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讚|9月「四川好人榜」出爐,巴中2人上榜!有你認識的人嗎?

点赞|9月“四川好人榜”出炉,巴中2人上榜!有你认识的人吗?

点赞|9月“四川好人榜”出炉,巴中2人上榜!有你认识的人吗?
点赞|9月“四川好人榜”出炉,巴中2人上榜!有你认识的人吗?

2018年9月

經各市州文明辦審核推薦

119名候選人參與“四川好人”評選活動

經專家初評、網上展播、評委會審定

30名候選人入選9月“四川好人榜”

其中巴中有

2人入選!

他們分別被評為“助人為樂”、“誠實守信”類好人

咱們來認識一下吧

点赞|9月“四川好人榜”出炉,巴中2人上榜!有你认识的人吗?点赞|9月“四川好人榜”出炉,巴中2人上榜!有你认识的人吗?
点赞|9月“四川好人榜”出炉,巴中2人上榜!有你认识的人吗?点赞|9月“四川好人榜”出炉,巴中2人上榜!有你认识的人吗?

關於李白的事蹟

点赞|9月“四川好人榜”出炉,巴中2人上榜!有你认识的人吗?点赞|9月“四川好人榜”出炉,巴中2人上榜!有你认识的人吗?

耗資百萬堅持十年公益的“不孝子”

李白,男,漢族,1982年5月生,四川省巴中市人。系巴中市志願者協會理事會會長,巴中市義工聯合會理事會會長,巴中眾誠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聯合發起人,巴中公益救援隊監事長。先後被評為“巴中市首屆文明市民”,“2016四川省優秀志願者”,“2017四川省優秀紅十字志願者”,“2018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候選人。

原本是四川省中國青年旅行社長順分社的部門負責人,從2008年抗震救災開始,與志願服務公益事業結緣,從此就踏上了一條“不歸路”。10年來,他投入公益事業的資金近100萬元。先是賣旅行社,苦苦支撐了這幾年。就在去年,為了繼續租賃協會辦公室,他把剩下的唯一資產——車,也賣了。

在父母的眼裡,他是標準的“不孝子”。為了這份公益事業,36歲的他,至今單身。父母的期望,在他身上全部落空。在朋友的眼中,他是“另類”。放著錢不掙,家不成,整天的沒事就到處扶貧濟困,救死扶傷。完全不是一個正常人該乾的事兒。

可在老人們的心中,他是標準的“孝順孩子”。每週敬老活動,他都率先垂範,學習理髮、學習修腳、學習按摩,只要老人有需求,他都儘量學會。敬老活動中的每一個服務項目,他都堪稱專業。在受助者心中,他是恩人,是大善人,扶貧濟困,救人危難,那是比親人還親的人。

2008年汶川大地震,李白報名參加四川省紅十字會志願服務,隨後被中國愛心行動義工協會招募為“一線災區探訪領隊”。在隨後三個月時間裡,他帶領基金會團隊、醫療團隊考察走訪災區。之後,中國愛心行動義工協會將總部設在綿陽,李白也跟著駐守在綿陽做救災志願服務,2009年底才回到成都。這一年多的救災志願服務經歷,讓李白成長為一名成熟志願者。

点赞|9月“四川好人榜”出炉,巴中2人上榜!有你认识的人吗?

巴中市周邊的每個敬老院,是李白週末固定要去的地方,敬老院的老人們也是李白最牽掛的。每個週末,輪到該去的那個敬老院的老人們就像盼望自己的孩子那樣,早早的站在門口張望,看到李白,他們總會一擁而上,拉著他手,這個要理髮,那個要剪指甲,圍在他的身邊有說不完的話。鄉鎮上的敬老院,大多數居住著孤寡、殘障老人,他們中有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雖然每個敬老院都配備有工作人員,但一名工作人員要照顧十幾位甚至幾十位老人,根本就顧不過來,在這種情況之下,生活無法自理的老人們不能經常換洗衣服和勤洗澡,他們身體的衛生程度自然也就無法得到保障。面對這樣的老人,李白經常要為他們換洗被屎尿汙染的衣褲,冬天還好,氣味沒有那麼沖人,夏天氣溫高,濃烈的氣味都能燻出淚來,別的志願者往往會因為忍受不了氣味而呆站在一旁不知所措,細心的李白總是會搶著做這件“有味兒”的活,用他的話說“累的、重的、髒的事讓我來,你們別搶了我的活兒”。其實大家都知道,他是為了照顧其他志願者的面子才總是搶著幹別人不想幹的事情……這樣的事例,在李白身上還有許多許多,無論在哪一個活動現場,最忙碌的總是他,有什麼髒活累活他都搶著做,從無怨言。

点赞|9月“四川好人榜”出炉,巴中2人上榜!有你认识的人吗?

