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三郎”凌子风:一位只为电影选演员的好导演

“拼命三郎”凌子风:一位只为电影选演员的好导演

“拼命三郎”凌子风:一位只为电影选演员的好导演

是他设计出了中国第一枚毛主席像章,是他拍摄了新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他以“拼命三郎”的精神拍出了一些列红色经典,又在古稀之年创作了许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佳作。出于对凌子风老先生及其艺术作品的喜爱,小编们在写了一篇凌子风与石联星两位影坛前辈的爱情故事后(详情请戳《只要真心相爱,所有困难都“不叫事儿”!》),决定写一篇凌子风作为中国第三代导演所发生的一些事。

拍《中华女儿》,被冠以“拼命三郎”的称号

凌先生是艺坛公认享有盛誉的“拼命三郎”,而这绝非浪得虚名。最初这是由与他一起拍摄《中华女儿》的副导演唐远之叫起的。1949年,凌子风在东北电影制片厂执导其处女作《中华女儿》,唐远之亲睹凌子风仅用三个月就将片子拍竣的过程,被那三更灯火五更鸡的精神所震撼,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不禁发出“拼命三郎”之叹。伴随这部影片的声名远播,凌子风“拼命三郎”的雅号传扬开去。

“拼命三郎”凌子风:一位只为电影选演员的好导演

▲ 《中华女儿》剧照

为寻《骆驼祥子》演员,登报张贴“寻人启事”

在其散文《心灵散步》中,凌子风说道:“我这个人消沉的时候很少,怎么我都会好好地活着,我常说:‘在我的字典里没有难字。’我干吗成天皱着眉头?”

“拼命三郎”凌子风:一位只为电影选演员的好导演

▲ 拉洋车的凌子风

要拍《骆驼祥子》,谁演祥子?凌子风有自己的设想,他挨着个儿把所有年轻演员都考虑了一遍,觉得都不理想,怎么办?于是就用了当时宣传造势的办法,在《北京晚报》上干脆来个“寻人启事”,还附上了别人给他提供的一张20世纪三十年代老北京车夫的照片,以《骆驼祥子,你在哪里?》为题公开选拔演员。一时间,北京电影制片厂满院子都是前来应选的“祥子”,把剧组搞个措手不及,最后是副导演李唐弄了一张长桌子在北影厂门口立上“祥子接待登记处”的大横幅招牌,专门登记应聘者的情况。

“拼命三郎”凌子风:一位只为电影选演员的好导演

▲ 张丰毅剧照

三个多月下来,一无所获。有人像凌子风推荐了在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读三年级的张丰毅,说此人很符合“寻人启事”中的祥子。张丰毅如约来到剧组,化妆师立马给他剃了个光头。凌子风看后,定下了祥子角色的人选,给了他一辆洋车,要求他在北影厂门口拉洋车“接客”。张丰毅足足拉了一个月洋车,为了检验他的拉车功夫,凌子风亲自坐上他的汽车,不断地纠正拉车中的动作,以及拉车时跑起来的神态。

“拼命三郎”凌子风:一位只为电影选演员的好导演

▲ 张丰毅剧照

力排众议,钦定“虎妞”一角

同样的角色还有饰演“虎妞”一角的斯琴高娃,剧组为了寻找这一角色同样也是历尽艰难。以前凌子风虽然看过斯琴高娃主演的《归心似箭》,也承认她是个有悟性的好演员。但毕竟她是蒙古族,对老北京生活不熟悉,特别是虎妞张口就来的京腔、京韵,对斯琴高娃来说绝对是个考验。为此,凌子风特地介绍一位老北京的鼓书艺人,天天与斯琴高娃生活在一起,教她说京腔,讲老北京的民风民俗、生活习性。除了要克服语言障碍以外,斯琴高娃还有一个障碍就是心理。在接演虎妞之前,她就一直犹豫,那就是在老舍的笔下,虎妞是一个长相极丑的老姑娘。

“拼命三郎”凌子风:一位只为电影选演员的好导演

▲ 斯琴高娃肖像

斯琴高娃说:“简直太丑了,化妆的时候……哎呀,真是一点都不敢看,不敢想象自己演出来是什么样。刚开始的时候我不止一次打退堂鼓,但凌子风导演一直在鼓励我。”

“拼命三郎”凌子风:一位只为电影选演员的好导演

▲ 《骆驼祥子》剧照

“拼命三郎”凌子风:一位只为电影选演员的好导演

凌子风后来曾这样评价斯琴高娃:“她认真学,刻苦练,而且在她身上有一种惊人的天赋、聪明,善于捕捉角色需要的东西……蒙古人的性格,使她在创造人物时放得开,有真情,这都是一个表演艺术家十分可贵的因素。”

在凌子风导演的自传《风——凌子风自述》一书的发布会上,斯琴高娃十分感慨,“凌子风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艺术家,当时我们拍《骆驼祥子》整整拍了一年,每个人一门心思扑在电影上。当年他力排众议让我演,他没走眼,通过这部戏,我长大了,也成熟了,在北影厂的学习也能毕业了。”

这部改编自老舍先生同名小说的电影《骆驼祥子》,曾使刚刚从禁锢年代走出来的国人眼前一亮。电影《骆驼祥子》不仅仅对男、女演员来说是一块表演艺术上的丰碑,同样,对导演凌子风来说,伊始一块个人创作史上的丰碑。中国电影届赋予影片《骆驼祥子》以最高的荣誉——1983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女演员奖、最佳道具奖。

“拼命三郎”凌子风:一位只为电影选演员的好导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