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主穿丝缕玉衣,15名年轻女子殉葬,孙权掘地三尺寻这座王墓

墓主穿丝缕玉衣,15名年轻女子殉葬,孙权掘地三尺寻这座王墓


文|和佛赏花去

广州越秀山西侧有座小山坡。1983年,一支工程队在小山坡上进行基建施工。几十名工人在挖掘机的轰鸣中日夜奋战,将50米高的山头从顶部挖掉了20米,就在这时,挖不动了,全是沉重的石板,工人们猜测是防空洞。有人撬开几块石板发现,里面是深不见底的黑洞。多亏一名有见识的基建科长报告了文物考古部门。随后赶来的考古专家经过实地考古发现,这是一座罕见的汉墓,并发现石室彩绘大墓,因为此前在广州并未发现过汉墓。而如此庞大的汉墓只有一个可能,就是西汉时期割据岭南地区的一个政权南越王国。

墓主穿丝缕玉衣,15名年轻女子殉葬,孙权掘地三尺寻这座王墓


南越国是一个存在于秦汉之间的中原属国势力,由秦国大将赵佗所建立,被灭于汉武帝期间。说起南越国首任国王赵佗,当年秦始皇曾派30万大军开赴广西地区与当地的越人作战,战争打了3年,主将屠睢阵亡,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重新任命赵佗为主将再次进攻广西地区的西瓯、雒越各部落,同年完成平定岭南的大业,整个岭南由此划入了秦朝的版图。赵佗任龙川县令后,上书朝廷要求从中原迁居50万人。秦国批准了这项建议,为了稳定军心,解决战后驻留士兵的配偶问题,还派出1.5万人的中原未婚女子加入支援边疆的行列。不久,秦朝被刘邦项羽的起义军攻破,秦二世无兵可派,可他不晓得,在岭南的赵佗已有百万秦军。见时机成熟,秦亡之际,赵佗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南越国存在了93年,历经五代君主,直到汉武帝刘彻出兵10万,一举灭掉南越国。

墓主穿丝缕玉衣,15名年轻女子殉葬,孙权掘地三尺寻这座王墓


在2000年前的西汉时期,广州就已经成为中国与古罗马帝国的海上贸易中心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成为中原商贾缔造财富传奇的地方。所以对于南越王墓,历代都是盗墓者关注的焦点。三国的孙权任吴王时为了找到南越王墓,派将军吕瑜率5000精兵,伐木毁林,凿山破石,掘地三尺,几乎将岭南大小山岗丘陵都刨掉了一层地皮,搜寻了半年,只找到了南越王赵佗的曾孙赵婴齐的墓葬。历代盗墓者也皆无功而返。

墓主穿丝缕玉衣,15名年轻女子殉葬,孙权掘地三尺寻这座王墓


果然,在对这座古墓的考古中发现只有王族才能使用的巨大铜鼎、玉佩、玉璧等珍贵文物。由秦国丞相张仪监造的铜戈;用来证调战车的铜虎节等,但这些都不能跟墓主穿着的一件丝缕玉衣相比。玉衣是汉代特有的丧葬殓服,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象征。皇帝用金缕玉衣,其他诸侯皇族用银缕玉衣或铜缕玉衣。但是这座古墓中的丝缕玉衣此前从未见于文献和考古发现中,比中山靖王墓中刘胜所穿的金缕玉衣所属时间还要早12年。此套玉衣由头、上衣、左右袖筒、左右裤筒、手套和鞋10部分组成,共用2300块玉片。南越国是得到汉朝中央政府承认的王国,因此如果是皇室所赐,那么应当至少是使用银缕作为穿连材料,而此玉衣采用丝缕穿连,无疑表明是南越当地自行制作。

墓主穿丝缕玉衣,15名年轻女子殉葬,孙权掘地三尺寻这座王墓


考古人员发现玉衣内仍保留有部分遗体残骸,绝大部分残骸已腐朽成粉末状的骨渣,在对头套中的残颅骨片测定,墓主的死亡年龄约为40到45岁。而赵佗103岁才去世,可见这不是赵佗的墓。考古专家最终确定墓主是赵佗之孙赵胡,是南越国的第二任帝王,史称南越文王。赵胡在位一共16年,长期患病,性情软弱,没什么建树。

墓主穿丝缕玉衣,15名年轻女子殉葬,孙权掘地三尺寻这座王墓


在这座南越王墓中,还发现有殉葬者15人,根据骨骼鉴定多是年龄在20至35岁的女性。其中有6具殉葬者尸体面部以铜镜覆盖,这一现象在中国考古界尚属首例,但是具体原因尚未有定论,有学者认为这是出于宗教习俗,也有人认为这是南越人特有的墓葬风俗。对于这些女性的身份,专家认为是墓主的宠妃和身边侍女。但是不少人是被重物击打后脑致死。也就是说,这些殉葬者都是死后被埋的。参考资料《南越王墓考古》

墓主穿丝缕玉衣,15名年轻女子殉葬,孙权掘地三尺寻这座王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