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地方分布式光伏併網太難了!

分佈式光伏發電具有容量小、電壓等級低,貼近電網終端用戶,對電網影響小等特點,可以應用在工業廠房、公共建築以及居民屋頂上。近幾年,國家及自治區出臺了多份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意見,給予多種補貼政策,鼓勵發展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

但是,國家幾億元的補貼及企業、個人投入上億元建成的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卻遭遇了入網難的問題,一些已經建成的項目至今還在閒置,一些雖然已經入網,卻沒有實現自用和入網相結合。近日,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這個地方分佈式光伏併網太難了!


低碳大廈閒置的光伏設備

這個地方分佈式光伏併網太難了!


李永青的家庭光伏發電

低碳大廈被迫關停太陽能發電


位於機場路的低碳大廈,在設計之初就以清潔能源為主,供熱系統採用天然氣。大廈還自建100千瓦的分佈式光伏發電供電系統,預計年發電量15萬度。

2014年,低碳大廈分佈式光伏發電系統建成後,向呼和浩特市供電局申請入網發電,但審批手續一直辦不下來。因為入不了網,低碳大廈每天通過太陽能發的四五百度電只能自用,週六日因為辦公樓沒有單位辦公,太陽能發的電還得關閉,白白浪費掉。起初,在低碳大廈安裝太陽能項目施工方的指導下,大廈物業還能操作,讓太陽能發電得到自用。後來,因為物業人員流動,新來的人操作不了,出現了“倒送電貼錢”的狀況,大廈自己發的電不但不賺錢,還得倒過來給供電局錢,大廈物業方不得不關閉太陽能發電。

據低碳大廈安裝太陽能項目施工方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低碳大廈2014年建成後就開始向呼和浩特市供電局申請入網。對此,呼和浩特供電局相關人員也到現場勘查過,按照供電局的要求,大廈方還花費數萬元安裝了派接箱,但不知道什麼原因,申請入網還是沒有通過。

低碳大廈用電價格每度約為0.54元,如果大廈每年發的15萬度電能夠入網或自用,將節約成本81000元。7月份,低碳大廈向供電部門交電費26327元,也就是說,大廈太陽能發電至少夠大廈用3個月。“放著節能環保的東西不讓用,不知道相關部門是怎麼想的?”採訪中,低碳大廈的一些工作人員說。

金三角光纖科技審批手續6年才辦下來


內蒙古金三角光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三角光纖科技)是呼和浩特市鴻盛工業園區一家集塑料光纖光纜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於一體的民營高新科技企業。2011年,太陽能光伏發電裝置的價格是每瓦22元到24元之間,企業如果自建分佈式光伏發電站,國家將給予每塊太陽能板11元的補貼。

項目在建時補貼先發放70%,剩餘30%等項目建好驗收後再發放。看到這一紅利後,該公司開始在廠房及辦公樓上自建2兆瓦的太陽能電站。因為當時太陽能板的價格正處在高峰期,所以加上國家補貼,企業投入也達到了上千萬元。2011年,該項目順利完成。2012年,金三角光纖科技開始向呼和浩特市供電局申請併網發電,直到今年7月份,金三角光纖科技才申請成功。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起初,電站建成後因為入網手續一直沒有審批下來,光伏發的電只能自用。公司在生產高峰期,自己發的電幾乎夠用。但還是有半年的時間公司每天只能用400千瓦的電,剩餘的電只能白白浪費。後來,公司因轉產,光伏發電項目只能在樓上成了擺設。

8月16日,聽說金三角光纖科技光伏發電在7月份申請入網成功,記者與內蒙古太陽能行業協會執行會長溫建亮來到鴻盛工業園區的金三角光纖科技。因為工作人員不在,記者在電話中瞭解到,金三角光纖科技光伏發電手續已經辦下來了,但還沒有安電錶。

趙永青:將來能通過輸電賺錢


“分佈式光伏發電遭遇入網難是事實。而每年到協會來諮詢光伏發電上網的有一百多家,大家聽說光伏發電上網難後,都紛紛打了退堂鼓。”內蒙古太陽能行業協會執行會長溫建亮對記者說。

那麼有沒有真正實現光伏發電併入網的呢?記者和溫建亮來到土左旗畢克齊鎮楊家堡村趙永青家。趙永青利用自有住宅建設了10千瓦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多晶硅組件整齊地擺放在屋頂上,在房屋的一側安裝了用於記錄向供電線路輸送電力的雙向表。

