傳》)

——認為李廣老了,命運不好,不叫他與匈奴的單于對敵。

(2)數詞,表單數、零數或餘數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核舟記》)

——船從頭到尾大約八分多一點,高約兩個米粒左右。

五八、遷

★推導提示:“遷”的本義是“變換地方,遷移”。“調職”正是換一個地方為官

■成語助記:見異思遷 安土重遷 遷客騷人 喬遷之喜 孟母三遷 時過境遷 一日九遷

58.遷,qiān

動詞

①由下面移至上面,泛指遷移

時北兵已迫修門外,戰、守、遷皆不及施。(《〈指南錄〉後序》)

——當時元兵已迫近京城門外,無論是迎戰、拒守、遷都都來不及了。

②調動官職,一般指升官

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徵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張衡傳》)

——安帝素常聽說張衡擅長術數之學,派公車特意召請,任命他做郎中,後來又提升為太史令。

有時也指降職

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琵琶行(並序)》)

——被此人的話所觸動,這天晚上才有了被貶官的感覺。

③放逐,徵發

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過秦論》)

——然而陳涉是以破甕做窗戶,用草繩拴門軸的窮人家的孩子,是農村中耕田為生的人,又是被徵發戍邊的人。

④改變,改動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六國論》)

——齊國人沒有賄賂秦國,結果還是在五國之後政權易主,為什麼呢?

五九、請

★推導提示:“請”的本義是“請,請求。”,後又引申出“請求給予”義

■成語助記:不情之請 請君入甕 負荊請罪 束縕請火 另請高明

59.請,qǐng

(1)動詞

①請求。請人做某事。

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廉頗藺相如列傳》)

——我聽說趙王喜歡音樂,請你彈瑟吧。

②請人允許自己做某事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石壕吏》)

——我老太婆雖然年老力衰了,還是請允許我跟你們連夜回去。

③謁見,問候

公子聞之,往請,欲厚遺之,不肯受。(《信陵君竊符救趙》)

——公子聽說這個人,就前去問候他,想要送他厚禮,他不肯接受。

④邀請,約請

乃請賓客,約車騎百餘乘,欲以客往赴秦軍。(《信陵君竊符救趙》)

——就邀請門客,準備了百餘輛兵車,想率領著門客前去與秦軍拼命。

⑤請教,請示

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五人墓碑記》)

——之後又以蘇州百姓作亂為名向朝廷請示。

⑥說情

文嬴請三帥。(《殽之戰》)

——文嬴為三個被俘的秦軍將領說情。

(2)副詞,表示尊敬,不翻譯

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廉頗藺相如列傳》)

——五步之內,我要用我頸上的血濺在您的身上。

六〇、窮

★推導提示:“窮”的本義是“阻塞不通”。仕途上不通,則是“不得仕進,不能顯貴”;生活上“阻塞不通”,則是“生活困難,無依靠”。走到“阻塞不通”之處,當然就是“到盡頭”了。由此進一步引申出“走投無路”義,並虛化為程度副詞“極,盡。”

■成語助記:人窮志短 窮形盡相 窮兵黷武 窮而後工 窮寇勿追 窮且益堅 窮鄉僻壤 窮奢極欲 窮途末路 窮兇極惡 窮形盡相 窮則思變 辭窮理屈 白首窮經 黔驢技窮 言有盡而意無窮

60.窮,qióng

(1)形容詞

①處境困難,環境險惡

窮餓無聊,追購又急。(《〈指南錄〉後序》)

——處境險惡,飢餓無所依靠,敵人懸賞追捕的又很緊迫。

②不得志,不顯貴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滕王閣序》)

——在不得志的時候,則更加堅強,不放棄自己高遠的志向。

③貧困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魚我所欲也》)

——(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供養,所認識的窮困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嗎?