巴中棗兒埡愛德養老院

10年來,李白先後組建成立了成都仁愛義工服務中心、巴中市志願者協會、巴中市義工聯合會、巴中公益救援隊、巴中眾誠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五家公益機構,還輔助推動了巴中地區其他20餘家公益組織的成立與發展。

10年來,李白帶領志願者團隊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活動。其中,常態化開展“溫暖夕陽”敬老志願服務258期,服務敬老、養老院76家,發放愛心溫暖包2500餘個,服務老人6500餘人次。常態化開展“小雷鋒成長營”志願服務20期,教導和陪伴小朋友1000餘名,養成感恩、奉獻、樂於助人的美好品德。常態化開展“心燭公益”助學志願服務,幫助貧困學生175餘人,發放助學金100餘萬元,發放愛心物資22萬餘件價值600餘萬元,協助捐建7所村小多媒體教室及微型圖書室,6所村小操場硬化及全套體育設施。常態化開展“扶貧幫困”志願服務,關注社會弱勢群體、鄉村留守學生,捐贈愛心款和愛心物質共計30萬餘元,受益群體和留守學生達4000餘人。常態化開展“保護母親河”志願服務,參與生態環保教育、生態環境建設,營造乾淨整潔的生活環境,為改善巴城生態環境,建設幸福美麗巴中奉獻力量。常態化開展“大愛清塵”志願服務,開展塵肺病農民兄弟大行動救助幫扶公益活動,幫助巴中本地塵肺病農民兄弟獲得救助,共救助幫扶塵肺病患者110餘人次,其中1萬元的醫療救助5人,發放製氧機29臺,助學25人次。常態化開展“公益救援”志願服務,參加專業技能培訓89次;共出勤救援378次,出動車輛458次,行程4萬多公里,總時長超過16000小時;其中通過不同方式先後找回走失老人和小孩共計300餘人;水域打撈30次;摘取威脅群眾生命安全的蜂包85個;進社區、進校園開展安全常識宣講36次;參與大型救援預警和大型聯合應急演習4次,發現並消除安全隱患15處。常態化開展“衣舊有愛”環保公益志願服務,在全市範圍內放置1000箇舊衣回收箱,既方便市民的廢舊衣物處理,同時,也宣傳和提高了市民的環保意識,讓廢舊衣物變廢為寶,循環利用。常態化開展“溫情暖冬”志願服務,針對社會需要幫扶困境家庭,長期開展慰問活動,送去必要的生活物資和精神上的人文關懷,讓身處困境的家庭感受溫暖、看見希望。目前,已經惠及全市300餘戶困境家庭。

点赞|9月“四川好人榜”出炉,巴中2人上榜!有你认识的人吗?

涼山州甘洛縣助學

截止目前,李白帶領的市志願者協會共有註冊志願者116324人,志願服務隊450支,常態化開展的志願服務項目1083個。

李白於2016年被評為四川省優秀志願者,2017年被評為四川省優秀紅十字志願者,2017年被評為巴中市首屆文明市民,2018年被推薦為“2018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候選人。

10年如一日,在公益路上砥礪前行,李白付出了自己所有的時間、精力、以及資金,全心全意的為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從沒有停歇下堅定的腳步。面對別人的質疑,他最好的回答就是堅持公益初心,為社會奉獻青春和熱血,用自己的行動,把公益理念培植進每一個人的心中。

点赞|9月“四川好人榜”出炉,巴中2人上榜!有你认识的人吗?

【好人寄語】

我愛我所做的工作,並且要堅持到底。

【道德點評】

面對別人的質疑,他最好的回答就是堅持公益初心,為社會奉獻青春和熱血,用自己的行動,把公益理念培植進每一個人的心中。

關於王憲昌的事蹟

点赞|9月“四川好人榜”出炉,巴中2人上榜!有你认识的人吗?

荒山變“金山” 口碑贏“金碑”

王憲昌,男,現年50歲,漢族,平昌縣土興鎮仙靈村人,四川萬城興未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在花椒採摘的時節,來到平昌縣土興鎮鐵城寨花椒種植基地,放眼望去,成片的花椒樹綠意盎然,長勢茂盛。花椒園裡,幾個村民忙著除草、鬆土……微風吹來,一陣陣濃郁的花椒味散開,香氣四溢。

在王憲昌投資建花椒種植基地前,由於農村年輕勞動力大量流失,土興鎮鐵城寨還是個荊棘密佈、雜草叢生的荒地。2012年,王憲昌回到家鄉,將這塊地“變廢為寶”,種上花椒樹,荒山從此變“金山”。

從小生活在農村的王憲昌就立志要改變家鄉貧窮落後的面貌,王憲昌出生於六十年代末,十八歲那年隻身北漂,三十多載奮力打拼,篳路藍縷,艱苦創業,留下一串串艱辛足跡。那些年,走南闖北,自顧不暇,為生計而奔忙。在後來的創業發展中,從事建築水電安裝,取得了較好成績。每年春節,日夜兼程趕回故鄉,耳聞目睹父老鄉親們的艱難日子,心情沉重。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分寒冬酷暑,風裡雨裡,臉朝黃土背朝天,一年到頭,僅得溫飽,家庭經濟依然拮据。嚴峻現實,催人奮進,同時也令他陷入深深地思考:內陸山區糧食生產品質差、檔次低、經濟效益差,無論農業如何豐收,到頭也只能是“吃飯”產業,甚至是“高產貧窮”,最終難以脫貧致富。常言說,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他總覺得,年輕一代幸運地趕上了改革開放時代,自己務工經商,率先致富奔小康,應當回報家鄉父老。

