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養生:吃豆子的6個技巧,營養健康,健脾胃!

老年人可出現因增齡而致味覺敏感性減低、消化減弱等體質改變,加上豆類本身的弊端,如含有某些酶抑制劑、抗營養因子等有害健康的成分,掌握一些吃豆的技巧大有裨益。

老年養生:吃豆子的6個技巧,營養健康,健脾胃!

集團豆和扁豆

技巧1.煮熟食用

豆類中的酶抑制劑(如蛋白酶抑制劑,可與胰蛋白酶或抑凝乳蛋白酶結合,抑制酶水解蛋白的活性,使消化蛋白質的能力下降;澱粉酶抑制劑可使澱粉酶活性下降,影響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外源凝集素(如植物血球凝集素,可引起細胞凝集造成人體中毒)及皂角素(對消化道黏膜的有一定的刺激性,可引起腹痛)等成分有怕熱的弱點,高溫煮熟即可將它們破壞掉,吃起來就安全了。

老年養生:吃豆子的6個技巧,營養健康,健脾胃!

技巧2.採用最佳吃法

黃豆宜於燉湯(如黃豆豬蹄湯)或做成豆漿(早餐)、豆渣(晚餐用以蒸窩頭);豌豆(選購深綠色、有光澤的新鮮豆子,掐一下有水流出)做成豆泥、豆餅或豆湯食用(煮湯煮至綠豆剛“開花”,湯色碧綠飲用最妙);毛豆直接帶皮煮吃或炒吃(如毛豆炒雞丁);紅豆先浸泡或蒸煮至稍軟後與大米做成紅豆飯,或熬粥(搭配薏米、蓮藕、蓮子、芋頭);白芸豆或煮粥,或煮熟碾粉末晾乾沖水喝,或用水泡發後用攪拌機打漿飲用;大豆可炒(消化率為60%)、煮(消化率68%)、打漿(消化率85%),或做豆花、豆腐、豆粉(消化率高達95%);蠶豆或煮,或炒,或浸泡後剝皮炒菜、做湯;扁豆燒、燉、乾煸皆宜;鷹嘴豆浸泡變軟後用來煮粥、蒸飯、打糊;黑豆以巴馬產最好,煮熟焙乾研粉,或與海帶燉食,或與大米煮粥,或磨成豆漿食用皆宜。

老年養生:吃豆子的6個技巧,營養健康,健脾胃!

美食

技巧3.以豆製品取代部分豆類

豆製品是用豆類經加工製作的食品,如同豆類的“華麗轉身”,這一轉身非同小可,營養含量因之暴增。以黃豆為例,本身含鈣量並不算很高,做成豆腐、腐竹、豆腐皮或豆腐乾後,因加入了含鈣的凝固劑而變身為“補鈣高手”(內酯豆腐例外);做成豆芽後,維生素C“無中生有”(由原來的0增加到每百克約40毫克含量);做成豆瓣醬、豆腐乳後,在以維生素B12為代表的B族維生素大增的同時,蛋白質也變成了更容易消化的多肽和氨基酸,味道更鮮美,鈣、磷等的吸收與利用率也由此提高了30%~50%;做成豆豉後,不僅鈷含量(有防心臟病之效)增至麵粉的40倍,且有尿激酶生成,對改善大腦的血流量和防治老年性痴呆症很有效,有預防、化解腦血栓之功);做成豆腐後至少有5種防癌成分誕生,包括蛋白酶抑制素、肌醇六磷酸酶、植物固醇、皂苷以及異黃酮等,防癌效力得以提升。

老年養生:吃豆子的6個技巧,營養健康,健脾胃!

技巧4.多豆組合

不同的豆類有不同的功效,多豆組合做成雜糧粥、雜糧飯,就會各顯神通,讓營養翻倍,且保健效果也會“更上一層樓”。如五豆豆漿(黃豆、黑豆、青豆、豌豆和花生仁混合浸泡後打漿飲用)、豌豆綠豆粥(豆類與大米比例約3∶1,有利於蛋白質的互補和吸收)等,在防治動脈硬化、保護心腦血管、延緩衰老方面作用更強大。

老年養生:吃豆子的6個技巧,營養健康,健脾胃!

技巧5.為豆類找個好搭檔

如豆類+穀物(1份豆類加2份穀物)、豆類+肉、豆類+牡蠣(或魚蝦)、豆類+動物肝、豆漿+牛奶等。解析:豆類(蛋氨酸含量少,但賴氨酸較多)+穀物(賴氨酸含量少,但蛋氨酸較多)可使氨基酸互補,提升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與利用率;豆、肉相加可減少肉中脂肪與膽固醇的吸收,使人不因吃肉而升高血脂;豆(富含鈣質)與動物肝(富含維生素D)組合可促進鈣質吸收;豆+牡蠣(或魚蝦)可除掉前者較多的植酸,以減少對礦物質吸收的干擾;豆漿+牛奶,豆漿富含異黃酮,可調節更年期女性體內的雌激素,加上牛奶中豐富的鈣質,有助於壯骨,減低骨質疏鬆等老年骨病的發病幾率,且牛奶尚可沖淡豆漿中的豆腥味,改善口感,所以將豆與奶混合(1∶1)做成豆漿奶飲用,可收到一舉雙得(營養與保健)之效,何樂不為?

老年養生:吃豆子的6個技巧,營養健康,健脾胃!

技巧6.不宜於豆類者要忌口

患有胃潰瘍(豆類產氣多,易誘發腹脹)、胃炎(豆類刺激胃酸分泌加重病情)、腎臟疾病(高蛋白加重腎臟負擔)、腎結石(豆類草酸鹽多,可誘發或加重結石)、痛風(豆類含嘌呤多,可加重痛風病情)、急性胰腺炎(豆類,尤其是豆漿能夠刺激胃液與胰液分泌,會加重胰腺炎症)等病症的患者需要忌食豆類,所需營養改由其他食物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