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結構性困局


人生的結構性困局


1

結構性困局的定義


覆盤過去的經驗,我發現一個人要走出困局所面臨的挑戰和障礙是超乎一般人想象的,我把這種根本性障礙稱為“結構性困局”。

在開始深入分析之前,先對結構性困局有一個基本的定義,有助於我們更清晰的思考。

所謂“局”就是自己與各種資源的關係,即局=組成要素+要素間的關係。

所謂結構性,很多困境的底層原因都是相似的,雖然具體的內容有所不同,但結構和表現形式是相同的。

例如:10年前我們對未來的認知是有不確定性,今天我們面對未來時同樣有不確定性;我們後悔10年前沒有買房,10年後我們可能會後悔今天自己沒有買另外一些東西;10年前我們對有些及其有價值的東西認知不足導致錯過機會,今天我們同樣面臨著對某些東西的認知不足導致錯過機會。

普通人稍不注意就會被困死在局裡,我們把這個被困的局稱為系統1,在困局(系統1)中的很多掙扎都是無濟於事的系統內力,屬於系統1的第一序改變(一個人無法揪住自己的頭髮把自己拉昇;一個熟睡的人無法在夢裡把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解決掉。),想想真讓人脊背發涼。

但總是有人能從這不太容易走出的困局中走出來,他們實現了第二序改變,然而從系統1中走出來的同時卻進入了系統2,有人說人生就是從一個局走向另一個局的過程,人生總處在入局和破局的過程中,總有些人能夠不斷破局而出,而更多人則因為各種原因被困在局中。

總能破局而出的人不斷向前創造人生的精彩,而被困局中的人則被拋在身後,這種情況在生活中真的屢見不鮮,同一個班的同學、同一個公司的同事、同一個地方的老鄉發小,在開始的時候大家處於同一起跑線,10年、20年之後大家卻可能過著完全不同的人生,一些人成為人生的大贏家,另一些人則泯然眾人甚至今不如昔。

2

常見的結構性困局


所有的結構性困局,我認為可以用【客觀環境的刺激】VS【主觀能動性的反抗】兩股力量的對抗來描述,就像股票價格可以通過支撐股票上漲的力量和迫使股票下降的力量來描述一樣。

將主客觀兩股力量進一步拆解,可以得到以下常見的結構性困局:

1、確定性VS不確定性。

2、支撐VS借勢。

3、短期VS長期

4、把黃金當狗屎。

無法識別那些對自己生活意義重大的事物,一本書、一個人、一個資訊、一個選擇等等。

5、燒開水。

一遍遍把開水燒到40度,一直無法突破臨界值實現躍遷,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6、舍與得的權衡。

7、重要觀念和認知的缺失。

8、各種思維Bug,各種明虧暗虧。

比如,感覺懂了和真的懂了。

比如,認為“這個我知道”不是“學習”。

比如,思維清晰度和邏輯性不夠導致無法徹底解決關鍵問題。

比如,把目標當戰略等等。

9、對困難評估過於樂觀,對困難程度嚴重低估。

10、各種死循環。

11、沒有對已經出現的問題零容忍。

12、有毒觀念的危害。

例如:活在當下。

13、對自己的認知不足,對人性的認知不足。

例如:命理學中的命局。

……

客觀環境的助推或侵蝕、主觀能動性的爆發或繳械——就是這兩股力量讓很多人走出了困局,但同樣是這兩股力量讓更多人很難破局而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人生的結構性困局


3

破局而出的力量與方式


我認為要破局而出,有幾股主力軍可以依賴,若能借助它們的幫忙,我們每個人都有破局而出,實現更加精彩人生的希望和可能性:

1、加速成長。

2、足夠的渴望和熱情。

3、觸碰真相,直接事物核心。

4、拓展眼界。

5、善用環境的力量。

6、運氣、貴人和福報。

對於普通人而言,最能依靠的是【加速成長】這支軍隊,畢竟成長的階梯是每個人都能一步步往上爬的。

面對職場、商場、人生戰場,有人提出三中破局思路:

