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集成電路自給率僅達10%,呼喚中國「芯」勢在必行!

【國內集成電路只給率僅達10%】

眾所周知,我國在芯片領域的貿易逆差巨大且長期處在卡脖子的境地。雖然,當下中國大力扶持集成電路產業,但是,與國內每年在集成電路產業龐大的市場需求還不相符合。即便是發展最快、自給率最高的通信芯片領域,依然處在嚴重依賴進口的境況。

國內集成電路自給率僅達10%,呼喚中國“芯”勢在必行!


據悉,根據IC insights數據,我國IC的自給率卻極低,2016年我國集成電路自給率僅為10%,預計2015到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產值CAGR為28.5%,從而在2020年達到15%的自給率水平。甚至從目前來看,在存儲芯片、服務器、個人電腦、可編程邏輯設備等核心領域,國產芯片自給率幾乎為零。

由此可知,我國在芯片領域並沒有話語權,甚至一直在芯片供應和價格上長期受制於人,因此推動集成電路發展已經上升至國家重中之重,芯片國產化率亟待提高,呼喚中國“芯”勢在必行。

【人才的補充成為產業發展關鍵】

發展中國“芯”刻不容緩,目前國家及地方政府、企業都在為發展集成電路產業而發力,採用全方面的佈局,不僅有著密集而持續的資金投入,而且還從政策、資本、市場、技術、人才等方面一一攻破。

雖然,目前中國集成電路生態圈已經全面打造好了,而且自資本已經日趨活躍,但關鍵還在於人才。人才的補充成為產業發展的關鍵。日前,在由中國科協和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等單位主辦的“新時期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戰略論壇”上,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王陽元也強調了:“必須吸引、培養和留住人才,特別要注重培養領軍人才。”

國內集成電路自給率僅達10%,呼喚中國“芯”勢在必行!


當下,在高技術壁壘的集成電路領域,人才緊缺是制約我國產業發展的最大障礙。根據《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7-2018)》顯示,到2020年前後,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需求規模約為72萬人,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共有人才存量40萬人,人才缺口為32萬人。

【國家及地方發力吸引高端人才】

想要加速發展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如何吸引更多人才是關鍵。畢竟對於任何行業,人才是第一資源。當下國家政府、集成電路企業都發出了各種政策補貼等策略來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到集成電路產業中,而通過“大價錢”來吸納精英人才的案例不在少數。

國內集成電路自給率僅達10%,呼喚中國“芯”勢在必行!


近日,國家集成電路“千人計劃”專家就來泉州為晉江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助力。據悉,9月19日,在晉江舉行的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泉州芯谷行暨項目成果對接會在上,集成電路領域的多名專家進行了項目推介,此次對接會旨在吸引集聚高端人才落地泉州創新創業,促進泉州半導體重點優勢新興產業做大做強。

據悉,在人才方面,針對半導體領域的“千人計劃”專家等高層次人才,泉州市和晉江市前後出臺泉州“港灣計劃”、晉江“海峽計劃”,對創業團隊和項目最高可獲超3000萬元資金扶持;對引進的特別優秀的集成電路產業人才個人、創業科研團隊和項目,可採取“一事一議”扶持措施。

國內集成電路自給率僅達10%,呼喚中國“芯”勢在必行!


不僅如此,晉江高度重視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作為重點發展區域,晉江前後出臺了《晉江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規劃綱要(2016-2025)》《晉江市加快培育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的若干意見》《晉江市集成電路產業優秀人才認定標準》等系列政策,大力支持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發展。

【重視人才培養才能更好地配置資源】

在如此巨大的人才缺口,僅靠重金吸引人才難以徹底解決問題,歸根結底還是要靠自己持續不斷地培養人才。而王陽元也說了:“應把微電子學科提升為一級學科,並增加招生名額。同時,人才培養要加強與產業需求相結合,企業要從人才培養階段就開始介入。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配置資源。”

因此,重視人才培養才能更好地為企業配置資源,而在這方面,晉江芯華集成電路人才培訓中心,就針對晉江集成電路產業園區的相關企業有針對性的進行人才培育,主要從人才評估體系、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體系、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入手,還根據受眾人群來設立不同班次,比如“暑假班”、“週末課堂”、“企業定製班”等形式,將以全方位地為集成電路產業培養更多優秀人才。目前,芯華正在開展“秋季週末班”報名活動,且本班次授課將於10月份正式開始。

當然,我們集成電路想要彎道超車,還需要更多的頂層設計和糧草,需要“計劃加市場,引進加自主,政府加企業”三輪推動前行,才能期待勝利的集結號早日響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