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圣山种仙茗,古道走茶马|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雅安

圣山种仙茗,古道走茶马


唐宋最为著名的茗茶之一

蒙顶茶

雅安:圣山种仙茗,古道走茶马|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中国名茶众多,但论历史,可能谁都没有蒙顶茶悠久。

历史上名茶甚多,追踪溯源,最早享誉于世的是四川雅安蒙顶山所产之茶,世称“蒙顶茶”,为唐宋时期最为著名的茗茶之一,有所谓“蜀土茶称盛,蒙山味独珍”、“极重于唐,以为仙品”之誉。


蒙山是四川的胜地之一,与峨嵋、青城齐名。山跨雅安、名山雨县。上有天盖寺、永兴寺、静居庵等古刹,着林杠宇、艳壑飞泉、风景极佳。山值有上清、菱角、毗罗、井泉、甘露等五攀、共中以上清举最高,俯砚峨嵋藉山。

雅安:圣山种仙茗,古道走茶马|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蒙顶茶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说是西汉有一高僧,人称普惠大师(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是惠普,不是惠普,不是惠普),在蒙山最高峰上清峰挂锡,他在这里凿了口井,种了些茶,从此有了蒙顶茶。虽然传说的真实性存疑,但首先种植并制作蒙顶茶的是佛教寺院的僧人,其最早的产地在蒙顶山,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茶茗成为一种饮品进入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是从唐代开始的。在唐代,四川就是品质较佳之茶叶的重要产地,世称“蜀茶”。宋人范镇《东斋记事》记载了蜀茶的几处产地:“蜀之产茶凡八处:雅州之蒙顶,蜀州之味江,邓州之火井,嘉州之中峰,彭州之绷口,汉州之杨村,绵州之兽目,利州之罗村。然蒙顶为最佳也。其生最晚,常在春夏之交,其芽长二寸许,其色白,味甘美,而其性温暖,非他茶之比。蒙顶者,《书》所谓‘蔡蒙旅平’者也。

雅安:圣山种仙茗,古道走茶马|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蒙顶茶色黄而碧,味甘而清,香高而馥,具有优具的品誉。蒙顶茶品种繁多,随时代变迁,早先的产品有雷鸣,雾钟,雀舌,白毫等散形茶和龙团凤饼等成型茶。及至近代,蒙顶茶以黄芽闻名,分为米芽、黄芽、芽白三个品极。以初生芽苞制造的为“米芽”;以一叶初分的嫩芽制造的为“黄芽”,又叫芽子,以一芽一叶初展的嫩芽制造的为“芽白”。蒙山茶芽肥肚,产品色泽黄亮,所以统称“黄芽”。宋代文人《谢人寄蒙顶新茶诗》:“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


蒙顶茶在唐代火爆到什么程度呢?像白居易孟郊郑谷这种大腕儿都曾经将它作为“佳茗”的代名词写到诗中:

《琴茶》

唐·白居易

琴里知闻唯绿水,

茶中故旧是蒙山。

蒙茗玉花尽,

越阮荷叶空。

锦水有鲜色,

蜀山饶芳丛。


孟郊《凭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

雅安:圣山种仙茗,古道走茶马|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蒙顶茶畦千点露,烷花笺纸一溪春。


郑谷《蜀中三首》之二

雅安:圣山种仙茗,古道走茶马|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因为唐人喜欢把蒙顶茶写进诗里,宋朝的一个著名学者叫梅尧臣的,这个人读书很多啊,他就发现:这唐代人怎么这么喜欢在诗里提到蒙顶茶呢?突然有一回他一朋友给他弄来了点儿蒙顶茶,这一尝,诶诶诶,你还别说,味道就是好哈……好到什么程度呢?他写了一首长长长……诗《答宣城张主簿遗雅山茶次其韵》来赞美蒙顶茶,这首诗从产地到外形到珍稀程度再到味道全方面的描述了蒙顶茶……