1、面對各種正資源、負資源,擴大視野把被忽略的“無關資源”加入進來,然後通過加減乘除等各種運算,完成對正負資源的轉化,給自己找到出路。

例如:把“朋友”加入到自己做事的資源範疇中,自己挑不動的東西多找幾個人幫忙。

2、對“資源”進行重新定義,進而找打出路。

例如:過去把錯誤和缺陷當做不可接受的威脅和恥辱,今後則把錯誤缺陷當做當做自己進步的階梯,就像愛迪生說的,我沒有失敗999次,我只是發現了999種行不通的路。

3、太多負資源無法改變時,敢於把自己打碎,重新定義自我,從現有資源的夾縫種走出去。

例如:現在自己創業的成功率真的不高,那麼不妨放下創業的執念和身段,再一次從打工開始。

第二次工業革命,泰勒抄起秒錶、福特設計流水線把當時工業生產效率低下的局給破了,直接讓生產效率提升了近5000倍,汽車裝配的時間從728小時到12小時,再從12小時到10秒。

若自我成長速度足夠快,也相當於有了“直擊核心”的躍遷式破局力量,這股力量無需太多天賦悟性,需要的只是勤奮、耐心和堅韌。

人生的結構性困局


4

我的結構性困局


以下是我對自己【沒有足夠的渴望和熱情】這個點的分析。

通過不斷追尾“為什麼?”,我們就會一步步觸及自己所處的結構性困局,然後在此基礎上找到破局之道。

沒有足夠強烈的渴望和熱情的原因分析:

下面截取我很早之前的一段我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因而顯得有些凌亂的表述,從中你也許可以看到很多普通人經常遇到的結構性困局。

你也可以靜下心來針對自己想做但沒能做成的那些事件(例如:成長速度不夠、沒有建立真正有競爭力的一技之長),分析自己所處的結構性困局,這有助於我們人生突圍。

1、沒有花足夠多的時間去覺知發現。

也花了一些時間去覺知和傾聽,但是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收穫,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收穫則是因為內心太躁動焦慮,導致專注度不夠,思考停留在表面,想不清楚。

無法深入有兩方面的原因:

①太躁動。

②思考清晰。

為什麼一直沒有讓躁動的心靜下來,是因為對這件事的重要性認知不足,也嘗試用冥想等方式讓自己安靜,但沒有見到短期收益,所以不久後不知自地就放棄了,這件事在我心裡還不是足夠的剛需(足夠的痛苦或足夠的快樂),另外也沒有足夠一級效應(短期)和N級效應(長期)的概念,導致自己無法抵抗短期無聊,無法抵抗短期的各種引起分心的慾望和誘惑,被條件反射式的痛苦和快樂牽著鼻子走。

想不清楚也是有原因的,思考不講究邏輯是一個原因,另外沒有用工具寫下來慢慢分析也是想不清楚的重要原因(長期不重視寫下來分析的作用),不講究邏輯部分是由於自己的命局如此,更重要的是很長一段時間內自己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是不太重視邏輯的,對於不講邏輯的思考方式自己覺得也沒什麼,甚至覺得太講邏輯會讓思考受限(這又和自己喜歡發散的心性有關),想不清楚的底層原因是思考質量不過關,具體來講就是邏輯思維不過關導致無法清晰和深入。

2、沒有花足夠多的時間去澆灌已近知道的興趣和熱情。

例如對物理學、心理學、寫作等等的興趣,沒有刻意培養是因為自己一直沒有確定要最終要做什麼,於是不知道拿下這些山頭有沒有用就成了我不拿下這些山頭的理由,另一個理由是自己沒有先拿下一些山頭的發展理念或戰略思維,這裡更多不是思維質量的問題(靠自己無法深入),而是學識的問題(一個人無法找到他沒有在尋找的東西)。

