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說的「小米以AI+IoT爲突破口」是什麼?

今年9月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在以“人工智能賦能新時代”為主題的演講中表示:“我們擁有巨大的優勢是,我們擁有用戶群、海量設備、海量數據,更重要的是我們擁有對整個AI時代的認知,應該利用自己的優勢迎頭趕上。我們選擇的突破口就是IoT,想用AI+IoT能夠在這個時代立足,而且為整個世界的人工智能的發展做一點點貢獻。”

那麼,雷軍說的“小米以AI+IoT為突破口”是什麼呢?

物聯網(英語:Internet of Things,縮寫IoT)是互聯網、傳統電信網等信息承載體,讓所有能行使獨立功能的普通物體實現互聯互通的網絡。而實際在我們的生活中,離我們最近的物聯網應用可能就是體現在客廳裡的智能音響或者手機的APP上。如小米“小愛同學”和阿里“天貓精靈”都具有類似的功能,只需一句話,就能控制全家的智能家居產品,打開電燈、電視,讓掃地機工作或停止,或是躺在床上開啟窗簾等,依靠語音控制技術。

相比蘋果等手機廠商,小米公司是最早進入智能家居領域的的手機廠商之一,早在2013年11月小米就發佈了小米路由器,其思路是利用路由器為中心,將智能家居硬件聯網,以手機APP為入口,控制聯網的硬件。相比國內其他競爭者,小米在智能家居收入也遙遙領先於國內其它競爭對手,大家所熟知的“小愛同學”的AI語音成為IoT設備的主要控制形式,上線時間並不長月活躍設備卻超過3000萬。

如果說小米手機是小米發家的基礎,那麼小米覆蓋衣食住行各個方面的產品,絕對就是高樓大廈般的存在。打開小米官方商城,涵蓋的產品多達幾百種,從路由器、智能音響、電扇、空調、電視到淨化器之類,就連智能馬桶都做出來了。而背後實際是小米正以手機、電視、筆記本、AI音箱等產品為核心,一系列智能家居產品為鏈條,打造IoT的閉環生態。

今年8月22日小米發佈IPO以來首份財報上顯示,其中小米IoT及生活消費產品分部增速最大,2018年二季度收入達到103.78億元,同比增長104.3%。其中,小米電視、小米筆記本電腦等主要IoT產品貢獻最大,銷售收入為41.78億元,同比增長147.2%。

幾年內,小米在IoT市場中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市場地位。小米所深耕的消費級IoT產品終端已經從智能手機、智能家居入手,切入到了物聯網終端側,培養了用戶習慣,以及孵化硬件企業打造生態鏈,提升硬件銷售額等方面獲取到了一定的成績。

為何以AI+IoT為突破口?

作為IoT的標誌,智能家居也是在互聯網影響之下物聯化的體現,未來智能家居產生的數據將比電腦和手機產生的數據更豐富、更深度,因為它不僅有娛樂、時事、商務、言論方面的數據,還有生活數據和行為數據,這有助於科技巨頭們開發出更聰明、更能幫助的人類的AI。

在智能家居設備當中,智能音箱有著極為突出的位置,不少企業推出智能音箱設備的目的在於通過其打造智能家居入口。在小米IoT業務戰略中,手機和智能音箱就是小米未來打造智能家居生態的兩大入口。雷軍曾表示,AI的智能助理這個關鍵技術很重要,它是一個智能的問答系統,可以智能交流、智能溝通、智能處理。自2017年7月26日發佈了“小愛同學”之後,它讓智能家居的交互界面從觸摸變成了語音,更重要的是加入了AI。這也幫助了小米智能家居產品收集的數據可以供AI學習,並且以更快的週期進化,智能家居產品可以越用越聰明,越用越能滿足不同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未來,以AI驅動的智能家居業務在小米整體生態業務所佔的比例會越來越重,也會成為它除手機以外最重要的增長動力。可以說,“IoT+AI”的組合能夠幫助小米優化用戶體驗,增強產品競爭力,成為小米互聯網服務的又一重要流量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