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假的!「傍名牌」醫院是這樣「立體忽悠」百姓的

2018-10-19 18:07 | 新華社

北京協和醫院相關負責人近日明確表示,網上絕大部分標註的“協和指定商品”,都不是協和生產的,該現象引發眾多網友討論。

近年來,部分醫院“傍名牌”的方式和手段不斷擴展,手段五花八門,“立體忽悠”百姓,讓人真假難辨。知情人士表示,想“傍”一個知名醫院,從“山寨”醫院名稱開始,後面往往還跟著“假APP”“假合作”“假專家”“假商品”……

【“假APP”】2017年5月,北京協和醫院官方微博上發佈的一則“假冒協和APP”的聲明引起廣泛關注。該院在聲明中指出,醫院發現假冒協和皮膚科的APP“協和皮膚病專科”,已有患者受騙。醫院聲明,協和醫院與名為“協和皮膚病專科”的APP無任何關係,請患者不要上當受騙;掛號請認準協和唯一官方APP“北京協和醫院”。

醫療APP方興未艾,這已經不是知名醫院第一次遇到類似情況。業內人士認為,在當前移動互聯網蓬勃發展的情況下,APP領域可能會成為遭搶注的重災區。山寨者多借用盜用正版APP的圖標和名稱,讓山寨版和正版看上去難辨真偽,誤導用戶下載。

【“假合作”】今年以來,一家名為“北京遠程視界眼科醫院管理有限公司”的企業涉訴數十起,因為“融資租賃合同糾紛”導致與其合作的眾多醫院被追債。而吸引不少醫院與其合作的原因之一,就是其“顯赫背景”——在北京遠程視界集團官網上,重點合作對象中,就標註著北京協和醫院等“大腕”。而北京協和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和該企業無任何合作。

都是假的!“傍名牌”医院是这样“立体忽悠”百姓的

圖為北京協和醫院提供的上述企業官網截圖。

【“假專家”】記者發現,在一些網站的健康頻道上,《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中老年人必須堅守8大防線,百萬人已收藏!》至今仍可搜索。但記者向北京協和醫院核實:文中給公眾傳授養生秘訣的“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沈翠麗教授”到底是誰?北京協和醫院回應:該院既沒有姓沈的副院長,也沒有叫沈翠麗的教授。

都是假的!“傍名牌”医院是这样“立体忽悠”百姓的

圖為10月12日在某網站上的文章截圖。

【“假出診”】有些醫院在出診醫生上做文章,稱知名醫院的退休醫生在該院坐診,或稱某教授是他們的遠程會診專家,還說知名醫院的專家去該院坐診。例如,河南某地級市的醫院就曾公開宣稱,該院請到北京協和醫院一名專家去該院坐診。專家是真有,但該專家當時根本不在河南,而是在北京給患者看病。

【“假產品”】北京協和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2017年,在一家公司的宣傳頁上,北京市協和醫院藥劑科教授張繼春教授成了一款“協和降糖神藥——百姓降糖膠囊”的推薦人。然而,張繼春壓根不知道此事。她檢索發現,這個2012年就被相關部門通報既沒產品批准文號、又沒有廣告批准文號的“百姓降糖膠囊”,五年後帶上“協和降糖神藥”的帽子又捲土重來了。

都是假的!“傍名牌”医院是这样“立体忽悠”百姓的

不僅如此,北京協和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網上很多標註的“協和指定商品”,都不是協和生產的。“例如,北京協和生產的硅霜是‘網紅產品’,但不知道的是協和真正生產的護手霜不叫協和硅霜,叫‘精心硅霜’,原因是‘協和’商標早被其他公司搶注了。”北京協和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劉雁斌說。

一邊是註冊保護、監督懲處存在諸多空當,另一邊是“傍名牌”現象藉著一些互聯網平臺不斷蔓延。

近日,有不少在上海求醫的患者在網上反映,自己通過百度搜索“上海復旦大學附屬醫院”,卻進了在搜索結果中排名前列的“復大醫院”。一位患者在“復大醫院”花萬元動的手術,後來發現,三甲醫院花200元配藥即可治癒。

對此,百度向媒體公開回應稱,上海復大醫院的名稱與上海復旦大學相關附屬醫院的簡稱存在一定的語義相似性,誤導了患者的選擇,對這次事件深表歉意。

在微信平臺上,大量“傍名牌”的虛假醫療信息也廣泛流傳。例如,一篇題為《血管外科專家推薦:一個方子將血管壁清理乾乾淨淨!千金難求》的文章在多個公號轉載,多者閱讀數萬次,而記者向北京協和醫院核實,文中專家劉昌偉是醫院的一位外科教授,並非中醫,“根本不可能推薦這樣的中藥方”。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明明知道這是假的,但這樣的假文章至今還掛在平臺上。

業內人士建議,一方面要把緊登記註冊口子,不應再放任這種“傍名牌”現象蔓延,對於現在已經存在的醫院,其識別名與全國三甲醫院相同的,建議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四十八條中“衛生行政部門有權糾正已經核准登記的不適宜的醫療機構名稱”規定,藉助醫療機構常規年檢的機會,要求相關醫療機構更改名稱。

“希望有關部門把真正的‘協和’‘同濟’還給協和、同濟,實際是把就醫的公平機會還給全國廣大患者。”北京協和醫院黨辦主任段文利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