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清朝的“高跟鞋”不只有“花盆底”,还有“元宝”和“马蹄”

要说今年夏天最忙的皇帝,那必须是乾隆皇帝了,毕竟两部以乾隆后宫为背景的电视剧轮番上演,除了掀起一场播放量大战之外,也让大家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到了乾隆时期的各种历史人物和事件,不得不说这也是一件好事,毕竟能借此机会将这一段历史呈现给大家,总归是好的。

其实清朝的“高跟鞋”不只有“花盆底”,还有“元宝”和“马蹄”

其实这么多年的电视剧里好像从来都不缺乏清宫题材,自从1998年《还珠格格》在内地播出引得万人空巷后,清宫剧就成了电视剧从业者们割舍不下的执念,不过当年《还珠格格》创造的62.8%的收视神话,貌似到现在仍没有哪部剧突破过。观众们看了这么多年清宫剧,想必也对清朝后妃们的服饰妆容了若指掌了,我们先不说清朝也同现代一样,每一个时期有不同的流行风格,不少电视剧里的造型也有张冠李戴的嫌疑,比如把清后期的装扮放到了康熙朝的妃子身上之类的,今天只来说一下清朝后妃们最爱的“高底鞋”。

其实清朝的“高跟鞋”不只有“花盆底”,还有“元宝”和“马蹄”

说起清宫里最有特色的东西,个人觉得“花盆底鞋”绝对要算一个,这种鞋的鞋跟是由上往下逐渐变小的,不过它并不像我们经常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那样鞋跟窄小且放在鞋子正中,那其实是另一种鞋,我们稍后介绍。真正的“花盆底”,鞋跟的宽度与鞋长一样,从鞋面往下逐渐变窄,不过就算到鞋底,它的受力面也不会太窄,所以这种鞋穿起来相对稳当,也因此清宫的后妃们常把“花盆底鞋”的鞋跟做得很高,最高的甚至达到25厘米。

其实清朝的“高跟鞋”不只有“花盆底”,还有“元宝”和“马蹄”

另外清宫中还有一种“元宝底”的鞋子,这种鞋子的鞋跟看起来有点像一个元宝,因为它的鞋底虽然也是从上往下变小,但前端变小的坡度比较缓,后跟则比较急,思考了一下穿上它走路的感觉,应该会比“花盆底”难走,而且走得快了很可能身体会往前倾,大家可以看看图片感受一下。这种鞋的鞋底不太可能做得很高,不然既不好走路也不利于美观。

其实清朝的“高跟鞋”不只有“花盆底”,还有“元宝”和“马蹄”

再来就是大家常看到的“马蹄底鞋”了,似乎大部分清宫剧都很偏爱这种鞋,不过因为它的造型比较特别,穿起来走路的确更能摇曳生姿就是了。“马蹄底”鞋就是那种鞋跟镶嵌在鞋底中间,鞋跟上下同宽,只在中间变窄做出弧度的鞋子,这种鞋因为鞋跟在脚心,走起来很不好保持平衡,所以是几种鞋里最难走路的,但清宫的妃嫔们为了好看,仍然会将鞋跟做个10-15厘米,也是很拼的了,另外需要说一下,“马蹄底鞋”是晚清时期较为流行的样式,慈禧太后的很多照片里都有她穿着“马蹄底”的样子,所以尽管它是清宫剧里出现最多的,但清朝早期的后妃们却不一定会穿它哟。

其实清朝的“高跟鞋”不只有“花盆底”,还有“元宝”和“马蹄”

当然,在清朝,“高底鞋”一直是贵族女子们的专属,而且不管在哪个时代,女子爱美都是不变的“真理”,这些“高底鞋”被设计成了各种精美的样式,就连鞋跟上都被绣上艳丽的图案,倒是晚清时贵族们崇尚极简风,“高底鞋”看起来比之前都普通,后宫中的妃嫔日常也确实会穿它,不过老年妇女是不穿的,她们为了安全大多会选择穿厚底鞋,但清朝的厚底鞋也比较有特点,首先他底子要比普通鞋厚一些,另外它常会以木头为底,鞋尖还会微微翘起,又被称为“平头鞋”,而宫里的宫女们为了干活方便基本都会穿平底鞋,官宦人家的女眷,在家中便装时大多穿厚底鞋,但如遇正式场合或者穿正装,也会穿各种“高底鞋”。

其实清朝的“高跟鞋”不只有“花盆底”,还有“元宝”和“马蹄”

查了一下清朝“高底鞋”的起源,看到一个挺有意思的传说,说是满族的先祖们曾经被敌人抢占了城池,他们在夺城战中遇到了一片泥塘,为了能顺利渡过这片泥塘,他们便在鞋上绑了树杈,最终不但顺利到达对岸,还取得了夺城战的胜利,后人为了纪念先祖的功绩,便发明了这种鞋。不过这到底是个传说,真实性不得而知,但清朝是在马背上得的天下,清初不少女子也擅长骑射,而且她们没有缠足的风俗,正装时也常穿靴子,感觉这种体现优雅仪态的“高底鞋”更像是在入关后慢慢演变流行起来的。顺便说一下,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公元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大清,公元1644年大清占领北京,是入关的标志,再往后清朝花了20多年时间,那都是在打统一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