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黑除恶」甘肃打掉243个涉黑涉恶团伙及“村霸” 犯罪呈现出隐蔽化“软暴力”化等四大新特征

「扫黑除恶」甘肃打掉243个涉黑涉恶团伙及“村霸” 犯罪呈现出隐蔽化“软暴力”化等四大新特征

本网讯(记者 赵志锋)“从目前打掉的黑恶势力犯罪来看,涉黑涉恶犯罪表现出犯罪形式趋于隐蔽化、手段趋于‘软暴力’化、犯罪涉及领域扩大化和犯罪成员构成复杂化等四大新特征。”甘肃省综治办副主任、省扫黑办副主任孙燕飞说。

10月12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第三次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该省今年全面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的进展情况。

查处279件涉黑涉恶腐败线索

据通报,截止9月底,全省公安机关共打掉涉黑涉恶团伙及“村霸”243个,破获刑事案件857起,查处治安案件219起,扣押非法资产2162万元,其中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6个,抓获成员191名,破获刑事案件167起;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38个,抓获成员504名,破获刑事案件256起;打掉恶势力团伙166个,抓获成员1227名,破获刑事案件353起;打掉“村霸”33个,破获刑事案件81起。

全省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126件427人,受理公安机关审查起诉案件180件1056人,已提起公诉43件298人,提前介入29件,立案监督10件22人。人民法院一审审理涉黑涉恶案件43件298人,审结18件135人;已生效判决18件135人。其中审结案件中涉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3件78人,均已发生法律效力,在犯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的45名犯罪分子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直至死刑的36人,重刑率为80%。

孙燕飞表示,甘肃坚持“一案三查”,始终把打击黑恶势力与反腐败和基层“拍蝇”相结合,纪检监察机关与政法部门同步上案,加大深挖查处“关系网”“保护伞”和执纪问责力度。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涉黑涉恶及充当“保护伞”问题线索695件,查处涉黑涉恶腐败问题线索279件,处理112人。

同时,全省组织部门牵头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2030多个,调整撤换村党组织书记300余人,查处涉黑涉恶村党支部书记8名。

恶势力渗入基层政权横行乡里

日前,张掖市临泽县打掉了一个以吴某等人为首的把持农村基层政权、欺压百姓的涉恶势力犯罪集团,抓获犯罪嫌疑人16名,破案19起。

经查,2013年以来,吴某先后担任临泽县沙河镇五三村党支部副书记、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等职务,依托行使基层村级“两委”组织合法权力之机,大肆培植亲信,网罗有前科劣迹人员, 为恶一方,逞强耍横,形成了长期盘踞城乡接合部的涉恶势力犯罪集团。

“甘肃打掉的诸如张掖临泽县吴某涉恶势力犯罪集团等恶势力团伙10多个。” 孙燕飞介绍,这些团伙把持基层政权、横行乡里、欺压残害百姓,为害一方。

此外,甘肃打掉的涉黑涉恶犯罪团伙涉及的领域、行业还包括:5个在征地、租地、拆迁、工程项目建设等领域的恶势力团伙;5个在交通运输、矿产资源等行业领域强揽工程、恶意竞标的黑恶势力;10多个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收“保护费”“管理费”的市霸、行霸等黑恶势力团伙;30多个操纵、经营“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黑恶势力团伙;38个非法高利放贷、暴力讨债的黑恶势力团伙;80多个盘踞城镇扰乱公共秩序、滋扰群众生活恶势力团伙。

孙燕飞表示,从这些涉黑涉恶团伙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涉嫌的罪名来看,主要集中在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拘禁、聚众斗殴、故意伤害、故意毁坏财物和强迫交易、组织卖淫、赌博、扰乱社会秩序罪等方面。从涉黑涉恶犯罪活动地域分布来看,主要在农村作案的占38.2%;主要在城镇作案的占61.8%。

涉黑形式“合法化”头目“幕后化”

日前,酒泉市敦煌市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积极配合,仅用5个月的时间,就将“胡氏兄弟”涉黑组织犯罪案件全部侦查终结并移送起诉。

据悉,2000年以来,胡氏兄弟等人在敦煌市纠集人员聚众赌博,高利放贷,欺压百姓,胡某某人送外号“胡镇长”。 2012年,胡某某违规突击入党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先后注册了房地产开发、小额贷款等多个公司,吸收公众存款用于高利放贷,采取暴力或“软暴力”手段非法讨债,严重破坏当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活秩序。

“涉黑涉恶犯罪形式趋于隐蔽化。” 孙燕飞介绍,和胡氏兄弟涉黑案一样,一些案件以成立公司或合作社为依托、以合法工商业活动为掩护实施犯罪,呈现了组织形式“合法化”、头目骨干“幕后化”、犯罪形式“隐蔽化”的新特征。

犯罪手段也趋于“软暴力”化。有的从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转向暴力手段与“软暴力”并用,大量使用言语恐吓、电话骚扰、尾随、“谈判”、“协商”、“调解”以及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势等“软暴力”手段进行威胁、迫使被害人就范;有的从现实社会转移到网络社会,在网上从事非法高利放贷、高利转贷等犯罪活动,特别是从事网络犯罪、金融犯罪的涉黑涉恶犯罪团伙明显增多,“套路贷”、“校园贷”已成为黑恶势力犯罪常用“新”手段。

犯罪涉及领域扩大化。从传统的文化娱乐、地下赌博、集贸市场等领域,不断向资源开发、金融市场、土地租赁、建筑工程、基层选举等新领域渗透。

孙燕飞介绍,犯罪成员构成复杂化,打掉的黑恶势力团伙中,不仅有一部分是刑满释放或有犯罪前科劣迹的人员,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无学可上、无业可就、无所事事的社会闲散人员,同时团伙成员低龄化的趋势也比较明显,在已抓获的涉黑涉恶团伙成员中,青少年比例高达60%左右,其中一些未成年人涉及其中。

“黑涉恶犯罪的这些新动向新变化,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孙燕飞表示,需要政法机关、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提高发现、防范和打击新型涉黑涉恶犯罪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广泛宣传发动群众,提高发现和举报新型涉黑涉恶犯罪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