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學生「放水」的時代正在過去

对大学生“放水”的时代正在过去

(新華社/圖)

最近,幾條消息刷遍了大學生的朋友圈:湖南某高校清退22名成績不達標的學生,另有40人留級;四川某醫學院今年有83名學生未能正常畢業;湖北某985高校一批學生因為沒有完成本科學分要求而轉為專科……大學生們驚呼,高校嚴把畢業關動真格,“混日子”大學生混不下去了。

曾經,中國的大學嚴進寬出。高考考入大學非常之難,被稱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尤其要考上好大學更是難上加難。但是大學畢業率極高,近乎百分之百,除非自行退學,或者犯了重大錯誤被退學,幾乎所有大學生都會順利畢業,拿到畢業證和學位證。

這與英美等高等教育發達國家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有高校老師分析中美兩國本科生近十年的畢業率數據發現,美國大學本科畢業率約為50%,不同類型、不同競爭力的大學,乃至相同類型、相同競爭力的大學本科畢業率都存在明顯差異;中國大學本科畢業率則超過90%,不同類型、不同競爭力的大學本科畢業率無明顯差異。他認為,這種反差,反映了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上是“嚴進寬出”還是“寬進嚴出”的選擇問題。

高考學生壓力非常大,而一旦考上大學,壓力驟減,很容易鬆懈下來。再加上大學的管理、教學方式和中學完全不同,學習上老師不會耳提面命,生活上也較少管束,上大學後父母的約束也少了,突然獲得的自由讓部分學生很容易失控。於是不少人開始了放縱的大學生活:翹課睡懶覺、通宵打遊戲……至於學業?及格萬歲!這種“自由”,甚至成為高中老師激勵學生學習的動力,幾乎每個學生都聽老師說過,“現在好好學習,上了大學就可以自由了”。

但是板子不能全打在學生身上,部分學生的放縱,也是在不合理的制度導向下產生的。高校的教師評價機制,更多看發表了多少論文、做出了多少學術成果,而教學尤其是本科教學質量,權重極小,這樣的“指揮棒”下,很多老師對教學沒有積極性,敷衍了事。老師講課質量不高,除了部分自學能力強的學生,大多數學生自然也無法學好。而高校出於追求畢業率等目標,對畢業的要求一般比較寬。這些教學敷衍的老師,為了掩飾自己的不盡心,自然會給學生高分數。也有些老師因為考慮到學生考進大學“不容易”,會“放水”讓學藝不精的學生及格。這拉低了中國高校總體教育質量,尤其是本科教育。以至於,有老師在微博上宣佈堅決不給不合格學生放水,都會成為轟動全國的大新聞。

這種現象,早就引起教育界的批評,也引起了教育部門的關注。不少人呼籲,現在中國高等教育錄取率已經超過50%,早就不是“嚴進”了,如果再繼續“寬出”,教育質量必然下降,應該改為“嚴出”。今年6月,教育部召開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提出,對大學生要合理“增負”,提升大學生的學業挑戰度,合理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擴大課程的可選擇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把“水課”變成有深度有難度的“金課”。教育部隨後密集印發一系列文件,要求加強課堂教學管理,嚴格考試紀律、嚴把畢業出口關。

最近的這些新聞,也給想“混日子”的大學生們提了個醒,大學的日子不是那麼好“混”的,不認真學習可能畢不了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