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走進新區美麗村莊 村村有「風景」!

近日

金普新區

嚮應街道土門子村

炮臺街道袁屯社區

榮獲“2018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稱號

「关注」走进新区美丽村庄 村村有“风景”!

除此之外

在新區

還有很多村莊榮獲

“中國美麗鄉村百佳範例”

“全國生態文化村”

國家級榮譽

這些村莊都有哪些特點

???

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

「关注」走进新区美丽村庄 村村有“风景”!

土門子村

新型田莊式鄉村樣板

「关注」走进新区美丽村庄 村村有“风景”!

土門子村位於新區嚮應街道西北部,總面積7.8平方公里,全村共有867戶,人口2007人。曾先後獲得“中國美麗鄉村百佳範例”“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全國農村幸福社區示範單位”、“全國生態文化村”等國家級榮譽稱號。

「关注」走进新区美丽村庄 村村有“风景”!

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是遊客進入土門子村的第一印象,進入村巷之中,整潔的街道、四通八達的油路、順路而立的路燈,讓人感受到濃厚的新型農莊氣息。近幾年來,土門子村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先後建有小黑山森林公園、紫雲花汐千畝薰衣草基地、歸田居、建東大櫻桃基地等一批有代表性的休閒農業項目。“農家樂”小吃一條街更是農業與旅遊業發展的一條紐帶,這條街是在大櫻桃採摘、鄉村觀光旅遊的基礎上,藉助薰衣草花田景區的吸引效應,由村委會統一組織村民,在花田附近建造而成。別看只是一條全長300多米的小街,今年以來,就接待遊客超過5萬人次,使全村人均收入增加2000多元。

「关注」走进新区美丽村庄 村村有“风景”!

土門子村重視生態建設,目前,全村樹木覆蓋率達40%左右,擁有113公頃的森林資源,大櫻桃、黃金桃等果樹1600畝,薰衣草、百合等花卉苗木2000畝。

「关注」走进新区美丽村庄 村村有“风景”!

在土門子村,有一套村容村貌的管理體系,修建了百米廉政長廊及垃圾點30餘處、文化廣場6處,村裡柏油路四通八達,花牆粉刷一新,街道整潔,農舍統一規劃,院落簡樸考究。這裡的鄉土文化和民俗特色格外突出,當地婚慶嫁娶都有特色風俗展示,有傳統的踩高蹺、耍獅子、扭秧歌。據土門子村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土門子村將緊緊圍繞休閒農業和生態旅遊業兩大板塊,逐步走出一條以農業促旅遊、以旅遊促招商、以招商促發展的新路子,建設更加美好的新型田莊式鄉村。

袁屯社區

“黨建+美麗鄉村建設”發展模式

「关注」走进新区美丽村庄 村村有“风景”!

袁屯社區地處炮臺街道南端,轄區面積9.2平方公里,有8個居民組,5個自然屯,共有居民376戶,1231 人,森林覆蓋率達到81%。曾獲得“創建無邪教示範村”“中國美麗鄉村百佳範例”等國家級榮譽。

「关注」走进新区美丽村庄 村村有“风景”!

近年來,袁屯社區緊緊圍繞振興鄉村戰略發展思路,按照“黨建+美麗鄉村建設”的發展模式,探索發展鄉村旅遊產業,打造出美麗宜居、生態休閒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五年來,袁屯社區累計投入資金1580餘萬元,對3個自然屯進行改造,院牆改造190戶,免費安裝鐵門90戶,道路硬化面積達5.85萬平方米,牆體美化近3.8萬平方米,治理河道1000餘延長米,種植綠化樹木5萬餘株,綠化面積達2萬平方米。這裡已從一個“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落後村莊,變成了現在佈局合理、建築美觀、環境優美、特色鮮明的宜居村落。

「关注」走进新区美丽村庄 村村有“风景”!

與此同時,袁屯社區深入挖掘旅遊產業和特色農業,打造了近百畝的葵花園花海遊,溫室及露地果園的採摘遊,菜地種植、挖野菜體驗遊,筆架山莊的特色農家飯菜等旅遊項目,年接待遊客上萬人次。結合旅遊業發展,社區號召和引導居民發展溫室大棚、水果、都市菜園等產業,使社區年人均收入達2.93萬元。

「关注」走进新区美丽村庄 村村有“风景”!