(2)動詞

①終了,窮盡,用盡

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病梅館記》)

②尋到盡頭

復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

——又向前走,想要走到那桃花林的盡頭。

六一、去

★推導提示:“去”的本義是“離開”。“離開”一個地方,當然就跟那個地方有了一定的“距離”。用於使動意義,使離開,意義即是“除掉,去掉”

■成語助記:何去何從 刮骨去毒 以殺去殺 以刑去刑 陳言務去 大勢已去 揚長而去 眉來眼去 召之即來,揮之即去 相去幾何

61.去,qù

(1)動詞

①離開

欲呼張良與俱去。(《鴻門宴》)

——想要叫張良和他一同離開。

②距離

去北軍二里餘,同時發火。(《赤壁之戰》)

——距離曹軍二里多時,同時點起火來。

③除掉,去掉

為漢家除殘去穢。(《赤壁之戰》)

——替漢室除去奸賊,清除汙穢。

④前往,到……去

僧富者不能去,而貧者至焉。(《為學》)

——富和尚不能前往,窮和尚卻到了那裡。

⑤表示動作行為的趨向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那舞榭歌臺等昔日的豪華景象和英雄業績全都被風雨吹打掉了。

(2)形容詞,過去的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琵琶行》)

——我自從去年離開京城,被貶官到潯陽,疾病纏身。

六二、勸

★推導提示:“勸”的本義是“勉勵”,後引申為“勸說、勸導”

■成語助記:勸善懲惡 賞一勸百 誘掖獎勸

62.勸,quàn

動詞

①勸勉,勉勵

果行,國人皆勸。(《勾踐滅吳》)

——正式出征的那一天,國內的百姓都互相勉勵。

②勸說,勸告

時周瑜受使至番陽,肅勸權召瑜還。(《赤壁之戰》)

——當時周瑜接受使命到番陽去了,魯肅勸孫權召周瑜回來。

六三、卻

★推導提示:“卻”的本義是“退,使退”。“退”正是“不受,拒絕”形象描繪。退後自然會“回頭”,這不正是頭的“轉折”嗎?故又虛化為錶轉折的連詞

■成語助記:卻之不恭 望而卻步 盛情難卻 卻病延年

63.卻,què

(1)動詞

①退

相如因持壁卻立。(《廉頗涵相如列傳》)

——於是藺相如拿著寶玉退後站立。

②使退,擊退

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六國論》)

——後來秦國又兩次進攻趙國,李牧連續打退了他們。

③拒絕,排斥

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諫逐客書》)

——作王的不排斥百姓,所以能成就他的功業。

④回頭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回頭看妻子兒女的憂愁都到哪裡去了?隨手卷起詩書,大家都高興得像要瘋了。

⑤去掉,消除

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聶夷中《傷田家》)

——醫治了眼前的病痛,挖掉了心上的肉。

(2)副詞,表將要重複或繼續。還,再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

——什麼時候能夠(和你)一同坐在西窗下,剪燭夜話,再說說巴山夜雨時的情景。

(3)連詞,錶轉折

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幷州是故鄉。(《旅次朔方》)

——沒有來由的再次渡過了桑乾河,卻又希望幷州就是自己的故鄉。

六四、如

★推導提示:“如”的本義是“像”。(取女孩學話很像大人,這是女孩學語言的先天優勢,古人也發現了這一點,故“像”義“從女從口”。)要“像”當然要“遵從,依照”一定的標準;才能、品行“像”某人,當是“比得上”他。既是“像”,當然還不是完全一樣,故又引申出“如果”義,表假設。又因為“像”,有用作描摹事物的情態的詞綴“……的樣子”

