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孩子都逃不過?!教你如何打破秋季腹瀉的「魔咒」

又是一年秋風起,每年這個時候醫院嘔吐和腹瀉的嬰幼兒也多了起來,其中造成秋冬嬰幼兒腹瀉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輪狀病毒感染。輪狀病毒從每年9月-次年1月進入流行期,秋季正處於高發期,所以也被稱為“秋季腹瀉”。寶寶患上秋季腹瀉的比例非常高,大部分5歲以下的寶寶都曾有過感染史。今天,小編就來談一談應如何打破寶寶患秋季腹瀉的“魔咒”?

99%的孩子都逃不過?!教你如何打破秋季腹瀉的“魔咒”


【症狀表現】熱1天,吐1天,稀里嘩啦3-5天

輪狀病毒是一種會導致寶寶腹瀉甚至是嚴重腹瀉的病毒,5歲內的寶寶都有被侵襲的可能,發病率最高的人群是6個月-2歲的嬰幼兒,可以說大部分寶寶在5歲之前都曾有過感染史。輪狀病毒性腹瀉發病快,來得急,主要傳播途徑是糞口傳播和呼吸道傳播,傳染性極強,可引起爆發性流行。雖然大人也會感染輪狀病毒,但基本上沒有症狀,反而會成為隱性的輪狀病毒傳播者,把病毒傳染給孩子。

潛伏期:發病突然,常伴有發熱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因而常被誤診為其他病症,持續時間大約為1-3天;

病發時:病初1-2天會出現嘔吐、發燒、腹瀉等症狀,大便的次數和量比較多,有時甚至多達10-20次/天,多為黃色水樣或蛋花樣大便,伴有少量的黏液,一般沒有腥臭味。嚴重時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脫水,大約需要7-14天才能恢復。

如果寶寶有以上典型症狀,就要懷疑是否是輪狀病毒感染。家長可以在孩子排便後5分鐘以內取樣,1個小時之內送到醫院化驗確診。一旦寶寶確診輪狀病毒感染,需要高度警惕,防止因脫水和高熱引起的不同程度損害,情況嚴重還有可能侵犯到人體的其他器官,導致全身多系統的病變,家長不可大意!

【走出誤區】秋季腹瀉猛如虎,濫用抗生素不靠譜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如果寶寶不幸感染了輪狀病毒性腹瀉,又該怎麼辦呢?很多家長都會想要不要吃點兒“消炎藥”“氟哌酸”,希望能控制住病情。事實上,抗生素治療小兒秋季腹瀉並不可取,因為秋季腹瀉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而大家口中的“消炎藥”“氟哌酸”都是抗生素類藥物,是針對細菌感染的,服用抗生素不但沒有效果,而且還會擾亂腸道正常菌群的生長,造成腸道微生態環境失衡,降低腸道機能,造成腹瀉遷延不愈。此外,抗生素對寶寶的傷害是很大的,尤其被很多家長追捧的“氟哌酸”可影響軟骨發育,不適用於18歲以下兒童。

【防治有道】腸道菌群很重要,加強護理病趕跑

輪狀病毒腹瀉時,糞便中雙歧桿菌、糞桿菌、乳桿菌及腸球菌數量明顯下降,導致腸道菌群失調。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益生菌的使用可縮短腹瀉的持續時間並可減輕其嚴重程度,主要通過增加腸道內有益菌數量,抑制有害菌生長繁殖,從而有助於恢復腸道的微生態平衡,重建腸道天然生物屏障保護功能,達到緩解腹瀉的效果。但是,益生菌同樣不能亂吃,最好是專門為寶寶研製的益生菌粉,像達因藥業的伊可新益生菌粉系列,是國內首創細分功效配方的益生菌粉。其中的伊兒暢益生菌粉專門針對有腸道問題的寶寶進行設計,能夠雙向調節便秘和腹瀉,還能提高腸道機能,促進營養吸收。另外一款新生兒也適用的伊兒樂益生菌粉也可以調節寶寶的腸道機能,還對治療溼疹、過敏、提升抵抗力有幫助,是根據新生兒的腸道特性研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有保障。

此外,每天補充元素鋅10-20mg,連用10-14天,可有效縮短病程、減輕腹瀉嚴重程度、降低脫水的危險,並降低復發頻率。還有一點需要注意,輪狀病毒的感染機率和寶寶自身的免疫力高低是分不開的,所以日常維生素AD的補充也不能忘。一旦維生素A攝入不足可導致腹瀉發生率提高3倍,反之,保證維生素A營養攝入可一定程度降低嬰幼兒腹瀉發生率,維生素A有助於修復腸道黏膜,有利於病情的恢復。

腹瀉、嘔吐和發燒的寶寶會消耗體內大量的水分,如果攝入的水分不足以滿足身體所需,就會導致脫水。在寶寶每次稀便或嘔吐後,都必須補充一定量的電解質液體。如果寶寶4小時內沒有排尿,甚至哭時少淚,口腔乾燥,就應該及時去醫院就診。此外,切斷傳播途徑。注意個人衛生,適時開窗通風,合理處理腹瀉患兒的大便、尿布、玩具等,儘量避免病從口入、重複或交叉感染。腹瀉期間應保持正常飲食,補充營養能量,此時可以改喂澱粉類食物或無乳糖的配方奶來緩解腹瀉導致的乳糖不耐受。若出現高熱應及時降溫處理,臀部護理也要做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