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表員去哪兒了?

抄表员去哪儿了?

自打19世紀第一個電錶誕生,

“抄表員”也走進了每一個人的生活。

每個月到了抄表那幾天,

大家總能在街頭巷尾看到揹著工具包,

拿著抄表本,扛著小竹梯,

穿梭在大街小巷的抄表員。

抄表员去哪儿了?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

家家戶戶用的多數還是機械錶,又大又笨重。每個月到了抄表日,抄表員每天早上6點多就要趕到現場,碰到白天家裡沒人的住戶,只能等到他們晚上回來再登門。晚上回到家,抄表員要忙著整理數據手動錄入抄表信息,核算完電費後再挨家挨戶發電費單,天天忙得腳不沾地。

那時,10000個電錶的抄錄,一個人忙上十多天。

抄表员去哪儿了?

那時,抄表員出門抄表要佩戴這樣的胸章,表明身份。(南方電網貴州銅仁碧江供電局 李佳 攝)

抄表员去哪儿了?

抄表員有時翻山越嶺走十幾公里的山路就為了抄幾戶電錶,騎車坐船穿梭在村與村之間。(南方電網廣東中山供電局 供圖)

抄表员去哪儿了?

這樣的水壺和工具包,是抄表員走村串巷時的標配,有時他們還會帶上梯子或者打狗棍。(南方電網貴州銅仁沿江供電局 李軍 攝)

抄表员去哪儿了?

收電費時,抄表員先用算盤算好電費,再在電力繳款手冊上填寫繳費記錄。(南方電網貴州銅仁碧江供電局 李佳 攝)

抄表员去哪儿了?

充滿年代感的紙質抄表本。(南方電網廣東清遠清新供電局 賴敏琪 供圖)

2000年以後

小巧精緻、準確度更高的電子錶替代了原有的機械錶。抄表員用與電子錶配套的電子抄表器,在電錶前掃一下,數據就記錄在抄表器裡了,回到單位之後跟終端電腦一連接,數據就全部拷貝了出來。

那時,10000個電錶的抄錄,一個人要忙上一週。

抄表员去哪儿了?

儘管工具升級了,抄表員下鄉抄表仍經常要穿過一條條狹窄的小巷,在“夾縫”中抄表。(南方電網廣東江門供電局 吳國聘 攝)

抄表员去哪儿了?

有時候,村民怕電錶被偷,會把電錶裝在很隱蔽的位置,抄表員不得不鑽進去打著電筒核實電錶讀數。(南方電網廣東江門供電局 陳春偉 攝)

抄表员去哪儿了?

除了翻山越嶺,坐船去抄表也是常事,抄表之餘還要推廣銀行扣費,有些用戶害怕透露銀行賬號不安全,抄表員要一戶一戶上門解釋。(南方電網廣東中山供電局 供圖)

抄表员去哪儿了?

用抄表器仔細抄下表計數後,抄表員也會順便檢查電錶是否正常運轉以及有無安全隱患。(南方電網廣東清遠清城供電局 餘維瑋 攝)

抄表员去哪儿了?

當然,抄表員外出的裝備也升級了,女抄表員偶爾也可以精緻一下~(南方電網廣東清遠清新供電局 賴敏琪 供圖)

2018年

南方電網公司計劃今年12月底前實現智能電錶和低壓集抄全覆蓋。藉助遠程抄表系統,抄表員只需輕點鼠標,就可以完成批量抄表和數據錄入工作,用戶還能享受到智慧用能服務。

現在,10000個電錶的抄錄,一個人幾分鐘就能完成。

抄表员去哪儿了?
抄表员去哪儿了?

這意味著,抄表員不用再上你家抄表了。

他59歲,從抄表員變成智能專家

抄表员去哪儿了?

“幾十年了,沒想到抄表這個工種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說變就變。”59歲的馮桔昌職業生涯迎來新變化,他所在的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今年6月實現智能電錶全覆蓋,作為供電所年紀最大的老員工,他成功從昔日跋山涉水的抄表員變成區域經理。

抄表员去哪儿了?