■成語助記:突如其來 如飢似渴 如臂使指 如出一轍 如椽大筆 如法炮製如虎添翼 如火如荼 如膠似漆 如狼似虎 如履薄冰 如芒刺背 如棄敝屣 如泣如訴 如切如磋 如日中天 如喪考妣 如數家珍 如蟻附羶 如飲醍醐 如魚得水 如影隨形 如坐春風 如坐針氈 渙如冰釋 恍如隔世 淚如雨下 相敬如賓 危如累卵 心如止水 易如反掌 勢如破竹 不絕如縷 風雨如晦 甘之如飴 觀者如堵 爛醉如泥 履險如夷 目光如豆 囊空如洗 巧舌如簧 氣喘如牛 日月如梭 勝友如雲 守身如玉 逝者如斯 鐵證如山 栩栩如生 運斤如風 狗彘不如 自愧弗如

64.如,rú

(1)動詞

①往,到……去

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屈原列傳》)

——就和齊國絕交了,派使者到秦國去接受土地。

②順

邂逅不如意,便還就孤。(《赤壁之戰》)

——萬一遇到不順心的情況,就回來找我。

③如同,好像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桃花源記》)

——(桃花源中的)男女穿著都和外面人一樣。

④及,趕上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鴻門宴》)

——沛公默然了,說:“本來就趕不上他啊。”

⑤按照

先生如其指,內狼於囊。(《中山狼傳》)

——東郭先生依照老丈的意思,把狼裝進袋子裡。

(2)連詞

①表假設,假如,如果

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孟子·寡人之於國也》)

——您如果知道這個道理,就不要指望您的百姓比鄰國多了。

②表選擇,或者

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遇到祭祀,或者諸侯會盟,我願穿著禮服,戴著禮帽,做一個小小的司儀。

(4)助詞,形容詞詞尾

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孟子·盡心》)

——君子拉開弓不放箭,作出躍躍欲試的樣子。

六五、若

★推導提示:“若”的一個基本義是“像”,故“相同”“如果”“及,比得上”等意義的引申跟“如”相似,請參照上面的提示

■成語助記:大智若愚 若無其事 若即若離 洞若觀火 噤若寒蟬 口若懸河冷若冰霜 寥若晨星 瞭若指掌 敬若神明 命若懸絲 判若兩人 翩若驚鴻 門庭若市 趨之若騖 受寵若驚 虛懷若谷 昭然若揭

65.若,ruò

(1)動詞

①像,好像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齊桓晉文之事》)

——像我這樣的人,可以使百姓安定嗎?

②及,比得上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徐公不如您這麼漂亮啊。

(2)代詞

①表第二人稱,相當於“你”“你們”;作定語時則譯為“你的”。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不然的話,你們這些人都要被他俘虜。

②表近指,“這”“這樣”“如此”

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齊桓晉文之事》)

——憑這樣的做法,去追求您想要得到的東西,就想爬上樹去逮魚一樣。

(3)連詞,表假設,“如果”“假如”

若止印二三本,未為簡易。(《活板》)

——如果只印兩三本,不算簡單易行。

六六、善

★推導提示:“善”的本義是“好,美好”。“有道德”、“有本領”、“做得對”當然是“好”。有道德的人是“好人”。有道德的事是“善事”。做好人做好事是與人“親善”,與人“交好”。做得對自然是令人滿意的“好的行為、優點”,美好的一切都是讓人“喜歡”的

■成語助記:與人為善 善解人意 善始善終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善賈而沽 善始善終 獨善其身 盡善盡美 樂善好施 擇善而從 多愁善感 明眸善睞 知人善任 矜功伐善 與人為善

66.善,shàn

(1)形容詞

①好的,善良的

諮諏善道,察納雅言。(《出師表》)

——徵求詢問好的道理,考察採納正確的意見。

②好

晉鄙聽,大善;不聽,可使擊之。(《信陵君竊符救趙》)

——晉鄙如果聽從,很好;如果不聽從,可以讓(朱亥)擊殺他。

③友好的,親善的

不如因而善遇之。(《鴻門宴》)

——不如借這個機會好好的對待他。

(2)名詞

①好人,好事,好的行為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勸學》)

——積累善行,成為美德,聖人的思想也就具備了。

②好的方法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謀攻》)