让小编觉得,这首诗要是放上来,咱们今天这篇文章大概就没得写了。我把诗附在文末了,感兴趣的可以最后看一下。

山岚玉露润好茶

蒙顶山

雅安:圣山种仙茗,古道走茶马|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蒙顶山出茶和当地地理环境以及气候有很大的关系。蒙山海拔2500公尺,年平均温度24-15℃,雨量充沛、云露特多、土壤PH4-5,大部是壤土和砂臀壤土,土层深厚、具有适宜茶树生畏的自然条件。

定茶叶品质优劣的因素固然很多,如品种、土壤等等,但雾岚与雨露阳光不可或缺。山岚雨露可以滋润茶树,山顶充足的阳光照射则可以更快地通过光合作用促进茶芽的迅速萌发生长。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蒙顶茶的与众不同。许多历史名茶名之为“云雾茶”,也是展现了一种特殊的地理生长环境。而蒙顶山所在的雅安被称为“天漏之城”,每年均降雨日达218天,堪称奇观。

雅安:圣山种仙茗,古道走茶马|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关于“天漏之城”你想了解的我们往期这篇文章都有

雨城雅安,天漏之地


追忆茶马古道的宝库

雅安

雅安:圣山种仙茗,古道走茶马|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雅安有了蒙顶茶,也就有了茶叶贸易。

雅安:圣山种仙茗,古道走茶马|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茶马古道是唐代以后,特别是清朝光绪年间至民国时期通往昆明、西藏、澜沧、打洛、洵甸等地的茶马道,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也是物资交流、进行贸易的南方丝绸之路。

而雅安,既是茶马古道川藏线的起点,也是最早向西藏输入茶叶的原产地,雅安与茶马古道的关系源远流长。宋代时,官府曾在雅安设立“茶马司”,清代更将雅安指定为专为藏区生产茶叶的基地之一。

随着藏族对茶叶需求的增加,伴随茶马互市、茶马贸易的兴旺而开通的商道,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茶马古道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与吐蕃交往时期,茶叶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主要由雅安、云南等地传入吐蕃。

雅安:圣山种仙茗,古道走茶马|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五代及宋时,内地战乱频仍,需要从藏区采购很多战马,同时,中央政府为了籍助茶叶贸易加強与藏区各部路的政治关系。于是正式建立起了"以茶易马"的互市制度,使茶叶输藏成为政府专门管理的一项重大国策,从而保证了茶叶能长期、稳定地供应藏区。宋朝在熙、河、兰、湟、庆等州设置专门的茶马互市的市场,实行茶叶专卖的"引岸"制度。这一时期在四川的黎(雅安汉源县)、雅(雅安雨城区)设立茶马互市口岸,专门供应藏区茶叶。由于当时所易三马的主要产自青海一带,故大量的川茶是从川西的邛崃、名山(雅安名山县)、雅安(雅安雨城区)和乐山等地经成都、灌县(都江堰)、松州(松潘),过甘南,输入青海东南部,然后分运至西藏、青海各地。

这条茶道一直延续至今,经由这路输往藏区的川茶被称为"西路茶"。


雅安:圣山种仙茗,古道走茶马|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元朝仍重视茶叶向藏区的销售,曾一度设立"西番茶提举司",由官府统购茶叶,在碉门(雅安天全县)等地互市。因官府加价过高,难以为继。元朝官府不得不放弃经营,改由商人自行购销,按引纳税,听其销往藏区。

明朝,为了加強与长河西、朵甘思各部的关系,缩短运距、方便茶运,明太祖命四川官府劈山开道,开辟了自碉门(雅安天全县)经昂州(岩州,今泸定岚安镇)逾大渡河至长河西(康定)的"碉门路"茶道,并于昂州设卫,驻军以保护茶道畅通。成化六年(1476),又规定乌思藏、朵甘思各部朝贡必须从"四川路"来京。于是,四川不仅是边茶的主要生产地,而且成为了"茶马互市"的最主要贸易区。形成了黎(雅安汉源县)、雅(雅安雨城区)、碉门(雅安天全县)、岩州、松潘五大茶市口岸。明代的茶马古道分为"南路"(黎碉道)和"西路"(松茂道)两条。

