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人有笑人無,開跑車送孩子上學招誰惹誰了?

​​學校那點事,總能刺痛公眾的神經。經不起撩。

前腳學生會官僚氣未破,後腳家長開跑車接送孩子,被踢出群。一個是即將走出社會的大學生,一個是踏進校門不久的小學生,足見學校那點事,非同小可。

換句話說,人們對學校即將輸出的不滿意,對剛剛送進學校的還有意見。大學生關乎不久的當下,小學生關乎未來,學校那點事,怎不令人憂心忡忡。

新聞連連看,更有助於我們看清事物的本質。

前者鬧得沸沸揚揚,起因是學校社團逞官威,一句話“主席是你直接@的?”顯露無疑。應該說,學生組織“官僚化”、學生幹部沾染“官氣”,不是一日之寒,但今天越加瘋狂,的確出乎意料。

再看看後者,你發現前者早就有某種土壤。最近某網友截圖爆料說,有家長開跑車接送孩子上學,老師和其他家長認為會引起孩子攀比心理,不利於教育,跑車家長回懟,隨後卻被移出微信群聊。


恨人有笑人無,開跑車送孩子上學招誰惹誰了?


恨人有笑人無,開跑車送孩子上學招誰惹誰了?


管理一群家長本應放寬心的大學生,學校包括學生會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實在叫人不放心。那方面,不用教,孩子們似乎渾然天成。

管理一群家長不放心的小學生,學校的做法更加讓人鬧心。把開跑車的等同於“壞人”,這堂活生生的“三觀課”,一開始就充滿偏見。

支持者和反對者的觀點,在此問題上很鮮明,少有中間派。有爭議是好事,說明扎到了軟肋,戳到了痛點,問題就在於該誰吃藥。

無故被扣上一頂“會引發學生攀比”的大帽,開跑車的家長滿臉委屈,“如果開跑車就攀比,那是不是你們孩子太脆弱了?另外,我憑什麼再買一輛‘普通’的車來為你們服務呢?”

這番話有些過激,但也不無道理。應該認識到,貧富懸殊是客觀存在的,並不是開跑車的家長帶來的。自己賺的錢合法合理,就像家長說的,“不偷不搶,想給孩子最好的,有啥不對”。

給孩子最好的,是不是一定要開跑車接送,這要看每個家庭的情況。這同走路、坐公交,以及騎自行車接送孩子的道理一樣,說白了,這都是家長的權利和自由,情理上並無不妥。

從老師的角度而言,不應該公開站隊。家長群本質是工作群,老師不能因為開跑車就踢群,更不能因為家長多辯解了幾句就踢群。這種家校問題的處理方式,太過簡單粗暴。

想想看,學生會的官僚氣怎麼來的,言傳身教很重要。老師一言不合就開踢,說到底還是權力太任性。平等,相互尊重,哪兒去了?

開跑車感官上可能不好,但是否真的會帶壞風氣,那就看這堂社會課怎麼上:

如果我有,別人沒有,該怎麼看;如果別人有,我沒有,該怎麼辦?

一個底線是,不能把坐在跑車上的孩子,與沒有坐上跑車的孩子搞人為對立。

還有,把跑車換成普通車,這種所謂“整齊劃一”,更像生硬、冰冷的行政手段,與要求所有家長都騎單車接送孩子般,並沒有二樣。

分析反對開跑車接送孩子的家長和群體,為什麼看不慣,無非就是,你有豪車就了不起了?有豪車就一定要炫出來讓全世界都知道嗎?

聽上去義正言辭,可細究起來,不過是站在高處,錯誤地認為高人一等而已。開跑車不行,開什麼車行,不開車就沒有攀比嗎?

開合法掙來的錢買的跑車,不可恥,更不是犯罪。這一點,沒必要遷就自己,更沒有必要看他人臉色。

至於說,是否真的會引發攀比,這取決於我們的教育如何引導學生看待家庭財富。借用一句話,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錢不是壞東西,跑車也是大家公認的豪車,開跑車的人突然成了“異己”,難以自圓其說。成人的角度,成人的想法,永遠都是這麼怪。

解決問題是最好的教育,選擇“眼不見為淨”迴避矛盾,遠不如告訴孩子如何直面現實。

退一步講,家長有玻璃心可以理解,但告訴孩子這是攀比、炫富,就是人為的劃線,給孩子種下仇富的種子。

無非就是說,看那個開跑車的,一看就不是好人。

不是非要樸素才能教育好孩子,財富也不是衡量一切的標準。那種充滿偏見的觀念,帶給孩子的,不知道除了狹隘、勢力,還有什麼?你可以羨慕,但不要仇恨。

孩子還小,在價值觀念認知方面有欠缺不可怕,反倒是大人有攀比心理,才是真正的可悲。

看看前述學生會的官僚,你以為怎麼來的?別把小學的問題帶給大學,就從現在起。


文/《中國新聞週刊》新媒體主筆 城南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