——不必作戰就使對方的軍隊屈服,這是高明中最高明的辦法。

(3)動詞

①交好,親善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鴻門宴》)

——楚軍的左尹項伯,是項羽的叔父,一向與留侯張良交好。

②長於,善於

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京城裡有(一個)善於表演口技的人。

③做好,處理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工匠想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先使他的工具鋒利。

④喜歡,羨慕

善乃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歸去來兮辭》)

——羨慕世間萬物遇到了大好時節,感嘆我的生命已經快要走到盡頭。

⑤通“繕”,修治,引申為擦拭

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

——因此感到心滿意足,把刀子擦拭乾淨,收藏起來。

(4)表示應答之詞。

王曰:“善!”(《鄒忌諷齊王納諫》)

——齊威王說:“很好!”

六七、少

★推導提示:“少”的本義是“多的反面”。“稍,略微”指程度輕;“時間短暫”就是時間少,進一步引申出年齡少的“少年,青年”的意義;把人看“小”了,就是“輕視,瞧不起。”

■成語助記:少不更事 悔其少作 安老懷少 缺衣少食僧多粥少

67,少,讀音一:shǎo

(1)形容詞,數量少,不多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財產何得不蹶?(《論積貯疏》)

——生產(糧食)的人很少,而浪費(糧食)的人卻很多,天下的財產怎能不枯竭呢?

(2)動詞

①缺少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遙想在今天兄弟們登高的時候,每個人身上都插上茱萸,卻少了我一個人。

②削減,減少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賈誼《治安策》)

——想要使天下政治安定,不如多封一些諸侯國,以削弱他們的力量。

③瞧不起,輕視

議者以此少之。(《晉書·陳壽傳》)

——評論的人因此瞧不起他。

(3)名詞,少數人

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公輸》)

——你堅持道義,不肯殺少數人,卻要去殺許多人,不能算是懂得類推事理。

讀音二:shào

(1)名詞,青年,少年

群賢畢至,少長鹹集。(《蘭亭集序》)

——眾多名流賢者都來到這裡,老老少少全聚集在一起。

(2)形容詞

①年少,年輕

衡少善屬文。(《張衡傳》)

——張衡年輕的時候就善於寫文章。

②小

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觸龍說趙太后》)

——我的兒子舒祺,年齡最小,沒有出息。

讀音三:shāo

副詞,表程度,稍微,略微

斷頭置城上,顏色不少變。(《五人墓碑記》)

——被砍下的首級掛在城門上,臉色一點也沒有改變。

六八、涉

★推導提示:“涉”的本義是“徒步渡水”。由“渡”引申出“度過、通過”。進一步引申出“經歷”。學習的經歷是“涉獵,學習”,經歷一些事情必然會與他人有“牽涉,關聯”

■成語助記:跋山涉水 涉筆成趣 三豕涉河

68.涉,shè

動詞

①徒步渡水

澭水暴益,荊人弗知,循表而夜涉。(《察今》)

——澭水猛漲,楚國人不知道,還按照原來的標記趁夜晚過河。

②乘舟渡水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察今》)

——楚國有一個過江的人,他的劍從船中掉到水裡。

③進入,到

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赤壁之戰》)

——驅趕著中原的士兵遠征,進入江湖地帶。

④經過,經歷

今少卿抱不測之罪,涉旬月,迫季冬。(《報任安書》)

——現在您又遭受意外之罪,過一個月,就臨近十二月了。

⑤漫步,散步

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歸去來兮辭》)

——天天到庭院中散步自有樂趣,雖然設有小門卻常常關閉。

⑥閱覽

幼而讀書,好《楚辭》,諸子及經史多所涉獵。(顧炎武《復庵記》)

