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龙港下水门!

龙港“下水门”

文/余作栋

(一)村之概述

下水门村,东南连平等徐家庄村,东北接李家垟村,北与双桂村接壤,西邻郭宕村。原名儒门,俗称水门。宜(山)龙(港)公路穿村而过,西有龙金大道,北连世纪大道,交通便捷。

解读 龙港下水门!

(二)历史变迁

下水门村现辖水门、双直河、南谢3个自然村。先祖郑氏原居赤岸(现福建省霞浦县境内),后唐同光二年(924),大理寺正卿郑善果迁徙至金乡郊外搓溪里(今郊外灵峰),后又转迁南楼,分居舥艚山堂。明弘治年间,再迁至下水门安居落户,务农为业。下水门村民目前仍以郑姓居多,另有谢、胡、孙、李等姓氏,共468户、1850人。

清时属江南西乡十五都,1932年属双桂乡,1940年为新桂乡第九保。土地改革时期属绿萍乡。现隶属龙港江山社区管辖。

解读 龙港下水门!

(三)机械铸件专业村

下水门一度以机械铸件为村支柱产业,另有纺织业等。上世纪七十年代,有村民就采取股份制的形式,集资创办了水门农机铸件厂。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上的能工巧匠都利用传统的工艺和地理优势,引进技术设备,先后办起村联合企业,有苍南县机械铸件厂等16家机械铸件厂。主要产品有:铁轮机、爱丽纱花边机、针轮摆线、卷扬机、防爆电动机、发电机、减速机、圆筒机、阀门、车床、台钳、无极等铸件产品,销往上海、北京、天津、江苏、山东等省市,并出口德国等国家。

解读 龙港下水门!

解读 龙港下水门!

解读 龙港下水门!

(四)“蜈蚣桥”传说

下水门村西有蜈蚣桥,清道光八年(1828),由村中财主寡妇筹资兴建。听闻下水门村97岁高龄的老支书谢公旺叙述,此桥浮跨于河面,长180米、108只脚(桥柱),桥面上有桥屋53间,非常壮观。现村老人协会会长胡炳砖对于“蜈蚣桥”印象颇深,他儿时就下河游泳经常围绕着此桥洞潜水。令人遗憾的是,1953年至1955年,由于方(岩)金(乡)交通航线改道,蜈蚣桥中段被拆除通航。残留在“双直河”桥头以及“南垟谢”桥尾,也已于前些年造路而重修,如今的“蜈蚣桥”原貌不复存在,也只留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之中。

“蜈蚣桥”传说是因为寡妇的女儿被香林寺中的恶僧占夺,故桥的造型宛如一条硕大的蜈蚣,张开大口,对准南面的香林禅寺。桥造成后,寺内原有一百个和尚被蜈蚣吃了一个剩下99个,此后总也凑不足数。香林禅寺方丈经一个阴阳先生点拨,打一根石柱插入蜈蚣桥喉间,香林寺内和尚才能安居。

(五)鹿浃池和三金瓜的传说

村西北鹿浃池内时常可以看到一对金鱼在戏水,夜晚能呈现出闪闪金光,映照到墨城山。随着逶迤的河流,远远望去,南笮缓佣岸、李家、香林寺像3个硕大的大金瓜(又名南瓜),河流像生长茂盛的瓜藤。

解读 龙港下水门!

解读 龙港下水门!

解读 龙港下水门!

(六)五显庙

下水门有三个五显庙,分别在南垟谢、双直河、水门三个片区,其中水门殿于清光绪年间兴建,已于2014年重建。

五显大帝又称五圣大帝、五通大帝、华光菩萨等,姓马,名灵耀,民间俗称马王爷、马天君、马灵官。

他是广东,福建等地重要的中国民间信仰之一。在中国客家民俗中他是由神到人,又由人到神和神灵。传说玉皇大帝封其为“玉封佛中上善王显头官大帝”,并永镇中界,从此万民景仰,求男生男,求女得女,经商者外出获利,读书者金榜题名,农耕者五谷丰登,有求必应。霞葛镇五通宫,每年农历九月二十八日五显大帝生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庙会(演戏),为他祝寿,祈求风调雨顺,田禾大熟。而闽西龙岩永定县,五显大帝是财神,特别博得烟商们的虔诚礼拜。每月初一、十五,烟商们都要到设在南门的“五显庙”去焚香上供,每年正月十五至十八迎五显大帝,东西南北四大城门各迎一天。五显大帝回庙后,烟商仃又连忙挑了“五牲”(鸡、鸭、鱼、猪肉、牛肉)、香烛纸炮,赶到庙里去祭礼。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憧憬美好未来的理想和信念。

解读 龙港下水门!

(七)蛎灰窑

蛎灰又称蜃灰,俗名白玉,是我国沿海地区一种重要的传统建筑材料。大至建城墙、筑桥梁,小至盖房屋、修沟渠,都会使用到这种材料。

龙宜公路加油站旁边,下水门村里还现存着一个“蛎灰窑”,70后80后们可曾在此捡过贝壳,兴致勃勃地观看师傅们缎烧石灰,现场白烟迷漫。

解读 龙港下水门!

解读 龙港下水门!

解读 龙港下水门!

(八)明天会更好

村民目前集中居住于连接龙宜公路与龙金大道的一条中心路两侧,位于世纪大道沿线的村里北片,世纪新城建设正酣,未来发展可期!

解读 龙港下水门!

解读 龙港下水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