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爲效忠日本天皇,帶14歲女兒進慰安所,女兒被折磨得痛苦不堪

在二戰中,日本軍國主義給亞洲各國人民帶來了繁重的傷害和災難,特別是中國人民。二戰期間,日本舉國上下發動戰爭,四處向其他國家發動侵略戰爭,無論男女老少,似乎都想為“聖戰”作一份貢獻,日本天皇正是抓住這種思想,給民眾大肆洗腦,結果當時日本出現許多變態之事,實在令人髮指。如今回頭想想當年的這些人的所作所為,真的是讓人非常的不能理解。

她為效忠日本天皇,帶14歲女兒進慰安所,女兒被折磨得痛苦不堪

二戰期間,日本國內出演出的一部名字叫做《死亡餞別》的電影,裡面的內容就是根據事實改編的,1931年冬天,日軍佔領了中國東北。此時,侵華日軍中的大孤步兵第37聯隊的井上清一中尉新婚燕爾,正在大阪家中休假度蜜月,眼看又要推上前線,他在蜜月的最後兩天終日落落寡歡,突然產生了厭戰思想。要不是戰爭,他就能與嬌妻永遠廝守在一起,就不會再有生離與死別。

她為效忠日本天皇,帶14歲女兒進慰安所,女兒被折磨得痛苦不堪

而丈夫的這些擔憂,妻子井上千代子這個看起來嬌小柔弱的女人卻一直在悄悄準備著一件驚天動地的“壯舉”。就在井上清一即將出徵中國的前夜,21歲的井上千代子躺在丈夫身邊悄悄地用小刀切開了自己的喉管。然後死亡了,神龕前,千代子留下了一封題為“軍人妻子之鑑”的長長的遺書。只是為了讓自己的丈夫沒有擔憂,後來丈夫第二天早上揹著自己的揹包,頭也不回的上了戰場。

她為效忠日本天皇,帶14歲女兒進慰安所,女兒被折磨得痛苦不堪

聽起來是不是很變態?其實還有比井上千代子更加變態的,一個叫中村英子的婦女,中村英子的丈夫中村岡次原本是第11軍106師團的中佐,於華北戰場陣亡。為給丈夫報仇,中村英子主動向軍部要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獻身聖戰”。她們來到日軍軍營中,不僅能夠賺錢,還能為天皇效力,在她們看來這是非常光榮的事。不僅如此,不僅自己去了,中村英子還帶上了自己14歲的女兒。

她為效忠日本天皇,帶14歲女兒進慰安所,女兒被折磨得痛苦不堪

日本軍部有感於她們的這種行動,稱她為“軍國之妻”,來到前線後,作為“軍國之妻”的中村英子也受到了有待,她服務的對象是日軍軍官。當時日本女性地位的低賤,註定中村英子可以“理所當然”的強迫女兒做她不願意做的事,因為她女兒沒得選擇,父親死了做女兒為父報仇視乎很正常,她女兒不照她的意願去做,不僅會背上不孝的壞名,還可能會招來日本軍國政府的報復,中村英子14歲的女兒在這裡也被折磨的痛苦不堪。

她為效忠日本天皇,帶14歲女兒進慰安所,女兒被折磨得痛苦不堪

其實中村英子和她女兒的例子只是二戰時日本女性的一個縮影。那時候,日本軍部讓人到處揮舞著太陽旗,宣揚為國而戰光榮,人們可能很難相信,竟然有女人會“自覺、自願去做慰安婦”。但在軍國主義戰時機制的鼓吹下,日本國內確實有很多婦女出於自願,參與並組建了慰安婦團。一些被所謂“愛國主義”麻痺了頭腦的女人,為了“國家、“理想”奔向了戰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