——幼年時讀書,喜歡《楚辭》,閱讀過很多諸子的文章和經典、史籍。

六九、勝

★推導提示:“勝”的本義是“禁得起,忍得住”,所以能堅持到最後(即“盡”)並“勝過、超過”他人而取得最後的“勝利”,勝利當然要舉行“盛大的”慶祝宴會,勝利是“美好”的事,由此又引申出“優美的山水古蹟”

■成語助記:不勝枚舉 名勝古蹟 勝友如雲 不勝桮 聊勝於無 穩操勝券 哀兵必勝 出凡入勝 旗開得勝 引人入勝

69.勝,讀音一:shèng

(1)名詞,勝利

此五者,知勝之道也。(《謀攻》)

——這五條,就是預知勝利的方法。

(2)動詞,戰勝,取勝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於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六國論》)

——六國和秦都是諸侯國,他們的實力比秦國弱,還有不用賄賂就可以戰勝秦國的趨勢。

(3)形容詞

①優美的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岳陽樓記》)

——我看那嶽州的優美景色,全在一個洞庭湖上。

③盛大的

童子何知,躬逢勝餞。(《滕王閣序》)

——我年少無知,卻榮幸地親逢這盛大的宴會。

讀音二:shēng

(1)動詞,禁得住,忍得住

沛公不勝桮杓,不能辭。(《鴻門宴》)

——沛公經不起多喝酒,不能親自來告辭。

(2)副詞,盡,完

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寡人之於國也》)

——如果按照一定的季節進入山林砍伐樹木,木材也就用不盡了。

七〇、識

★推導提示:“識”的本義是“知道,認識,能辨別”。既然“知道”,當然就能“記住”。為了更好的記住事物,需要做一些“標記”,故又有“標記”的意義

■成語助記:博聞強識 不識大體 不識時務 才識過人 有識之士 老馬識途 見多識廣 默而識之 目不識丁

70.識,讀音一:shí

(1)動詞

①懂得,知道

識眾寡之用者勝。(《謀攻》)

——懂得兵多和兵少的不同用法的一方能取勝。

②認識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琵琶行》)

——同樣是淪落天涯的人,相見何必一定要曾經互相認識?

③識別,覺察

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孔雀東南飛》)

——劉蘭芝聽出了(焦仲卿)馬叫的聲音,急忙穿著鞋子出來迎接他。

(2)名詞,知識,見識

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劉開《問說》)

——除了“學”,沒有辦法發現疑問,除了“問”,沒有辦法增加知識。

讀音二:zhì,通“志”

(1)名詞,標記,記號

公拆襖,出珠授之,封識宛然。(《記王忠肅公翱事》)

——(王)公拆開大氅,拿出珍珠交給他們,(當初)封裝的記號還和原來一樣。

(2)動詞,記住

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石鐘山記》)

——於是笑著對蘇邁說:“你記住了嗎?”

七一、使

★推導提示:“使”有兩個基本義:一是連詞,假使;一是叫,讓。由“叫,讓”引申出“奉使命”(奉使命不就是被“叫”去做事嗎?),進一步引申出奉使命的人“使臣”

■成語助記:鬼使神差 不辱使命 頤指氣使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71.使,shǐ

(1)動詞

①命令,派遣

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原列傳》)

——懷王命令屈原制定憲法。

②叫,讓

試使鬥而才。(《促織》)

——試著讓它(同別的蟋蟀)咬鬥,結果獲勝。

③主使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五人墓碑記》)

——這時憑著大中丞的身分作蘇州巡撫的是魏忠賢的心腹,逮捕周順昌先生的事就是由他主使的。

④使喚

人皆得以隸使之。(《五人墓碑記》)

——人人都能夠像使喚奴僕一樣使喚他。

⑤致使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阿房宮賦》)

——致使天下的人,口裡不敢說,心中卻充滿了憤怒。

⑥出使

王必無人,臣願奉璧往使。(《廉頗商相如列傳》)

——您實在找不到人的話,我願意捧著寶玉前去出使。

(2)名詞

①使命

願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於前。(《荊軻刺秦王》)

——希望您稍微寬容他一下,讓他在您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②古代官名

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後序》)

——我被任命為右丞相兼樞密使。

③使者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廉頗藺相如列傳》)

——您派一個使臣到趙國,趙國立刻(派人)捧著寶玉來了。

(3)連詞,假使,如果

使人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魚我所欲也》)

——假使人們所憎惡的沒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麼,一切能夠用來逃避禍患的手段還有什麼不能採用的呢?

