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吾县脱贫攻坚应知应会知识要点

伊吾县脱贫攻坚应知应会知识要点

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关知识简介

1、“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一超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两不愁”,指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义务教育有保障,指贫困家庭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没有辍学学生,并且享受学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大学教育阶段的相关特惠政策。基本医疗有保障,指家庭成员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全部参加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并享受了费用补贴政策,符合条件的患病人口享受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特惠政策。住房安全有保障,就是贫困家庭有安全适用住房。

2、七个一批:①转移就业扶持一批。通过岗前培训补贴、资金奖励、贷款贴息等措施,大力引导贫困人口向县域内城镇、企业、园区转移,向“卫星工厂”、“扶贫车间”转移,鼓励贫困人口自主创业,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②通过发展产业扶持一批。坚持因地制宜,完善产业扶持政策,着重培育龙头企业和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打造品牌优势,推动传统农业提质增效、产业升级,促进多数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创业、持续增收。③通过土地清理再分配扶持一批。依法依规清退和收回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种植大户等违法违规占有的农用耕地,通过直接分配到户、土地入股、土地流转等多种形式,帮扶深度贫困人口脱贫。④通过转为护边员扶持一批。将贫困边境县边境一线的贫困边民新增为护边员,全面落实护边员“两增五有”政策,就地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护边员安心生产生活、安心守边固边、如期实现脱贫。⑤通过实施生态补偿扶持一批。落实国家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通过购买服务、专项补助等方式,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转化一批生态护林员,通过补助、酬劳方式实现稳定脱贫。⑥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扶持一批。按照尊重自愿、积极稳妥、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非边境地区贫困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稳妥有序向县城、小城镇、产业园区、乡村旅游区、中心村等安置,大力发展后续产业,积极创造就业机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⑦通过综合社会保障措施兜底一批。对丧失劳动力家庭、重度残疾人家庭、鳏寡孤独老人等困难群众,通过多种脱贫措施仍达不到脱贫标准的,从2020年起由每年20亿元最低生活保障兜底脱贫专项基金予以托底,确保这部分人员如期脱贫、长期受益。

3、三个加大力度:①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全面实行15年免费教育政策,严格“控辍保学”,对贫困学生优先安排实习、优先落实就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②加大健康扶贫力度。通过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救助政策报销后,剩余部分由补充医疗保险报销,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解决住房安全问题、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用电问题、乡村道路建设等,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4、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扶贫对象精准解决“扶持谁”的问题,项目安排精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解决“怎么扶”的问题,因村派人精准解决“谁来扶”的问题,脱贫成效精准解决“怎么退”的问题。

5、“四个转变”:推动脱贫攻坚从注重减贫进度向更加注重脱贫质量转变,从注重完成脱贫目标向更加注重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转变,从注重找准帮扶对象向更加注重精准帮扶稳定脱贫转变,从开发式扶贫为主向开发式和保障性扶贫并重转变。

6、“五个一”全覆盖包联工作体系: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个上级部门单位结对包扶、1个援疆省市帮扶共建、1名县级领导干部定点联系、1名第一书记驻村领导、1个“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驻村工作,实现所有贫困村包联帮扶全覆盖。

7、“四位一体”: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援疆扶贫。

8、“八个到位”:做到政策保障到位、资金投入到位、产业带动到位、项目安排到位、民生服务到位、社会帮扶到位、援疆支持到位、群众参与到位。

9、“九大巩固提高工程”:实施特色产业带动巩固提高工程、转移就业巩固提高工程、生态补偿巩固提高工程、教育扶贫巩固提高工程、社会保障兜底巩固提高工程、金融扶贫巩固提高工程、边境扶贫巩固提高工程、现代文化引领提升完善工程、帮村包户巩固提高工程。

10、“十大专项行动”:实施特色产业带动专项行动、转移就业专项行动、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行动、教育扶贫专项行动、生态补偿脱贫专项行动、社会保障兜底专项行动、民生改善专项行动、突破瓶颈制约专项行动、边境扶贫专项行动、文化扶贫专项行动。

11、“六有三保障”:有稳定收入、有安全住房、有安全饮水、有生活用电、有广播电视、有低保兜底、教育有保障、医疗有保障、养老有保障。

12、贫困村“一降五通八有”:“一降”: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五通”: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宽带或通讯。“八有”:有“两委”班子且发挥作用、有支的撑稳定增收的产业、有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村级党组织阵地(办公场所)、有双语幼儿园(中心幼儿园)、有便民服务中心、有卫生室、有警务室。

13、乡镇“五有”:有中心小学、有标准卫生院(包括体检中心)、有计生服务站、有便民服务中心、有综治工作中心。

14、“三率一度一接近”:贫困发生率(低于3%),错退率(低于2%),漏评率(低于2%),群众认可度(高于90%)。

——贫困发生率。建档立卡贫困发生率高于3%的,不得摘帽。计算公式:贫困发生率=年末剩余贫困人口数/年末乡村人口数×100%。

——脱贫人口错退率。错退人口,指收入没有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没有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建档立卡脱贫人口。脱贫人口错退率高于2%的,不得摘帽。计算公式:脱贫人口错退率=抽样错退人口数/抽样脱贫人口数×100%。

——群众认可度。群众认可,指调查户对脱贫攻坚政策、帮扶措施及成效、脱贫退出等认可、认账。群众认可度低于90%的,不得摘帽。计算公式:群众认可度=调查户中认可人数/调查户总数×100%。

——贫困人口漏评率。漏评人口,指符合贫困识别标准但未纳入建档立卡的农村人口。漏评率超过2%的,不得摘帽。计算公式:贫困人口漏评率=调查核实的漏评人口数/抽查村未建档立卡的农村人口数×100%。

“一接近”:(1)国家通用语方文字教学覆盖率达到95%以上;(2)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3)全县义务教育巩固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均接近全区平均水平,达到95%以上;(4)全县行政村通水、通电、通路比例均接近全区平均水平,达到95%以上。

供稿:扶贫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