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集成电路自给率仅达10%,呼唤中国“芯”势在必行!

【国内集成电路只给率仅达10%】

众所周知,我国在芯片领域的贸易逆差巨大且长期处在卡脖子的境地。虽然,当下中国大力扶持集成电路产业,但是,与国内每年在集成电路产业庞大的市场需求还不相符合。即便是发展最快、自给率最高的通信芯片领域,依然处在严重依赖进口的境况。

国内集成电路自给率仅达10%,呼唤中国“芯”势在必行!


据悉,根据IC insights数据,我国IC的自给率却极低,2016年我国集成电路自给率仅为10%,预计2015到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产值CAGR为28.5%,从而在2020年达到15%的自给率水平。甚至从目前来看,在存储芯片、服务器、个人电脑、可编程逻辑设备等核心领域,国产芯片自给率几乎为零。

由此可知,我国在芯片领域并没有话语权,甚至一直在芯片供应和价格上长期受制于人,因此推动集成电路发展已经上升至国家重中之重,芯片国产化率亟待提高,呼唤中国“芯”势在必行。

【人才的补充成为产业发展关键】

发展中国“芯”刻不容缓,目前国家及地方政府、企业都在为发展集成电路产业而发力,采用全方面的布局,不仅有着密集而持续的资金投入,而且还从政策、资本、市场、技术、人才等方面一一攻破。

虽然,目前中国集成电路生态圈已经全面打造好了,而且自资本已经日趋活跃,但关键还在于人才。人才的补充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日前,在由中国科协和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等单位主办的“新时期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战略论坛”上,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阳元也强调了:“必须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特别要注重培养领军人才。”

国内集成电路自给率仅达10%,呼唤中国“芯”势在必行!


当下,在高技术壁垒的集成电路领域,人才紧缺是制约我国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根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7-2018)》显示,到2020年前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需求规模约为72万人,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共有人才存量40万人,人才缺口为32万人。

【国家及地方发力吸引高端人才】

想要加速发展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如何吸引更多人才是关键。毕竟对于任何行业,人才是第一资源。当下国家政府、集成电路企业都发出了各种政策补贴等策略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到集成电路产业中,而通过“大价钱”来吸纳精英人才的案例不在少数。

国内集成电路自给率仅达10%,呼唤中国“芯”势在必行!


近日,国家集成电路“千人计划”专家就来泉州为晋江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助力。据悉,9月19日,在晋江举行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泉州芯谷行暨项目成果对接会在上,集成电路领域的多名专家进行了项目推介,此次对接会旨在吸引集聚高端人才落地泉州创新创业,促进泉州半导体重点优势新兴产业做大做强。

据悉,在人才方面,针对半导体领域的“千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泉州市和晋江市前后出台泉州“港湾计划”、晋江“海峡计划”,对创业团队和项目最高可获超3000万元资金扶持;对引进的特别优秀的集成电路产业人才个人、创业科研团队和项目,可采取“一事一议”扶持措施。

国内集成电路自给率仅达10%,呼唤中国“芯”势在必行!


不仅如此,晋江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作为重点发展区域,晋江前后出台了《晋江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5)》《晋江市加快培育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的若干意见》《晋江市集成电路产业优秀人才认定标准》等系列政策,大力支持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

【重视人才培养才能更好地配置资源】

在如此巨大的人才缺口,仅靠重金吸引人才难以彻底解决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自己持续不断地培养人才。而王阳元也说了:“应把微电子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并增加招生名额。同时,人才培养要加强与产业需求相结合,企业要从人才培养阶段就开始介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配置资源。”

因此,重视人才培养才能更好地为企业配置资源,而在这方面,晋江芯华集成电路人才培训中心,就针对晋江集成电路产业园区的相关企业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才培育,主要从人才评估体系、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还根据受众人群来设立不同班次,比如“暑假班”、“周末课堂”、“企业定制班”等形式,将以全方位地为集成电路产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目前,芯华正在开展“秋季周末班”报名活动,且本班次授课将于10月份正式开始。

当然,我们集成电路想要弯道超车,还需要更多的顶层设计和粮草,需要“计划加市场,引进加自主,政府加企业”三轮推动前行,才能期待胜利的集结号早日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