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燕:讓羣衆感受到雜技藝術的魅力

陳海燕:讓群眾感受到雜技藝術的魅力

“作為一名雜技演員,我們有責任傳承好雜技藝術,讓老百姓感受到雜技藝術的魅力!”這是省政協委員、省雜技藝術團有限公司團長陳海燕的職業夢想。

從藝三十餘載,陳海燕始終將“堅守”二字書寫在自己職業生涯中。因對舞蹈的喜愛,陳海燕8歲時便考入陝西省雜技藝術團。五年藝校的刻苦訓練,加之天生聰慧,13歲畢業時,她已是一名技藝超凡的雜技演員了。15歲那年,陳海燕在第二屆全國雜技比賽中以雜技《頂碗》表演榮獲少年獎。

雜技對演員的柔韌性要求很高,每天上百次的練習是家常便飯。20歲那年,陳海燕表演時不慎造成腰部扭傷,經診斷為椎骨裂,這意味著她將要告別心愛的舞臺。

“那一刻,我無法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也不敢相信這個事實!”提起往事,陳海燕至今仍覺遺憾。

回到咸陽家中,父母帶她找到當地民間一位頗有名望的老中醫,經過半年多治療,陳海燕的身體得到了較好恢復。但父母堅持不再讓她回團裡,她抱著媽媽的肩膀一次次央求。看到她渴望的眼神,父母為難地搖搖頭。

“難以割捨的是源於自己對雜技藝術的熱愛!”陳海燕說,團裡辛苦培養自己多年,放棄是一件太困難的事。

懷揣夢想,固執的陳海燕終於說服父母,重新站到舞臺。從此,陳海燕更加發奮努力,多次承擔國內外演出任務。她表演的作品《頂碗》《扛排椅》《車技》等節目在國內外大賽上榮獲多項大獎,深受廣大觀眾喜愛和好評。

“我們的演出得到觀眾的認可,也給了我們莫大的鼓舞!”陳海燕說,老百姓喜歡雜技藝術,他們更應該將精彩的雜技帶給老百姓。

如何將我省厚重的漢唐文化與雜技藝術很好結合起來?這是陳海燕2002年轉型為雜技編導後經常思考的問題。經過不斷學習和實踐,2008年,陳海燕成功打造了省雜技藝術團建團52年來第一部大型雜技晚會《漢唐百戲》。節目編排中,陳海燕大膽採用了講故事的手法,巧妙串聯起秦、漢、唐、宋等歷史時期和兵馬俑坑、漢代皇宮、華清池、漫漫絲路等元素,將秦漢音韻、唐宋歌舞、市井雜技、民俗絕藝融為一臺,淋漓盡致地表現了漢唐百戲的盛況。節目一經演出就受到廣泛好評。

陳海燕的努力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她先後榮獲中國雜協德藝雙馨會員榮譽稱號和“三秦優秀文化女性”榮譽稱號。

“作為一名雜技藝術工作者,首先是要將雜技藝術發揚好、傳承好,讓百姓品味更豐富的文化生活!”陳海燕說,目前他們正在積極推動雜技表演走進基層、走進社區活動,用雜技藝術服務群眾,增強文化自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投稿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投稿微信添加:xiaowugediao或者wh3152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