雅安:圣山种仙茗,古道走茶马|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南路"茶道中,由雅州至打箭炉(康定)段又分为两路:一路由雅安经荥经(雅安荥经县),逾大相岭至黎州(雅安汉源县),经泸定沈村、磨西,越雅加埂至打箭炉,因其是自秦汉以来就已存在的大道,故名为"大路";另一条是自雅安经天全(雅安天全县)两河口,越马鞍山(天全县二郎山),经昂州,过大渡河,至打箭炉。因系山间小道,故又称为"小路"。由这两条路上运输的茶,分别被称为"大路茶"与"小路茶"。

清代,茶叶输藏规模及汉、藏茶道的开拓又有长足发展。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虽停止茶马贸易,但却十分重视茶叶输藏,清廷放弃了对藏区茶叶供应的限制,使茶叶大量输入藏区,由于清代茶叶输藏规模扩大,促进了茶马古道沿线市镇迅速兴起和繁荣。雍正时置打箭炉(今康定)厅,"设兵戍守其地,番汉咸集,交相贸易,称为闹市焉。"使边茶市场由雅安碉门(天全县)深入到藏区,从此打箭炉成为南路边茶总汇。

雅安:圣山种仙茗,古道走茶马|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清末由于印茶入藏,使汉、藏经由茶马古道而进行的茶马贸易受到冲击和影响。为抵制印茶,在雅安设立边茶公司,改良茶种,整顿茶政,在打箭炉设立分公司,并在理塘、巴塘、昌都设立售茶分号,保证内地茶叶迅速销往各藏区。内地茶叶成为汉藏民族共同反对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倾销印茶的斗争武器。

如今,茶马古道沉寂了,岁月掩埋了当年由骡马、牦牛踩出的小道;但是,宋代曾在这里设立的"茶马司"和由民政部特批向藏区专卖边茶的茶厂以及天全县紫石乡境内的古道遗迹在今天仍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雅安仍是追忆茶马古道的宝库。

雅安:圣山种仙茗,古道走茶马|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雅安:圣山种仙茗,古道走茶马|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雅安值得玩


蒙顶山


蒙顶山又名蒙山,是四川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位于号称“天漏”雅安市雨城区与名山区之间,最高峰上清峰,海拔1456米。距成都110公里,离雅安市15公里,318国道纵贯景区,成都-雅安高速公路两条引道与蒙山和百丈湖直接相连,交通十分方便。蒙山,横亘于名山县城西北侧,山势北高南低,呈东北一西南带状分布,延伸至雅安境内。山体长约10公里,宽约4公里。蒙顶五峰环列,状若莲花,最高峰上清峰。

从蒙顶西眺可见峨眉、瓦屋、周公诸山。向东俯视,原野平畴,山峦起伏,溪涧纵横,风景如画。现存建筑古刹永兴寺、千佛寺、净居庵等寺庙坐落于茶园翠霭茂林间,红墙梵宇,别增情趣。

雅安:圣山种仙茗,古道走茶马|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蒙顶山,为青藏高原到川西平原的过渡地带,位于号称“天漏”雅安市雨城区和名山区之间,最高峰上清峰,海拔1456米。蒙顶山因“雨雾蒙沫”而得名,这里因常年雨量达2000毫米以上,古称“西蜀漏天”。 说到蒙顶山,我们都知道一副对联:“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这副对联说的是蒙顶山的“仙茶”,蒙顶山也因为是茶的发源地而成为“世界茶文化圣山”。

蒙顶山景区由蒙山和百丈湖两个主景区组合而成,是四川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雅安:圣山种仙茗,古道走茶马|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上里古镇