七二、是

★推導提示:“是”的本義是“正直”。由此引申出事理的“正確”。其意動意義即是“認為正確”,我們同意別人的看法會說:“是,是的,是這樣的”,故又引申出判斷詞“是”和指示代詞“這,這樣”

■成語助記:自以為是 莫衷一是 是非得失 是非自有公論 是可忍,孰不可忍 似是而非

72.是,shì

(1)形容詞,正確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歸去來兮辭》)

——實際上我走上迷途並不太遠,已經覺悟到現在退隱是正確的而以前的做法是錯誤的了。

(2)動詞

①認為……正確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問說》)

——認為自己正確,別人錯誤,這是世俗人的共同的毛病。

②是,表判斷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問現在是什麼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要說魏晉了。

(3)代詞,這,這個,這樣

然是說也,餘尤疑之。(《石鐘山記》)

——然而這種說法,我更加懷疑。

(4)助詞。作賓語前置的標誌。

求!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冉求!這恐怕該責怪你吧?

七三、適

★推導提示:適的本義是“到[某地]去。”。到丈夫家去,就是“嫁”。古代女子“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有父母決定,毫無自主權,故引申出“順從”之義,並進一步引申出“適應”“舒適”“恰好”等義

■成語助記:削足適履 適可而止 適逢其時 無所適從

73.適,讀音一:shì

(1)動詞

①往,到

餘自齊安舟行適臨汝。(《石鐘山記》)

——我從齊安坐船到臨汝去。

②女子出嫁

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孔雀東南飛》)

——(我們這)貧賤人家有這麼一個女兒,剛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家門。

③順從,適合

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孔雀東南飛》)

——怎樣處理都順從哥哥的意思,我哪能自作主張。

(2)形容詞,舒適,滿足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李商隱《樂遊原》)

——傍晚心情不舒暢,駕著車登上了這個古原。

(3)副詞

①恰好

從上觀之適與地平。(《雁蕩山》)

——從上面看雁蕩山,(最高峰)恰好和地面相平。

②剛剛,剛才

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孔雀東南飛》)

——剛剛得到太守的書信,明天就來迎娶你了。

讀音二:zhé

動詞。通“謫”,被流放或貶職。

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陳涉世家》)

——徵調貧民九百人,強迫他們到漁陽去戍邊。

七四、書

★推導提示:“書”的本義是“寫,寫字”。作名詞是意義為“字”;“信”,“書籍”等都是一個字一個字寫成的,古又引申出“信”和“一般的書籍”等意義

■成語助記:罄竹難書 書香門第 焚書坑儒 鄉書難寄 擁書百城 飄零書劍一介書生 坐擁書城 奮筆疾書

74.書,shū

(1)動詞。書寫,記載。

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廉頗藺相如列傳》)

——藺相如回頭叫趙國御史寫道。

(2)名詞

①文字

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士兵買魚燒煮來吃,見到魚肚子裡的字條,本來就已經覺得很奇怪了。

②書信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石壕吏》)

——一個兒子捎信回來,說另外兩個兒子最近打仗死了。

③文書,名冊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木蘭詩》)

——徵兵的名冊一卷又一卷,每一卷都有父親的名字。

④書籍

家貧,無從致書以觀。(《送東陽馬生序》)

——我家貧困,沒有辦法買到書來看。

⑤特指《尚書》,也可泛指一切經書

而五人生於編伍之間,素不聞詩書之訓。(《五人墓碑記》)