在平昌縣委和政府“回引創業”的引領下,王憲昌毅然返鄉發展花椒產業,為此他先後深入陝西韓城、重慶江津等全國聞名的花椒生產基地調查研究和考察學習,覺得花椒產業適宜家鄉種植習慣,也符合國家精準扶貧產業要求。但從貧困山區目前由於自然經濟殘存,剛剛脫胎傳統的。僅能維持溫飽的自給自足農業和受土地分佈零散、農民投入困難,交通、信息運行成本昂貴等經濟地理資源制約,在現階段還難以大規模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實際考慮,著眼長遠突出規模特點,按照產業化要求佈局,構建和延伸產業經濟鏈條,逐步形成農工配套,優勢互補,聯動發展的良性經濟新格局。以此建立精深加工龍頭企業與花椒基地相聯結,讓市場牽動龍頭,龍頭帶動基地,基地連接農戶,形成“產、加、銷”“產、供、銷”一體化等多種方式,逐漸向農業產業化方向發展。在土興鎮聖諭、仙靈、鐵城三個村規模發展花椒產業,解決村民務工就業問題。

点赞|9月“四川好人榜”出炉,巴中2人上榜!有你认识的人吗?

王憲昌在廠房

說幹就幹,當年他就在老家仙靈村流轉土地200畝試種九葉青花椒。一年後,試種的花椒長勢旺盛,有1米多高了,這讓王憲昌更加有信心發展花椒產業。王憲昌決定不去成都開酒樓了,留在家鄉規模種植九葉青花椒。

王憲昌決定擴大花椒種植規模。“作出決定之後,我就著手準備建設花椒種植基地,併成立了萬城種植合作社。”王憲昌告訴記者,基地投入運營資金400餘萬元,並且流轉了鐵城村鐵城寨主園區、華山、仙靈等村土地3000畝,種植優質花椒,給老百姓提供一條就業的渠道。

点赞|9月“四川好人榜”出炉,巴中2人上榜!有你认识的人吗?

王憲昌指導花椒施肥

種植花椒樹,少不了技術指導。外行的王憲昌從重慶江津九葉青花椒公司聘請技術員做技術指導。在花椒種植基地,記者看到,一排排整齊的花椒樹恣意生長,樹上一簇簇花椒掛滿枝頭,將樹枝壓彎了腰。樹叢中,幾個工人勞作的背影若隱若現。

“村裡沒有種花椒樹的時候,這一片全是雜草。”正在鬆土的李梁告訴記者,“現在荒坡不僅變綠坡,老百姓也有了生財之道。”今年62的李梁是仙靈村人,自家有四畝地,前年全部流轉了出去。“按照400元一畝,每年的土地流轉費都有1600元,我在花椒園上班,每天還能拿到100塊錢的工錢,一年收入在2萬以上。”李梁的話語裡透露著欣喜和滿足。

目前花椒園裡常年用工近30人,都是當地的留守老人,工資每天80至100元,主要負責園區的鬆土、除草、花椒採摘等。

在他帶動下,平昌縣成功招引了種植規模在1000畝以上回家鄉二次創業的業主25家,在土興鎮、江口鎮、涵水鎮等13個招引業主到位、土地流轉到位的鄉鎮,示範規模種植花椒3萬畝330萬株,新建良種繁育基地1000畝,往昔的荒山變成“金山”。

点赞|9月“四川好人榜”出炉,巴中2人上榜!有你认识的人吗?

王憲昌查看花椒質量

目前,公司正與西華大學食品學院的專家教授,組織構建“科+企+農”花椒產業化推廣模式,聯合研發以花椒為原料的食品、醫藥、化裝等系列精深產品,不斷拓展花椒特色產業,突出農業品牌效應,提升經濟社會效益,努力爭取為脫貧攻堅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由於投資較大,加上工人工資、設備採購,王憲昌偶爾也會出現資金短缺的情況,但無論如何,王憲昌總是想方設法籌集資金,絕不拖欠工人的工資。他說:“我之所以選擇回鄉發展,就是為了帶領鄉親們致富,再大的困難,我自己面對就行了。”附近村民每年通過流轉土地和園裡務工,就有兩三萬的收入。王憲昌致富不忘鄉親,用自己的行動兌現了對鄉親們的承諾。

【好人寄語】

我之所以選擇回鄉發展,就是為了帶領鄉親們致富,再大的困難,我自己面對就行了。

【道德點評】

幾十年的打拼,更堅定了他回報父老的願望,他將積攢了幾十年的積蓄,投入到了家鄉這一方熱土上。帶領著家鄉的父老一同走上致富的道路,他用實際行動實現了對鄉親們的承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