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怒怼:凭什么只有70%的住校生有生活补助?

家长怒怼:凭什么只有70%的住校生有生活补助?

从2008年春季起,国家就对农村家庭困难的寄宿制学生实行生活补助。当时是小学生每年可以得到500元的生活补助,初中生每年可得到750元的生活补助。时至今日,这个补助标准也是一提再提:现在的农村小学生,每年住校生活补助是1000元,初中生每年是1250元。对于政府的这一“民心举措”,老百姓无不拍手称赞。

不过,这一政策在实施操作过程中,学校也遇到了一些实际操作上的麻烦。因为上级主管部门规定;住校生生活补助按住校生的70%的比例拨款。上级主管部门又不准把这笔补助平均发给每个住校生。所以,学校也只能给每个班70%的住校生发放生活补助。而那30%的少数住校生却领不到生活补助。对此,那些领不到生活补助的住校生家长大呼不公。

因为每个班上贫困的是个别学生,极富有的更是个别学生(因为富人的孩子都进城上学了),大部分学生家庭情况差不多。很多家长认为:如果叫作“贫困家庭住校生生活补助”,那就只补助那些极个别的“贫困生”就对了。这样,大家谁也不会觉得不公平。如果叫作“住校生生活补助”,那每个“住校生”都该有!

让70%的住校生有补助,这个比例很尴尬。因为如果按这个比例发放,必然会有大部分中等经济条件的家庭的孩子能领到补助,而剩下少数几个中等家庭的孩子领不到补助。比如说一个班有三十个住校生,如果按上级规定的比例发放,就有21个住校生能领到补助,而只有9个人领不到。而这9个住校生,他们的家庭条件也和那70%中的很多学生差不多。这实际上造成了对他们的不公平。

家长怒怼:凭什么只有70%的住校生有生活补助?

我们试想一种场景:如果你和大家一起在一个窗口排队买票,如果刚卖出几个人的票,那位售票员突然挂出暂停服务的牌子。此时,未买到票的不只少数人,还有后面很大一列都没买到。估计那些包括你自己在内的大多数人肯定不会太生气。而如果那位售票员卖了很多人的票后,却在刚好剩下包括你在内的几个人的时候不卖了。这时,你不但会非常生气,甚至会觉得是一种歧视,一种侮辱!

70%的学生享受生活补助!这个比例很高,确实反映了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是舍得花“血本”的!是不遗余力地体恤百姓,是切切实实的民生工程!可是在分配时,除大家公认的少数贫困生以处,别的大多数人家庭条件差不多,如何来界定谁更需要这笔补助?剩下的名额按什么标准分配给谁呢?

家长怒怼:凭什么只有70%的住校生有生活补助?

很多学校对此也是无计可施。一些班主任就只好把除了个别贫困生以外剩下的名额按上一学期期末成绩从高到低往下分配,直到把70%名额用完为止。这样,每个班就会剩下考试成绩排名靠后的几个住校生领不到。这些学生家长也是相当有怨气的,班主任就给他们思想工作:让这一部分没领到的学生在下学期发补助时,除了贫困的之外,先给上学期没领到的发,然后再把剩下的名额按上期期末成绩从高到低分配。如此一来,真正贫困的、成绩好的、排名靠前的学生每次都能领到(小学领两次/年,每次500元,即1000元/年;初中领两次/年,每次625元,即1250元),而那些家庭条件中等、成绩又差的住校生,他们每年只能领一次(一年中只有一学期能领到)。



虽然每个地方的贫困人数都“占一定比例”,但是,应该是先有“贫困人数”,而后才能有“贫困人数所占比率”!而不是先有“贫困比率”,然后再“按这个比例去贫困”?

如果只针对贫困家庭,上级部门何不先定出一个“贫困生的标准”;然后,再调查了解每个班上有多少贫困生,确定了贫困生的人数之后再上报名额;最后按实际贫困生名额来给贫困生拨款呢?这样,既体现了“精准”、不浪费国家财力,又便于操作,不会引起大的矛盾。

如是普惠政策,那就给每个住校生都发!

各位网友,你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