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盧灣」爲記憶,中海畫了一個又一個圈,圈出一個上海擔當

PART1

棚改,又稱為棚戶區改造。

用熱門的話說,“這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發展工程。”

城市發展的語境也因為一輪又一輪的更新,而總有新的話題。

就像近日上海市普陀區出讓的位於市中心的四幅鑽石級地塊,由中海中環聯合體以近94億總價摘得,已然為城市的再一次躍進而出發。

這樣的中海,早在30年前,已經做好了準備。

1992年1月25日,上海錦江飯店裡,上海第一塊毛地批租土地,也就是打浦橋斜三地塊,被交到了開發商的手中。

這就像是一個原點。

從這一天起, 大規模的舊區改造的序幕被拉開。

這個背後主角的名字叫中海。1992年10月, 中海發展(上海)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而盧灣,是兩者彼此近30年見證的起點。

以“卢湾”为记忆,中海画了一个又一个圈,圈出一个上海担当

PART2

斜三基地,當年的盧灣區打浦橋街道斜徐路第一、第二、第三等3個居委會所在地塊,如今已赫然聳立起4幢雋秀挺拔的31層大廈,當時在上海住宅建築中為第一高度,也就是現在的海華花園。

以“卢湾”为记忆,中海画了一个又一个圈,圈出一个上海担当

俯瞰海華花園/蔡維帥 攝

誰能想到,30年前,這裡還只是有“上海的龍鬚溝”之稱的著名棚戶區。

“肇家浜兩岸,陰暗逼仄的老弄堂中揚起塵土飛揚,一到雨天就密佈濁水橫流。”

以“卢湾”为记忆,中海画了一个又一个圈,圈出一个上海担当

據傳聞,前後有超過50批開發商趕來考察,但最終都被嚇住了——“300戶居民要動遷安置,20多家街道工廠和商店要搬遷,周圍的臭水溝和道路都需要改善”

也是這個時候,上海市土地管理局將該地塊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給中海發展集團。

有史料記載,斜三基地簽約當天,居民從上午8時30分排隊簽約到晚上11時30分,一天簽約95戶,其程序之繁複,非親歷者難以描述。

PART3

如果說,海華花園的成功,開創了舊改的先河。那麼,以它為圓心,是一個又一個城市發展的曲線。

1997年竣工的海麗花園, 是其第一代精品豪宅的代表,延續的是從海華花園時代就引入的蝶式平面結構設計,並在其基礎上深化。

以“卢湾”为记忆,中海画了一个又一个圈,圈出一个上海担当

2004年竣工的海悅花園,率先在戶內融入戶外概念,並把社區園林景觀環境轉變為有文化主題的場景。同樣,也是首次引入香港的樣板房模式、按揭模式。

這樣的中海,逐漸完成了自己在上海的戰略佈局,以打浦橋為原點,延伸到了城市更新進程中的每一個關鍵點。

PART4

2001年,上海老城廂的近千戶居民,因環城綠帶建設項目啟動而陸續搬遷。

老城廂位於原南市區,現屬新黃浦區,這裡曾是上海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之一。

以“卢湾”为记忆,中海画了一个又一个圈,圈出一个上海担当

圖說:共有小東門、大東門、小南門、大南門、小西門、老西門、小北門、老北門、新北門九座城門。現上海公交11路仍沿著中華路和人民路,並以這九座城門命名的9個站點(除了小西門一站稱"尚文路")呈環線行駛。

老一輩人常說,“出了老西門,就不是老上海了,老上海其實很小的。”

以“卢湾”为记忆,中海画了一个又一个圈,圈出一个上海担当

老西門,又叫儀鳳門,位於復興東路(西段)中華路口。

“老城廂老了。”人們喟嘆著,卻不得不接受城市需要更新的現實。

於是,曾經操刀了新天地項目的建築設計事務所SOM曾經給出了這樣一套方案,“將上海的外灘、豫園、新天地、淮海路區域全線打通,重塑上海的城市中心。”

以“卢湾”为记忆,中海画了一个又一个圈,圈出一个上海担当

通過將方浜路的改造,將外灘、豫園與新天地通過一條林蔭大道聯通。(圖片版權來自SOM)

這套方案通過對上海老城廂地區的文化遺產採取保護和適應性再利用,再將豫園站、大世界站、老西門站沿線進行高強度的商業綜合體開發並與新天地周邊共同構成城市綜合體群,總體規劃意圖將該地區塑造為一個全天候充滿活力的綜合功能區。

城市更新如一道命題,擺在了案前。如何修復和更新城市的肌理,是激活城市活力的關鍵。

與此同時,以老西門為原點,中海推出的Top裡系封面產品——建國裡。

以“卢湾”为记忆,中海画了一个又一个圈,圈出一个上海担当

那些獨特的民居建築及市井文化,是上海的瑰寶,也是老城廂的“魂”,不容許哪怕一寸土地的浪費。

但是,如何讓他們與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關係發生新的生活場,考驗的就是建設者的眼光和格局。

曾經,通過舊城改造和地產開發,中海敲開了上海這座城市的大門,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給這座城市帶來的,是一個時代革新的啟幕。

如今,中海又再度走進上海中心,帶來的是正宗海派文化住區,建立的是新的城市中心地標。

以“卢湾”为记忆,中海画了一个又一个圈,圈出一个上海担当

它與翠湖天地雋薈、復興瓏御隔街對望,與軌道交通8號線、10號線老西門地鐵站直線距離僅約350米,

一個新的故事已經開始。

PART5

當然,以“建國裡”為中心,一副全新的上海畫卷也在呼之欲出。

比如,中海國際中心,擁有9號線、13號線雙軌交上蓋的優勢,串聯起南京西路、淮海路CBD。目前簽約的商戶70%為外資企業,30%為國內大型企業,其中包括WeWork在亞太的最大辦公中心。

以“卢湾”为记忆,中海画了一个又一个圈,圈出一个上海担当

中海國際中心

還有中海環宇薈,地處建國東路、馬當路交匯處,距離中海·建國裡不過600多米。這是中海在上海打造的首家精品商業,從開業以來儼然已經成為了最新的網紅餐廳聚集地。

以“卢湾”为记忆,中海画了一个又一个圈,圈出一个上海担当

中海環宇薈

中海國際中心和中海環宇薈,都是在為上海新天地為核心的卷軸上而著墨,他們互為依靠,互為貼合,都是代表著城市未來的符號。

那個優雅、精緻、海派、有腔調的“盧灣”,悄悄改變了模樣。

但是,人們仍可從崛起新的現代聚居區中,感受梧桐葉縫隙灑下來的斑駁光影,尋覓演變的痕跡和人文溫度。

因為中海,因為建國裡。

以“卢湾”为记忆,中海画了一个又一个圈,圈出一个上海担当

項目介紹

中海·建國裡項目信息

❖ 137㎡/154㎡3房2廳2衛

❖ 164㎡3+1房2廳2衛

❖ 185㎡3房2廳3衛

❖ 215㎡ 3+1房2廳3衛

對項目感興趣的

可直接掃二維碼,諮詢樓盤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