在此基礎上,社區黨總支加大精神文明建設力度,舉辦曬家風家訓、講美德傳承等系列演講活動。組織黨員幹部參加遼南秧歌等活動,豐富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營造了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

梅家村

既有“顏值”又有文明內涵

「关注」走进新区美丽村庄 村村有“风景”!

七頂山街道梅家村是目前新區唯一一個獲得“全國文明村鎮”

榮譽稱號的村鎮。據悉,“全國文明村鎮”是我國目前綜合評價一個村鎮5個文明建設水平的最高榮譽,表明這個地方既有“顏值”,又有文明內涵。

「关注」走进新区美丽村庄 村村有“风景”!

該街道全域面積5.3平方公里,共600戶,1700口人,其中85%為滿族人口。梅家村是和過去的佟家村合併而來的,當時兩個村的村情不同,為此,村黨總支以群眾性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為載體,採取多種方式,凝聚人心,推動發展。梅家村作為滿漢民族雜居村,各族文化在這裡匯聚融合,群眾文化活動十分活躍,人才濟濟。村裡因勢利導,大力加強文化設施和文化團隊建設,截至目前,全村共建有文化廣場3處及綜合文化活動室、文化館,使用面積達1.5萬平方米,組建業餘文藝團體5個,文化大院60多家,從自娛自樂到文化惠民,天天有演出,夜夜唱紅歌,村民無時無刻不在先進文化薰陶之中,處處充滿正能量。村民梅世善自制中阮,應邀登上遼視《鄉村服務社》展示才藝,被譽為“遼寧民間藝術四大奇人”之一。2016年7月,央視《鄉村大世界》欄目組在新區錄製“時尚大連美在金普”綜藝節目,在選取的9個節目中,5位年過七旬的老漢表演的小合唱《俺是公社飼養員》格外搶眼,在全國播出後引起不小轟動。

「关注」走进新区美丽村庄 村村有“风景”!

同時,村裡通過評比“好鄰居”、開展揚家風等活動,挖掘整理優良民族傳統和文化,加強民族團結。如今,鄰里團結、互幫互助在村裡蔚然成風。全村政令暢通,步調一致,滿懷信念地朝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前行。

石河村

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有風情

「关注」走进新区美丽村庄 村村有“风景”!

石河村地處石河街道小黑山腳下,轄區總面積19.3平方公里,人口3978人,其中滿族人口占總人口的42%,先後被評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中國最有魅力休閒鄉村”等榮譽稱號。

「关注」走进新区美丽村庄 村村有“风景”!

提起古鎮,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南方的烏鎮、周莊,其實在新區的石河村,其清靜、幽美,一點也不遜色南方的古鎮。近年來,石河村兩委以開發石河東溝滿族文化遊為中心,不斷優化經濟結構,以滿族特色農家院為龍頭,發展特色產業,提升集體經濟實力。走進特色滿族風情一條街,就能領略到其雋永與靈秀,記者看到,“東溝五坊”古鎮風情街,新建的滿族風格門樓、圍牆、水系等設施格外搶眼,民居均採用滿族的青磚黑磚白牆,民居內的“五坊”傳統生產方式,及牆上的滿族婚俗圖和孝文化展示,把民族文化融於風景。如今,“五坊”除了原有的豆、油、酒、粉、磨之外,還增加了陶藝、織繡、茶藝坊等項目,滿族小吃街、滿族人家、皮影戲小舞臺、滿族大舞臺等設施,更增加了遊客的參與度。

「关注」走进新区美丽村庄 村村有“风景”!

近年來,石河村加大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滿族傳統的剪紙、宗教、布藝等文化形式都得到深入傳承,在“五坊”開辦的剪紙課堂,每年都能培訓出200多名學生走向各地。百人滿族單鼓隊和滿族女子舞龍隊,在元宵節、櫻桃節、乘涼晚會上,為群眾和遊客演出,使滿族歌舞得到有效傳承。新建佔地400 多平方米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分塊展示國家民族政策、各民族文化,成為村民和遊客瞭解國家民族政策和本地民族發展的一個舞臺。

記者:王曉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