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鶴堂以《老賴》碾壓高曉攀,該作品到底牛在哪兒

在這次《相聲有新人》的魔王賽上,張國立在高曉攀表演期間睡覺這件事兒,在網絡上引起了一些不小的反響。都認為張國立太不講究了、太不尊重人。其實,這也不怪張國立,在高曉攀表演段子期間,小編都有了去衛生間的空閒時間了。所以說,也正是他們這樣的作品才遭到了師弟孟鶴堂和周九良的碾壓。

孟鶴堂以《老賴》碾壓高曉攀,該作品到底牛在哪兒

另外,如果站在觀眾的角度上看,孟鶴堂和周九良作品也的確相當精彩。在小編看來,這應該是《相聲有新人》開播以來,最牛X的作品了。所以高曉攀被師弟擠壓一點都不奇怪。在《老賴》面前,高曉攀的《一座城》就是詩歌朗誦。就因為有了這種高下立判的比較,張國立才用睡覺來表達自己態度。

孟鶴堂以《老賴》碾壓高曉攀,該作品到底牛在哪兒

好,接下來,小編就把孟鶴堂和高曉攀二人的作品,分別分析一下,然後,我們就知道為什麼孟鶴堂碾壓高曉攀了?

一、在包袱密度上,孟鶴堂碾壓高曉攀

從二人作品的長度上看,都差不多。孟鶴堂的《老賴》時長8分20秒;高曉攀的《一座城》時長7分45秒。儘管,《老賴》的樑子和主題來自於老活《揭瓦》,但其他的元素都已經徹底更新了。從包袱的密度上來看,就已經大大超過老活了,在8分鐘的作品裡,就抖響了25個包袱。平均包袱密度為:3個包袱/每分鐘。小編聽的相聲也不少了,包袱如此密集的作品,還是第一次聽到。

孟鶴堂以《老賴》碾壓高曉攀,該作品到底牛在哪兒

而高曉攀的作品,卻像一塊注水肉、一罈兌水酒。除了幾個可憐的包袱之外,鋪墊太長太多。難怪郭德綱責怪高曉攀捨不得掐活呢。高曉攀總想在段子中顯示自己多有學問似的。就因為段子中的詩詞典故太多了,所以才導致7分45秒的段子裡只有10個包袱,其中還包括沒響的。粗略算一下,包袱密度為:1.3個包袱/每分鐘。

孟鶴堂以《老賴》碾壓高曉攀,該作品到底牛在哪兒

二、在包袱的質量上,孟鶴堂碾壓高曉攀

考量一個段子的搞笑程度,可不僅僅只看作品中包袱的數量,更要看包袱的質量。否則,老哏、老包袱就都能湊數了,屆時觀眾就得罵娘了。而高曉攀的《一座城》就是這樣,不但包袱老,而且質量也不好。開始時,高曉攀就來一連串的諧音哏,這是最LOW的一種包袱設置了。比如,魔王/摸亡;弄堂/弄他等,還有那個“嘟嘟”哏,既尷尬又煩人。

孟鶴堂以《老賴》碾壓高曉攀,該作品到底牛在哪兒

而孟鶴堂的包袱就完全不一樣了,除了常規的語言包袱,還有好多個表演性的動作包袱。後者應該是孟鶴堂自己獨有的特點了。關鍵是,孟鶴堂和周九良是一對善於用平常手法創意新鮮包袱的選手。比如,拿岳雲鵬砸掛的包袱;憑自己本事借來的錢我憑什麼還呀;賴賬竅門:整容;為了大家身心健康,一家都不還;模仿小淘氣兒等等,這些包袱看似手法平常,但質量卻是咣咣的,觀眾沒有不笑的。

孟鶴堂以《老賴》碾壓高曉攀,該作品到底牛在哪兒

三、捧哏與逗哏的契合度,孟鶴堂碾壓高曉攀

從第一個作品《兒時玩伴》到現在的《老賴》,孟鶴堂和周九良的捧逗配合既密且深。而且,越是這樣,作品就越容易出彩。周九良在包袱的褃節上抓得也特別準。鋪、墊、提、兜,都做得特別恰當,從來沒讓包袱掉到地上過。二人在合作上,可以說鋪得全面、墊得精準、抖得脆快。

孟鶴堂以《老賴》碾壓高曉攀,該作品到底牛在哪兒

比如,在這一段裡,孟鶴堂:為了大家的身心健康……周九良:每家都還點。孟鶴堂:一家都不還。在這其中周九良又給墊(翻)了一腳兒(每家都還點),所以,最終孟鶴堂後面這句,抖得既脆快又俏皮。這個包袱就體現出二人在契合上的深度和密度。

孟鶴堂以《老賴》碾壓高曉攀,該作品到底牛在哪兒

而高曉攀和尤憲超的合作程度就比較疏淺了一些。還停留在接下音、再解釋的層面上,這只是處在契合度較淺兩層上。比如,嗯、對呀、是啊,可不、您來來、啊,那這又是什麼意思呢等等這樣的層次上。但是當他們遇到孟鶴堂那種快節奏的複雜包袱時,這種淺層的契合度就玩不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