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三岁老太太的晚年生活让人羡慕(原创)

九十三岁老太太的晚年生活让人羡慕(原创)

齐奶奶家住城乡结合部的一个村子里,虽然夫妻俩都是农民,但是因为距离城市比较近,年轻的时候为了养育五个儿女,夫妻俩除了上工挣工分以外,偶尔也会把自己自留地里产出的一些农产品拿到城里去卖,以此换点油盐钱。孩子多,花销大,齐奶奶那时也在家里养猪,养鸡来增加经济收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人大部分都是这样生活的。平原地区的人家,家里养头猪,腊月卖掉后,赚到的钱一是给孩子们准备过年的衣服;再是准备过年待客的食材。平时家里再养一些鸡,鸡蛋卖了的钱就是平时的零用钱。半原地区或山区的村子里,还有养羊的人家,同样是为了增加收入。那时候的人,生活很艰苦,平时很少花钱,能节省尽量节省。

齐奶奶夫妻俩要养育自己的儿女,同时还要赡养公婆。因为齐奶奶丈夫是家里的老大,赡养老人的责任自然就落在他的身上。

齐奶奶年轻时很能干,人也很善良,跟邻居们的关系也相处得非常好。家里孩子多,衣服穿得很快,邻居们孩子少的,或者家里有人在外边工作的,孩子们穿不上的衣服,都会送给齐奶奶的孩子们。孩子也不会嫌弃是别人的旧衣服,只要有人给,就会开心的穿上。

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给城市人带来了机遇,同样给城乡结合部的农村人也带来了机遇。许多脑袋灵活的年轻人都出去创业了。齐奶奶的大儿子跟着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去南方经商;二儿子在离家不远的城里先摆地摊,后开门面,也做起了生意。大女儿正好赶上恢复高考,没想到的是,第一次就考上了大学,四年后分配到某国企上班。小儿子和小女儿也相继考上大学出去了。

儿女们成家之后,都住在外边,家里公婆已经过世,就只剩下齐奶奶和老头子。孩子们不让齐奶奶和老头再忙碌了,让老夫妻俩在家休息。五个儿女每月给齐奶奶一百元生活费,在当时这是不小的数字了。何况老夫妻俩在农村有责任田,吃的大部分是自己地里生产的,不需要花多少钱。

二零零零年,齐奶奶的老头子去世,家里就只有齐奶奶一个人了,小女儿工作单位离家比较近,经常回家照料齐奶奶。其他儿女依然是每月固定给齐奶奶生活费。小女儿建议给齐奶奶请一个保姆,齐奶奶告诉女儿自己没有那么金贵,家务活自己现在还能做,不需要花钱雇人来做。每天做做家务,活动活动,身体也好。

子女们顺着齐奶奶,让她一人在家里生活,离家近的经常回家看看齐奶奶。

五年前,齐奶奶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子拆迁,子女们该有的都分到他们名下了,齐奶奶自己也有七十多万的补偿款。齐奶奶不想再要房子,所以就要了现金补偿。

其实齐奶奶的想法是,她年纪大了,还能活几年,若是要房子,百年后让子女分还麻烦,直接要现金,分给子女们,她住哪里都行。可是子女们不愿意在齐奶奶在世时分掉她的补偿款。

五个子女商量之后,让齐奶奶住在小女儿家里,其他四兄妹每人每月给齐奶奶五百元生活费,让小女儿管着。齐奶奶有需要的时候,让小女儿看着用就是了。齐奶奶的补偿款依然留着备用。

儿女们的想法是对的,虽然七十多万不算少,但是一旦老人有病住院需要钱,也不会是小数字,既然是老人的钱,就留给老人用吧。

齐奶奶今年已经九十三岁了,在小女儿家住了四年了,女儿女婿对齐奶奶很好,因此,老人住着也开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