令大家驚訝的是,他還奪得所在單位南方電網廣東江門鶴山供電局集抄技能競賽第一名。“多學習、多實踐才能提升自己。”如今,他跟年輕員工一樣,坐在電腦前敲著鍵盤進行智能遠程抄表並查看線路運行情況。

抄表员去哪儿了?

從過去到現在,

從走街串巷抄表到“再就業”,

抄表員如何低調轉身?

他們有話說——

抄表员去哪儿了?
抄表员去哪儿了?

01

THE FIRST

“我大喊:‘抄電錶!’2個入室搶劫的匪徒慌張地奪門而出。”

抄表员去哪儿了?

“張伯是獨居老人,我每天繞路去看他。”

“19歲入行時,抄表班有100本厚厚的抄表本,我每天抄一本,大概500戶,一個月負責幾十本。”憶起手抄年代,張志斌說,當時的抄表地圖是手繪的,他憑著土生土長的記憶,每天穿行大街小巷。“來了,又辛苦你了!”東莞莞城街道老街坊的問候,讓張志斌的心情變得輕快。

那年冬天,張志斌到沙地塘抄表,發現屋主張伯家的用電量異常多。原來,老人開了兩臺取暖設備導致電錶度數激增。做完屋內線路檢查後,張志斌叮囑了老人幾句。隨後每個冬日清晨,他都會騎著電動車繞路看看張伯,“因為張伯是獨居老人,我不放心。”(@南方電網廣東東莞供電局城區分局)

抄表员去哪儿了?

“一聲大吼嚇跑了匪徒,救了屋主。”

1989年的某天清晨不到6點,劉耀忠騎著自行車來到石岐老街,開始挨家挨戶抄表。中山舊城區用戶密集,他每天要完成500多戶的抄表。

走到要抄表的居民屋前,劉耀忠發現大門開著,裡面有異響,他察覺有問題,急中生智在門外大喊:“抄電錶!”突然,2個魁梧的人慌張地衝出來。隨後,一位中年男子蹣跚地追出來,滿臉是血,大叫:“救命啊!捉賊啊!”劉耀忠立刻轉身去追,那兩人已經跑得沒影了,他趕緊幫著用戶打電話報警。幾天後,中年男子到南方電網廣東中山供電局找到劉耀忠:“多虧你大喊嚇跑了入室搶劫的匪徒救了我!”(@南方電網廣東中山供電局石岐分局)

抄表员去哪儿了?

“24年前廣州東邊都是村屋,騎摩托車塵土飛揚。”

1994年,張穎成為抄表員,那一年,他25歲。他最初負責的區域是廣州市東區,包括當時的天河、東山、白雲等“郊區”,小區鮮見,以村屋為主。“西到越秀路,東到天河員崗,南到二沙島,北到白雲太和大源村,大概一萬來戶,每月抄表十來天。”

那個年代,私家車還是以單車為主,因為“抄郊區”,公司為他配了一輛摩托,騎行在“鄉間的小道上”,看似很時髦,然則很辛苦。有些電錶安裝在山上,張穎也曾在山上開車摔倒。那時,白雲同和還有采石場,平時採石場沒什麼來客,採石工人每次看到張穎來抄表,都感到親切。(@南方電網廣州越秀供電局 部分素材來自羊城晚報記者 甘韻儀)

抄表员去哪儿了?

“滑過索道花費一整天就為抄表14戶。”

五年來,月中抄表,月底催費,不定時巡線,韋定豪都要坐著距離水面僅有10餘米高的吊籃、滑過60多米長的索道,為貴州黔西南州桑郎河對岸3個村組14戶村民服務。

2016年8月5日,韋定豪坐著吊籃滑過索道,到河中間時,牽引繩突然拉不動了,他被嚇得滿頭大汗,一個多小時後,試著扯動牽引繩慢慢踱到對岸才發現是牽引繩打結了。打那以後,每當他要滑過索道,都會叫上同事到岸邊監護,或者與人結伴同行。(@南方電網貴州興義望謨供電局)

抄表员去哪儿了?