上里镇位于雅安市雨城区北部,距城区27公里,坐落于四县交接之处,东通名山、邛崃,西达芦山、雨城,是四川历史文化名镇,亦是四川省“十大古镇”之一。

古镇初名“罗绳”,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是唐蕃古道上的重要边茶关隘和茶马司所在地,还是近代红军长征过境之地。又因场镇内有韩、杨、陈、许、张(韩家银子-钱、杨家顶子-官、陈家谷子-田、许家女子-靓、张家锭子-斗)五大家族居住在此,故俗称“五家口”。

雅安:圣山种仙茗,古道走茶马|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古镇的街道均为石板铺成,建筑群的房屋为木制楼阁,错落有致,青瓦飞檐流光益彩,木制的窗、枋、檐均以浮雕、镂空雕、镶嵌雕刻组合而成,画面栩栩如生,精美的艺术虽然被岁月侵蚀已残旧失去了光鲜色泽,然而其工艺的精湛、构图的精巧却无法掩饰,凸显着民族文化的深厚。

雅安:圣山种仙茗,古道走茶马|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牛背山


牛背山被誉为中国“最大的观景平台”,站在山上,四周雪山连绵,云海奔涌,东看峨眉,西仰贡嘎,北望二郎山,川内的名山如盆景尽收眼底。

牛背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境内,与泸定县交界,属二郎山分支,是青衣江、大渡河的分水岭,山顶海拔3600米,因山顶一面悬崖有巨石突出酷似牛头,山脊细长貌似牛背而得名。牛背山海拔3660米左右,它四面环山中间突起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它获得360度全方位“中国最大的观景平台”和绝佳摄影圣地的美称。

雅安:圣山种仙茗,古道走茶马|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泥巴山、瓦屋山、峨眉山、夹金山、四姑娘山和二郎山在前,贡嘎雪山在侧,大渡河大峡谷在后,几乎天府之国的所有名山峻岭在此时都变成了玲珑盆景。站在牛背山顶环顾四周,看脚下云海、云瀑,时而如丝般柔滑,时而如潮水般汹涌,其壮观的云瀑更是无以能比,民间已有“牛背归来不看云”的赞叹;看四周群山环绕层次分明,有雪山、佛光、彩虹、霞光相伴。在不同的季节,可以看到不同而美丽的景色,有金色的群峰,有云海的飘渺;有炫丽的霞光,有连绵的群山,有满山的杜鹃,让人感到自己已经步入了仙境。

雅安:圣山种仙茗,古道走茶马|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附梅尧臣《答宣城张主簿遗雅山茶次其韵》

《答宣城张主簿遗雅山茶次其韵》

北宋·梅尧臣

昔观唐人诗,喜咏雅山茶。

雅衔茶子生,遂同山名雅。

重以初枪旗,采之穿烟霞。

江南虽盛产,处处无此茶。

纤嫩如雀舌,煎烹比露芽。

竞收青蒻焙,不重漉酒纱。

顾渚亦颇近,蒙顶来以遐。

双井鹰掇爪,建溪春剥葩。

日铸弄香美,天目犹稻麻。

吴人与越人,各各相斗夸。

传买费金帛,爱贪无夷华。

甘苦不一致,精粗还有差。

至珍非赉多,为赠勿言些。

如何烦县僚,忽遗及我家。

雪贮双砂罂,诗琢无玉瑕。

文字搜怪奇,难于抱长蛇。

明珠满纸上,剩畜不为奢。

玩久手生胝,窥久眼生花。

尝闻茗消肉,应亦可破瘕。

饮啜气觉清,赏重叹复嗟。

叹嗟既不足,吟诵又岂加。

我今实强为,君莫笑我邪。


雅安:圣山种仙茗,古道走茶马|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图片 by 网络

雅安:圣山种仙茗,古道走茶马|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春芽初生

春水清澄

泡一杯春茶

是春天里最大的享受

你的生活喝茶必不可少

我的生活和茶密不可分

春天

《国家人文巡礼》探访茶乡

为您带来茶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