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揭祕 士師記 基甸三百人破十三萬人 基甸兒子亞比米勒(下)

聖經揭秘 士師記 基甸三百人破十三萬人 基甸兒子亞比米勒(下)

米甸人的聯合部隊本來有135000人,不過已經被殺了120000人,現在還有米甸兩王帶著15000人準備逃回自己的地方,但是基甸帶著300以色列勇士緊追不捨,終於在挪巴和紐比哈東邊的地方追上了他們,並且殺敗了敵軍,捉住了二王,剩餘不多人驚嚇逃走。接著他們往回走又經過疏割的時候,基甸招集了77個疏割人長老,用荊條抽打了他們的屁股,並且還拆了他們的樓,殺死了一些人。

基甸回來在百姓面前殺死二王,以色列人高呼萬歲,說,基甸大英雄,你救我們脫離了米甸人的掌控,原你和你的兒孫來管理我們。基甸說,我不管理你們,我的兒子也不管理你們,惟有耶和華管理你們。對了,請你們各人將所奪的耳環給我(聖經備註說,以實瑪利人有佩戴金耳環是習慣。不過作者是不是備註錯了,米甸是亞伯拉罕後來取的妻子生的,以實瑪利是亞伯拉罕的妾夏甲生的,這兩族可能同樣有戴耳環的習慣,但卻不能混為一族),我給大家制造一件以弗得(祭司做法事時穿的衣服),讓你們時刻記得耶和華的恩典。後來,基甸把他製造了的這件以弗得放在他居住的城裡,以色列人拜這件以弗得,沒有記得耶和華,反把以弗得當了神,又惹耶和華生了氣,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就這樣,基甸帶著300勇士打敗了米甸人135000萬人的聯合部隊,並且殺死了他們的其中的絕大多數,剩下一點點米甸人,以後再鬧不起風浪了。基甸還在的日子,國中太平了四十年。

像這些故事會的故事,我小學的時候最愛看了,過多評論我覺得是不必要的,反正像神劇一樣,愛信你就信唄。有人說,基甸計策很高明,晚上的時候,米甸營四周到處是號角響,到處是火把亮,嚇得米甸人以為自己已落入包圍,所以他們未戰先亂,就失敗了。我想對他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別說300人點個火把吹個號角,就是3000人這麼做也嚇不倒十幾萬人。另外,就像前面約書亞記裡面寫用計謀一樣,我覺得既然寫神話那麼用計謀就是多餘的,何必呢,神已經定好結果,什麼都不做,米甸人也是要被打敗的,米甸王也是要被殺死的,寫精彩一些,唯一討好是讀者而已。

在士師記裡,耶和華最討厭的就是巴力神,巴力可能是當時迦南及附近地區人們普遍信仰的神,而且它流傳可能也比較久遠,神話資源可能也比較豐富,所以雖然摩西和約書亞極力宣傳耶和華神,但人們還是願意相信巴力,比如在本節,可以這麼說,基甸的父親築了巴力的壇,並且做了巴力的神像,基甸本來肯定也是信奉巴力的,甚至基甸本來的名字都叫做耶路巴力。如果說以色列歷史上確實有這麼個英雄人物趕走了外族人統治,我有時都懷疑他根本沒有舉起信仰耶和華的旗幟,而很可能還是以巴力神的名義,只不過這些事要弄到舊約裡面來,就非得給他改了信仰不可,總不可能反而宣傳起巴力神。有人說,後來他收集人們的金子,實際是鑄了一個金巴力,而不是什麼以弗得。不過換一個角度想,他為了鼓動人們抵抗米甸人,將自己名字從耶路巴力改為基甸,又將自己信仰改為耶和華也是有可能的,因為巴力是那個區域普遍的神,同時也是米甸人的神,如果以巴力神的名義發動人們起義,可能人們還會猶疑,不知巴力會幫以色列人還是幫米甸人,但是如果以耶和華的名義就不一樣了,因為在前面就有耶和華命令摩西消滅米甸人的故事嘛。

聖經裡寫,基甸趕跑了米甸人之後,百姓叫他來管理人們,基甸說,我不管理你們,我的兒子也不管理你們,惟有耶和華管理你們。不過按聖經的意思,基甸其實還是管理了人們,因為他當了士師嘛,士師就是行政和宗教的一把手,部落的土皇帝。聖經說,基甸後來娶了很多妻子,生了70個兒子,另外還在示劍養了個小妾,也給他生了個兒子,叫亞比米勒。看來基甸當了士師後,生活是過得挺奢侈的。

不過不管多奢侈的生活,終有結束的一天,因為人總有一死。基甸壽數到的時候,他就死了(在聖經裡,死是耶和華也阻止不了的,不過復活有好幾個。當然,所謂的復活當然也是假的,這個到時再說)。士師記裡,每個士師死後,以色列人肯定要背棄耶和華,重新信回巴力,這肯定是耶和華定的規律,否則就無法可解釋這種奇怪的現象,若問耶和華為什麼要這麼做,我想他可能是閒得無聊,就是愛逗他的選民玩吧。一會讓他們信耶和華,一會讓他們信巴力,說你們信巴力若火我了,我要懲罰你們,一會又說好了好了,我派個人來拯救你們吧,我滴個乖乖……