《孫子兵法》這種好書自己接觸得也挺早,但是自己的認知率是遠遠不夠的,認知率不夠更多可能是因為當時自己缺乏運用這些知識的實際場景和問題。

對於“如何學習”也還是停留在大多數高中生滿足於知道(甚至是大概知道)的程度,對學習的認知不夠導致學習能力不夠。

3、雖然知道熱情和渴望的強烈度不夠,自己也為此有過煩惱和焦慮,也多次嘗試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在解決未果的時候,自己也允許問題繼續存在,沒有對問題零容忍,反而繞開這些煩人的問題,把自己埋在安逸的環境和事情中逃避。

之所以自己能夠逃避是因為當時這種逃避並不會引起更大的痛苦和成本,而迷失在安逸的環境中短期來看也沒有什麼大問題。

自己還是被短期一級效應所困,沒有辦法對長期重要的事進行思考,沒能認知到這類事情的重要性,沒能認知到自己所處的結構性困局,還是認知不夠的問題。

4、自己沒有處於讓自己持續進步的合適的環境,周圍鮮有能在思想上把我帶出困局的人。

一方面是自己福報和運氣不夠,更重要的是,自己並沒有真正意識到環境的重要性,進而自己也不會因此做出這方面的主動選擇——如:處心積慮的去吃苦,本質上來講,自己還是被困於短期一級效應(還是被環境直接刺激帶來的痛苦和快樂所左右),沒有認識到這種效應的危害。

5、沒有認識到,一個人要做出長期改變所面臨的結構性困局和認知不足導致的困難程度(一個年輕人要在安逸的環境中認識到自己的心性、認識環境一級效應帶來的一系列後果、要建立長期的戰略性思維……)。

這些困局都可以依靠主觀的認知和能動性走出來,但是這種認知很大部分可能要依賴運氣和緣分,而促使一個人做出正確改變的關鍵絕大部分和當事人所處的環境有關。

絕大部分人都是環境的產物,只有極少的幸運兒能夠獲得高於一般人的認知,從而擺脫環境的束縛走出困局。

6、很長一段時間,自己都是基於當下的能力和經濟狀況去選擇,而少有基於自己內心的熱愛去做的選擇,一方面自己眼睛裡缺少能夠代表自己熱情的事業選項,另一方面即使看到了這種選項,也可能由於自己暫時搞不定,而要搞定需要付出很多時間和經濟成本,所以選擇了去做更能解燃眉之急的選項。

到此為止,還是環境生髮的痛苦和快樂主導了自己的軌跡,雖然認知和主觀能動性一直反抗,但是卻一直沒打贏這種戰爭,在爭奪“追隨熱情”這個點上依然敗下陣來,沒有拿下這座山頭(有少部分人很早就拿下了這座山頭,所以後面的戰爭相對容易很多)。

7、沒有花足夠多時間在熱情上,導致認知不夠,而認知和興趣是相互促進的,前面說了,沒有花足夠多的時間,本質還是主觀認知沒能打過環境生髮的痛苦好快樂的裹挾,N級效應被一級效應打敗,目標被慾望打敗,認知被環境打敗。

8、很長一段時間認為要有足夠的狀態和激情才去行動,而沒想過,行動可以生髮熱情(元認知力不夠)。

即使認識到行動可以生髮狀態,但還是沒有重視,沒有踐行,沒有踐行和重視是因為覺得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去解決,馬上去面對這些更多更重要的問題會有一種我正在處理重要問題的快感,但因為思考質量不夠、學識不夠、不用工具、不夠專注、不能長時間聚焦等等原因不足以解決這些問題,所以最終還是一無所獲,腦袋亂糟糟的會產生一種快感,而要長時間專注於一個行動和思考則不會馬上產生快感,不能馬上見效,大腦第一反應就是沒興趣、不重視。

……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