“20多年前,處理一個故障按天計算。”

20多年前,貴州的鄉村九成以上都是一米寬的羊腸小道,處理一個故障,要按天計算,加上通訊不方便,有急事靠的是村民相互轉告。艾立山記得,1995年貴州銅仁地區遭受特大洪水災害,他組織村民抬運一基電杆從艾家灣村到18公里外的竹田村,就用整整兩天時間。

外出抄表,除了帶上電力繳費手冊、手工製作的抄表卡片、算盤等抄表收費工具,還有當時紅遍一時的單車。1991年至1999年間,艾師傅就騎散架了6輛單車。(@南方電網貴州銅仁碧江供電局)

抄表员去哪儿了?

“開三輪車抄表,真正的原因是……”

羅連明今年54歲,是貴州安順市紫雲縣松山鎮有名的“三輪車上的抄表員”。說起開三輪車抄表,因為要多燒油,有人還笑他憨。他卻說,村寨的泥土小路行走艱難,三輪車能保證按時完成任務。他抄表的村寨,在家的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老人們很少出門,所需的生活用品鹽巴、味精、牙膏等,都愛請羅連明從鎮上帶,他說,這才是他開三輪車抄表的真正原因。(@南方電網貴州安順紫雲供電局)

抄表员去哪儿了?

“板凳哥”:客戶不在家會把鑰匙留給我

村子裡有亂跑亂竄的土狗,為了防身,周保樹經常抬著板凳走村串巷,村裡人叫他“板凳哥”。有年端午節,老伴往他的揹包塞了滿滿一袋粽子,說,今天過節了,碰到土狗扔個粽子,也算是不打不相識。“板凳哥”和村民的關係不錯,有些村民外出,會把鑰匙放在一個隱秘的地方,方便他抄表。現在,聽說抄表員不需要再挨家挨戶地抄表了,已經退休的“板凳哥”說,被狗追的日子再有沒有嘍。(@南方電網雲南紅河供電局蒙自分局)

抄表员去哪儿了?

“清清的韓江水、叫囂的大黃狗、大哥的小店面在記憶裡依然鮮活。”

2013年,黃駿成為抄表員,負責抄表的2個村落在韓江對岸,每個月月初,黃駿要坐船到村裡忙活,傍晚再回到所裡。每到中午,村民榜哥總會招呼他到小店吃飯,夏天炎熱,榜嫂看黃駿的摩托車暴曬在日頭下,便體貼地倒水降溫。每每這時,黃駿都感覺心裡充滿溫暖。(@南方電網廣東梅州大埔供電局)

02

THE SECOND

“集抄?以後我怎麼辦?轉崗,我不年輕了,還能轉麼?”

抄表员去哪儿了?

“我就在辦公室抄表,從三天到三分鐘。”

“以前三天抄完的電錶,現在三分鐘就抄完,錯抄、漏抄也不存在了。”馮偉光在電腦前輕點鼠標,通過營銷系統抄錄轄區內客戶的電錶,同事衝一杯茶的時間,他已經抄錄完畢,順便上網查看電錶上線率和客戶負荷情況。馮偉光連稱“好快、好輕鬆”,而今,他將逐漸轉型成為客戶經理,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客戶服務方面。(@南方電網廣東江門恩平供電局)

抄表员去哪儿了?

“以前帶上愛人去抄表,現在10分鐘搞定了。”

到了抄表例日,姚祖嬋不再走街串巷了。她坐在電腦前,通過營銷和計量兩個系統查看所管轄區域的遠程抄表情況,10分鐘就完成以前一天的抄表工作。她慶幸地說,再也不用在颳風下雨、冰天雪地的時候外出抄表了。今年年初,貴州銅仁市德江縣境內遭遇凝凍災害,姚祖嬋帶上愛人一起去抄表,一路上多次跌倒,當天抄103戶的表足足用了12個小時。現在,供電所的抄表員由12人減為4人,其餘人員轉為臺區負責人,接受“新挑戰”!(@南方電網貴州銅仁德江供電局)

抄表员去哪儿了?