——然而這五個人生在民間,平時也沒有受到詩書的教導。

七五、孰

★推導提示:“孰”的本義是“誰”。後借做“熟”義,由此進一步引申出“深透,深入”的意義

■成語助記:是可忍,孰不可忍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75.孰,shú

(1)動詞

①煮熟

宰夫胹熊蹯不孰,殺之。(《晉靈公不君》)

——廚師燉熊掌未熟,便被殺掉了。

②成熟

寒暑和節,而五穀以時孰。(《荀子·富國》)

——冷熱適合節氣,五穀就會按照時令成熟。

(2)形容詞,仔細,周詳

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廉頗藺相如列傳》)

——希望您和您的群臣仔細商量這件事。

(3)疑問代詞,誰、什麼、哪一個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師說》)

——人不是生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難問題呢?

七六、屬

★推導提示:“屬”的本義是“連接”。“撰寫”正是把一個個字連接起來;“跟隨”也是連接的形象描述。跟隨某人自然“屬於”某人一夥的,“隸屬”當然是同一“類”被“管轄”的,“親屬”更是屬於同一類的

■成語助記:屬詞比事 波屬雲委 貂狗相屬

76.屬,讀音一:shǔ

(1)名詞

①類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曹劌論戰》)

——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可以憑藉(這個條件)打一仗。

②等,輩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不然的話,你們這些人都將成為他的俘虜。

③親屬

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與妻書》)

——總是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成為夫妻。

(2)動詞

①隸屬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琵琶行》)

——十三歲就學成了彈琵琶,名字隸屬於教坊的第一部。

②管轄,掌管

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扁鵲見蔡桓公》)

——(病)在骨髓裡,那就是主管生命的神所掌管的了,(我)就沒有什麼辦法了。

③系,是

而營哨各官,亦多屬舊人。(《譚嗣同》)

——而且營、哨的各級軍官,也大多是(榮祿的)老部下。

讀音二:zhǔ

動詞

①接連

然亡國破家相隨屬。(《屈原列傳》)

——然而亡國破家的事情一件連著一件。

②跟隨

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餘人耳。(《史記·項羽本紀》)

——項王渡過淮河,能夠跟隨他的騎兵只有一百多人了。

③連綴,撰寫

衡少善屬文。(《張衡傳》)

——張衡年輕時就善於寫文章。

④囑託

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囑託我寫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⑤邀請,勸請

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赤壁賦》)

——舉起酒杯勸客人喝酒,吟誦“明月”的詩篇。

七七、數

★推導提示:“數”的本義是“計算”。“數目”是“計算”出來的;計算成為一門技術就叫“算術”,並引申出一般意義上的“技藝”。“占卜”計算“命運、規律”等,故又有“占卜”“命運”等義。列舉罪狀,加以斥責當然就需要“計算”一項一項指出;數目多了,就可引申出“幾”“屢次,多次”“密”等義

■成語助記:數不勝數 不計其數 數典忘祖 數見不鮮 劫數難逃 數往知來如數家珍 恆河沙數 濫竽充數 歷歷可數 屈指可數 擢髮難數

77.數,讀音一:shù

(1)名詞

①數目,數量

願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宮。(《觸龍說趙太后》)

——希望能讓他補充黑衣衛士的數目,來保衛王宮。

②算術

三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周禮》)

——第三叫作六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六種知識和技能)。

③法則,規律,命運

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六國論》)

——那麼誰勝誰負的命運,誰存誰亡的道理,在和秦的較量中,或許還不容易估量。

④技藝、方術

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孟子·學弈》)

——下棋作為一種技藝,是一種很小的技藝,如果不專心致志,也還是學不會。

(2)數詞,表示約數

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寡人之於國也》)

——幾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餓肚子了。

讀音二:shǔ

動詞

①點數,計算

劉表治水軍,蒙衝鬥艦乃以千數。(《赤壁之戰》)