據趙永青講,2017年他聽說國家鼓勵光伏發電項目,就到土左旗供電局進行了諮詢。隨後,他在自家屋頂上安裝了10千瓦的光伏發電設備,前後總共花費近8萬元。經過一年多的奔走,今年5月20日,他辦齊了手續成功入網發電,供電局給他的合同電價為他每往電網送一度電,電價為0.627元,而現在他自家用電電價為0.415元。通過查看電錶,記者發現,從5月20日至7月20日,李永青的光伏發現共向電網發電1523度。

“通過這兩個月的發電量,用不了幾年,8萬元就能回本,回本後自家白用電不說,還能通過向電網送電賺錢。”李永青說,“賺錢是小事,主要是隨著環保的要求,村裡冬季將改用電力供暖,那時用電量太大,費用肯定比燒煤供暖要高得多。自家有了太陽能發電,冬季就可以用自己發的電供暖了,成本肯定小得多。”

趙永青從安裝好設備到申請併網成功,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提起申請併網的經歷,趙永青苦笑著搖頭:“難!實在太難了!跑得我心力交瘁……還好,總算是辦下來了。”

“雖然我是內蒙古太陽能行業協會執行會長,這是我第一次見到真正意義上的光伏發電上網。可見其他一些已經建成的分佈式光伏發電上網有多難。現在,市區內一些單位用光伏發電,都是單向表,也就是在光伏發電時除去自用的部分省下錢外,多發出來的電自己用不了輸入電網,供電局不但不給錢,還得按往電網輸入的電量給供電局錢。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光伏發電入網。”溫建亮說。

內蒙古電力:條件符合就能入網


早在2013年7月,為了促進分佈式新能源發電項目快速發展,規範新能源發電項目併網管理工作,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內蒙古電力)就下發了《內蒙古電力分佈式新能源發電項目併網服務管理細則(暫行)》的通知,明確分佈式新能源發電包括太陽能、風能、天然氣、生物質能等發電且總裝機容量不超過5兆瓦,電壓不超過10千伏。

日前,記者就分佈式光伏發電如何上網、需要哪些手續,《內蒙古電力公司分佈式新能源發電項目併網服務管理細則(暫行)》在執行過程中,供電企業能否私自增加條款,增加上網用戶的成本等問題,向內蒙古電力公司發出採訪函。內蒙古電力回覆稱:分佈式發電項目申請併網時,須取得政府主管部門開展前期工作的通知、或已列入相應計劃。對個人利用自有住宅及在住宅區域內建設的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各供電單位直接登記並集中向當地能源主管部門備案。備案文件的主要事項,包括投資主體、建設地點、項目規模、運營模式等。申請入網時不存在供電企業增加一些附加條件,增加併網用戶成本的問題。

8月29日,記者就呼和浩特一些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遭遇入網難的問題,採訪了呼和浩特供電局客戶服務中心副主任楊軼群。她向記者介紹,目前呼和浩特地區有41戶分佈式光伏發電用戶已經入網,入網總電量8700千瓦,這部分發電用戶基本上都是農戶。目前呼和浩特供電局執行的是《內蒙古電力公司分佈式新能源發電項目併網服務管理細則(暫行)》,符合條件的光伏發電項目只要到供電局客戶服務中心辦手續就可以了。

當記者問像低碳大廈等樓頂光伏項目為什麼申請多年還沒有入網時,楊主任說可能是這些項目比較早,廠家及施工單位提供的合格證及認證報告已經過期,如果是近期提供的材料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採訪中,記者瞭解到,在呼和浩特市樓頂上自建的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還沒有一家在呼和浩特市供電局備案的。

“之所以鼓勵發展分佈式光伏發電,因為分佈式光伏發電具備不限投資規模大小,建造和併網技術門檻低,便於民間資本間入等特點,也不會對電網安全造成衝擊。低壓併網技術和接入施工措施比較簡單,而且逆變器本身有保護電網安全的功能。因此,《內蒙古電力公司分佈式新能源發電項目併網服務管理細則(暫行)》中對低壓併網施工不作強制設計要求。這樣一來,環節減少,對於提高併網工作效率,促進分佈式光伏發電順利推廣是有益的。現在,幾乎每戶光伏發電企業都期待著,電力職能部門能夠進一步敞開大門,加快審批速度。”溫建亮對記者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