“轉身告別36年的抄表生涯,翻閱工具書一點點學習新技能。”

在佛山市南海區九江鎮,區淡洪整整守了36年的海島,卻沒想到在今年迎來身份的新轉變。收起陳舊的藍色封皮抄表簿,他開始學習PDA、測溫槍、萬用表、局放儀等智能機器的操作。

區師傅52歲了,他坦言對於新知識新工具的掌握速度不如年輕人,對於沒有接觸過的儀器,他就跑去請教年輕員工,讓對方一步一步地講解;對於不理解的操作就反覆翻閱工具書直到明白原理,區師傅說,絕對不能盲目操作,稍有不慎就可能影響到用戶的可靠用電,盡職!(@南方電網廣東佛山南海供電局)

抄表员去哪儿了?

“網格化服務沒那麼簡單,比抄表難多了。”

梁華昌今年46歲,2017年藉著轉崗的機會,他成為了客戶經理,需要服務整個網格內七千餘用戶。轄區內的日常運維、裝表接電、數據監控等低壓業務,都由他負責,為此他還花了很長時間研究移動營銷平臺。用戶遇到用電故障、或者有業務需要辦理,他都要第一時間跟進。“做好服務,可沒那麼簡單。”他笑著說。(@南方電網廣東佛山三水供電局)

抄表员去哪儿了?

90後女生成了所裡唯一的“低壓集抄運維女骨幹”

26歲本是愛漂亮的年紀,可黃曉燕卻是上班下班都穿工作服,挎包裡的寶貝不是唇膏和粉底,而是各種運維工具。

說起集抄經驗,她如數家珍:“施工、表計、系統及信號任何一方面出了問題都不行。有些村裡的用電信息無法遠程採集,只能更換信息卡,找出最穩定的那個。表計負荷過大、新裝表計模塊和臺區集中器不匹配導致用電信息不能上線,要找出原因,先在系統測試,再去現場核對表計問題。”管轄著5000多個用戶的同時,這個90後女生迅速get了許多智能抄表技能。(@南方電網廣東韶關城區供電局)

抄表员去哪儿了?

最勵志的“大表姐”:“轉業後,有更多的時間幫助轄區的留守老人了。”

49歲尹華婷今年成功轉業成為一名臺區客戶經理,並用半年時間學會熟練使用計量系統,成為供電所裡最勵志的“大表姐”。尹華婷說,智能抄表之後,時間省下來能更好地做客戶服務了。廣東韶關市仁化縣在粵北山區,農村有很多留守老人,她便利用工作之餘義務幫這些用戶檢查表後線情況,受到許多老人的歡迎。(@南方電網廣東韶關仁化供電局)

抄表员去哪儿了?

“不去原來的片區抄表,有空還會去看望五保戶。”

李匯龍當了20年的抄表員,獻了38次血。去年轉崗後,不在原來的片區抄表了,李匯龍依然定期去探望那裡的五保戶。有空的時候,他還會上門幫年邁的老人換燈具、檢查家用電器和漏電開關。李匯龍說,不能因為抄表這個斷了的紐帶而忘記他們。(@南方電網廣東 清遠清城供電局)

至今,很多抄表員有時候還會忘記已經不用人工抄表了。2017年年底,張穎最後一次“野外抄表”,參加考試轉為計量工。這之後的好長一段時間,他都難以適應,經常一早起來奔著抄表去,半路才發現:現在不用人工抄表了

通訊員:譚茂茜 馬莎 薛博 馬婷 溫水植 梁穎儀 馮健儀 龍玉璽 楊婷 黃慶龍 譚慶群 杜麗娜 葉琳琳 林韻 李佳 李鑫 郭麗燕 蔡妮 楊欣 張鑫 李朝輝 胡蓉幸子

南方電網廣東江門供電局、南方電網廣東中山供電局、南方電網廣東東莞供電局、南方電網廣州供電局、南方電網貴州興義供電局、南方電網貴州銅仁供電局、南方電網貴州安順供電局、南方電網雲南紅河供電局、南方電網廣東清遠供電局、南方電網廣東梅州供電局、南方電網廣東佛山供電局、南方電網廣東韶關供電局

抄表员去哪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