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水產養殖 科學用藥提升魚蝦蟹質量

夏季水产养殖 科学用药提升鱼虾蟹质量

夏季是病害多發季節。在這個時期做到科學防治,可以減少總體用藥量,有效提升水產品質量。因此,養殖戶在夏季進行病害防治時要了解藥物的有效成分、特點和注意事項,若使用方法不當,不但起不到預期效果,而且會錯過最佳治療時間,造成經濟損失。為此,我們邀請了常熟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副站長何奇為養殖戶提供一些科學用藥的建議。

夏季水产养殖 科学用药提升鱼虾蟹质量

潑灑藥物選對時段

夏季水产养殖 科学用药提升鱼虾蟹质量

夏季用藥首先要做到對症下藥。盲目用藥是水產養殖病害防治的大忌。既起不到防治效果,還會破壞水質,甚至會引發水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對此,何奇提醒農戶在用藥前要準確診斷病害,“只有尋找到問題之所在,才能科學選擇和規範使用漁藥,瞭解水體的理化指標、藥物性質、防病機理和用法用量等,做到對症下藥。”

何奇還表示,夏季氣溫的特殊性要求夏季用藥一定要做到適時用藥。夏季高溫潑灑藥物應選擇晴天上午9點到11點用藥,避開溫度高的時間段,“除了避開高溫時間段,還有一些情況下也是不能用藥的。氣壓低、氣溫驟變、突降暴雨時不宜用藥,如果用藥的話會使池水缺氧和引起水質驟變,引起養殖動物死亡。清晨池塘中溶氧低時不宜用藥,如果清晨用藥更容易造成缺氧浮頭,造成死亡。投餌前不宜用藥,用藥後由於藥物的作用和反應,會影響養殖動物的正常吃食。”

準確計量均勻潑灑

夏季水产养殖 科学用药提升鱼虾蟹质量夏季水产养殖 科学用药提升鱼虾蟹质量

何奇提醒養殖戶,使用藥物時要做到合理選藥、準確計量,注意用藥方法。他特別提醒養殖戶要注意嚴禁使用國家規定的違禁藥物。在選擇漁藥時,要根據患病養殖動物的狀況,特別是拌服藥餌時要依據養殖動物的攝食量;還要根據病原體的特性,正確診斷後再選擇藥物,同時應避免長期使用一種藥物來防治疾病,以免使病原體產生抗藥性,同時要注意藥物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潑灑用藥前,要準確測量池塘面積、水深,按照藥物使用的濃度計算用藥量,避免過量超標用藥造成藥害,汙染水質。一般按藥品的規定標準使用,不能隨意增減藥量。

灑藥時要注意均勻潑灑。藥物要按比例兌水後全池均勻潑灑,不留死角,使整個池塘水體同時達到殺滅病蟲害的藥物濃度,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當然,池塘中定點殺滅青苔、藍藻不用按此原則進行。還要注意的是,潑灑藥物應從上風處開始,逐步向下風處全塘均勻潑灑。當水體深度超過1.8米時易形成躍溫層,外用潑灑藥時原來一次使用的藥量要分兩次使用,第一次使用後開動增氧機攪水,打破躍溫層後用第二次,以免水體局部藥物濃度過高。用藥前做好一些應急準備,用藥後在現場觀察一段時間,不要馬上離開池塘,一旦發現有異常情況,應立即採取補救措施。

殺藻藥物缺氧勿用

何奇還提醒農戶要意常用藥物注意事項。像氟苯尼考、甲碸黴素不能與免疫增強劑、維生素C、B配伍使用。在治療出血病時會配上保肝護膽的藥物,治出血病藥與保肝護膽的藥物要分開使用,否則會產生拮抗作用。

夏季水产养殖 科学用药提升鱼虾蟹质量夏季水产养殖 科学用药提升鱼虾蟹质量

阿維菌素、伊維菌素溶液用量不要隨意增加,稀釋倍數要大,潑灑要均勻,否則會造成鰱魚、鯽魚和鯿魚死亡。戊二醛不能與漂白粉、三氯異氰尿酸等氧化性藥物合用。菌敵(陽離子表面活性劑)不能與碘製劑、氧化劑合用,且瘦水塘慎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