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武力收復「北方四島」,日軍大部分投降

學過地理的都知道,北海道漁場位於千島寒流與日本暖流的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第一大漁場。而在北海道漁場附近就是二戰昭著的“北方四島”,所以“北方四島”在經濟和地緣戰略意義尤其重要。

所謂北方四島,就是俄羅斯千島群島和日本北海道之間的國後、擇捉、齒舞和色丹四個島嶼,俄稱四島為南千島群島,日方則稱之為“北方四島”,日本自古有人在此居住。

苏联武力收复“北方四岛”,日军大部分投降

早在18世紀,千島群島南北分別屬日本和俄羅斯。19世紀,沙俄向外瘋狂擴張,盯上了遠東這一塊大蛋糕,佔領包括北方四島在內的千島群島和薩哈林島(庫頁島)。1905年因日俄戰爭失敗,沙俄被迫通過《朴茨茅斯條約》向日本轉讓了千島群島和南薩哈林島的控制權,此後日本就控制住了沙俄在太平洋上的出海權。

1945年,隨著美國在日本本土廣島和長椅投擲的兩顆原子彈、蘇聯出兵打擊日本關東軍,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對於蘇聯出兵的回報,蘇、美、英三國在《雅爾塔協定》中規定:“千島群島(日本稱北方四島)須交予蘇聯。”

蘇聯為了執行《雅爾塔協定》,蘇聯決定用武力收回被日軍佔領的千島群島,從8月15日發起了著名的“守門戰役”。

苏联武力收复“北方四岛”,日军大部分投降

戰鬥一直持續到9月5日,蘇軍佔領“北方四島”而宣告戰鬥結束。其中日軍傷亡1018人,被俘6萬多人;蘇軍傷亡1567人。“守島”的爭奪最為激烈。

苏联武力收复“北方四岛”,日军大部分投降

此後,蘇聯一直實際控制著整個千島群島,大大增強了其在北太平洋地區的戰略環境,加大了其在太平洋的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