跟很多宮庭劇一樣,有時王的兒子多並不是好事,以後兄弟們爭權奪勢,很可能成為國家混亂的根源。有時當王子可能也不是好事,可能戲份還不如路人甲乙多,還沒露面就死了。有時一個人出身卑賤,你不可小看他,因為他野心吞天,大膽狂妄,到最後可能會把所有人踩在他的腳本。基甸的小妾所生的兒子亞比米勒就是這麼一個人,在基甸死後,他在示劍問眾人說,你們願意耶路巴力的70個兒子管理你們好呢,還是一人管理你們好呢。示劍人一想有道理,都表示支持他為領袖,他們從巴士廟取了70舍客勒銀子給亞比米勒作活動經費,亞比米勒就拿這個錢僱傭了一些匪徒,他帶領眾人來到他父親家中,把他父親的70個兒子殺了69個,只有基甸最小的兒子約坦不在家中逃脫過這場災難。

約坦在外面聽到家中的慘禍,他就去站在基利心山頂上,向眾人大聲喊叫說,示劍人哪,聽我來給你們說一個故事。曾經有一個時候,樹木要立一樹為王,管理他們,就去對橄欖樹說,請你作我們的王。橄欖樹回答說,我豈肯止住供奉神和尊重人的油,飄搖在眾樹之上呢?樹木對無花果樹說,請你來作我們的王。無花果樹回答說,我豈肯止住所結甜美的果子,飄搖在眾樹之上呢?樹木對葡萄樹說,請你來作我們的王。葡萄樹回答說,我豈肯止住使神和人喜樂的新酒,飄搖在眾樹之上呢? 眾樹對荊棘說,請你來作我們的王。荊棘回答說,你們若誠誠實實地膏我為王,就要投在我的蔭下。不然,願火從荊棘裡出來,燒滅利巴嫩的香柏樹。現在你們立亞比米勒為王,就相當於樹木立荊棘為王,如果你們不能趴伏在荊棘之下,火就會從荊棘裡出來,把你們和一切美好的東西都燒滅,最後連荊棘也會燒光。約坦喊完話,就逃往比珥,住在了那裡。

亞比米勒管理以色列人三年,對百姓嚴訶殘暴(聖經是說,神使惡魔降在亞比米勒和示劍人中間),人們很快就不服從他管理,有人上山當強盜,有人起義反抗亞比米勒。有個以別的兒子迦勒(不是以前猶大支派首領那個迦勒)帶了一夥兄弟到示劍鼓動百姓與亞比米勒對抗,並說,你們可以服侍示劍的父親哈抹的後裔(作者又忘記了,在創世紀的時候,示劍和哈抹以及示劍城的所有男丁都讓雅各的兒子西緬和利未殺了,哈抹又哪來什麼後裔),為什麼要服侍亞比米勒和他的幫手西布勒,不如跟我去把亞比米勒除了吧。示劍人聽了迦勒的話,就跟隨了他。迦勒計劃在田間埋伏把亞比米勒殺掉,不過有人偷偷把迦勒的計劃告訴了西布勒,西布勒又告訴了亞比米勒,亞比米勒將計就計,讓四隊人先出城埋伏好,等迦勒等人衝上來時,四隊人馬包圍了上來,迦勒一看不妙,趕緊帶了幾個親信兄弟逃出了示劍城。

不過亞比米勒知道示劍人反他,他可不想放過示劍人,第二天他帶人埋伏在示劍城外,等示劍人出來就來撲殺他們,然後又帶人攻城。進攻了數日,示劍城被攻破,亞比米勒毀了城、屠殺了裡面的居民,剩餘的示劍人都躲進巴力廟裡,亞比米勒就命人砍了很多大樹放在廟的四周,放了大火,把廟裡約一千男女都燒死了。然後亞比米勒又去提備斯鎮壓起義,並攻進了那城,城裡有一座堅固的樓,人們都躲在樓裡,當亞比米勒又想故技重施,放火把樓裡的人都燒死的時候,樓上一個婦女把一塊磨石扔下來,正中亞比米勒頭頂,亞比米勒頭骨碎裂,腦漿外流,他急忙喊叫一個兵士過來說,拔出你的刀來,殺了我吧,免得人們議論我說,他被一個婦人所殺。那兵士就拔刀出來一刀刺穿了他的心臟。眾人見亞比米勒死了,也不再攻城,各回自己地方去了。

示劍人選了亞比米勒當王,最後正應驗了約坦的咒詛,示劍人被亞比米勒殺死的殺死,燒死的燒死,亞比米勒自己也沒得到好結果,大家一起毀滅了。

嗯,也是個好故事,看得人心潮澎湃的。這個故事的道理本來是不錯的,就是人們如果推舉一個兇猛殘暴的人當自己的王,到頭來肯定會受他的殘害。但是聖經裡面加了耶和華的因素就完全變了,好好的一個道理就變成了因為耶和華從中搗蛋,最後亞比米勒和示劍人反目,互相兵戎相見,同歸於盡。等於本來是亞比米勒的惡,現在就變成耶和華的惡了。不過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耶和華從來不怕做惡事,小民的性命在他眼裡不算什麼,他要殺就殺,要害就害,任憑他性情而行。最可憐的是示劍人,真不知什麼事得罪了耶和華,在聖經裡兩次被殺了個精光,第一次是大家割了包皮還挨著痛呢就被人殺死了,第二次則是除了刀殺,還加上火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