——劉表訓練水軍,大小戰船多得竟然用千來計算。

②列舉罪狀,加以斥責

數呂師孟叔侄為逆。(《〈指南錄〉後序》)

——列舉呂師孟叔侄叛逆的罪狀。

讀音三:shùo

副詞,屢次

范增數目項王。(《鴻門宴》)

——范增屢次給項王使眼色。

讀音四:cù

形容詞,密,與“疏”相對

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寡人之於國也》)

——不用細密的魚網到池塘裡去捕魚,魚鱉也就吃不完了。

七八、率

★推導提示:“率”的本義是“循著,沿著”,就是有所“遵循,依照”。有所“遵循”,當然就會有“一定的標準”,有了標準,所有的人“一律”必須遵從

■成語助記:率獸食人 率由舊則

78.率:shuài

(1)動詞

①率領,帶領

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過秦論》)

——率領著疲憊的士兵,帶領著幾百人的隊伍,轉過身來攻打秦朝。

②遵循,沿著

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治平篇》)

——其中不聽從教導的常有一兩個。

(2)副詞

①表約略或測度。大約、大概、大都、大體。有時“大率”連用。

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須取無莖葉時採。(《採草藥》)

——大致說來,用根的草藥,如果有隔年的老根,必須選擇沒有莖葉的時候採摘。

②表範圍,一律、都、全

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六國論》)

——有人說:“六國相繼滅亡了,都是因為賄賂秦國嗎?”

七九、說

★推導提示:“說”的本義是“說明,解說”,經過“解說”,就能“說服”別人(音shuì);還可形成自己的“學說,主張”。說服別人,當然很高興,故又有“喜悅”之義,後寫作“悅”字

■成語助記:口說無憑 眾說紛紜 代人說項 痴人說夢 和顏說色 不由分說道聽途說 自圓其說

79.說,讀音一:shūo

(1)動詞

①說明,解釋

欲遍佈之,恐不可戶說,輒以是疏先焉。(《甘薯疏序》)

——想要廣泛傳播這種做法,又恐怕不能挨家挨戶去解說,就先用這篇疏來倡導一下吧。

②講,談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琵琶行》)

——低頭隨手不停地彈奏,(好像要)說完那心中無限(傷心的)往事。

(2)名詞

①說法,言論

是說也,人常疑之。(《石鐘山記》)

——這種說法,人們常常懷疑。

②文體的一種,側重議論。

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捕蛇者說》)

——因此寫了這篇“說”,以便讓考察民情的官吏能讀到它。

讀音二:shùi

(1)動詞,勸說,說服

鯫生說我曰:“距關,毋內諸侯。”(《鴻門宴》)

——有個淺陋無知的小人勸我說:“守住函谷關,不要讓諸侯進來。”

讀音三:yuè,通“悅”,喜歡,高興。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

——學習並時常複習,不也是很高興的事情嗎?

八〇、私

★推導提示:“私”的本義是“私人的”,私人的事就是“私事”,並進一步引申出“私情”義,“私情”當然是“偷偷地”嘍

■成語助記:徇私枉法 以私害公 公報私仇 結黨營私 微服私行 中飽私囊 大公無私 床笫之私 假公濟私 鐵面無私

80.私,sī

(1)形容詞

①私人的,自己的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我這樣做的原因,是把國家的急難放在前面,把私人的仇怨放在後面啊。

②私下,不公開的

燕王私握臣手曰“願結友”。(《廉頗藺相如列傳》)

——燕王私下握著我的手說“願意和我結為朋友”。

(2)名詞,私利,私事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荊軻刺秦王》)

——我不忍心因為個人的私事,傷害了忠厚老實人的心意。

(3)動詞,偏愛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我的妻子認為我長得漂亮,是因為她偏愛我。

最全整理|高中語文120個文言實詞詳解+例句+譯文(中),非常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