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掌掴女生:课堂上讲道德,课堂外弃道德,是对教授身份的撕裂

——为人师表的底气,在于内在道德观的不断提升

不久前,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一老师因遛狗和学生发生争执,期间掌掴两位女学生。被打女生称,该老师被行政拘留5日。事后她们去找学校反映该事件,至今未得到回应。记者拨打该教授电话,教授让跟有关机关联系,而学校宣传部表示已处理完毕。(中国经济网10月15日)

教授掌掴女生:课堂上讲道德,课堂外弃道德,是对教授身份的撕裂

遛狗不拴绳,这本身就违反文明养犬相关规定,作为普通人来说,尚且知晓自己有错在先,在他人指出问题后,应当及时改正,并向他人道歉。而对于这样的事情,本身并没有什么复杂的,对与错是明摆着的,只要有错一方认个错,改正过来也就相安无事了。

但遗憾的是,这位教授不但没有接受他人提出的意见,而且还与两位学生发生争执,并掌掴两名女学生。而作为教授这样的身份来说,由其是在校园之内,这其实并不能理解为一般的争执与掌掴,而从很大程度上说,这是一种由教授身份衍生出的道德修养意识问题。

教授掌掴女生:课堂上讲道德,课堂外弃道德,是对教授身份的撕裂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就这位教授来说,应当已经具有了双高的标准,否则,也就不会成为大学校园的教授。而作为大学教授来说,时时都应当以自己的德行与修养为学生做出表率,这种表率,并不仅仅体现在讲台上,而应当时时刻刻体现在言行之中,其任何时空下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教授掌掴女生:课堂上讲道德,课堂外弃道德,是对教授身份的撕裂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本身就是对所有教师提出的全天候、全时空的内在要求,这不应该因事而变,因时而变,这必须是一种流动在血液中的道德高度。否则,在讲台之上道德标准就高,在讲台之下道德标准就低,就会成为选择性的双重标准,而这种标准的游移,本身就是对教授身份与人格的撕裂。

教授掌掴女生:课堂上讲道德,课堂外弃道德,是对教授身份的撕裂

从这件事上来看,这位教授已被依法行政拘留5日,但这只是就事论事的处理结果。但从更大的视角来看,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个别教授的行为举止,也是日常修为程度的具体体现。而在这个过程中,虽然离不开行政或法律的约束,但从根本上讲,为人之师的内涵与修养,还要靠师者内在道德观念的提升,而这,也应当是教授对自己的一种终生自我教育与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