羣體空虛與暴戾:高鐵霸座男遇上崑山龍哥,誰會贏

群體空虛與暴戾:高鐵霸座男遇上崑山龍哥,誰會贏

文中部分配圖來自網絡

熾烈的恨意可以給空虛的生活帶來意義和目的。

這是埃裡克·霍弗的《狂熱分子》一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

在接連發生幾起社會影響惡劣的事情後,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這幾天發生的最正能量的事,莫過於“崑山龍哥被反殺”案中主角於海明被判屬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可當我再次看到“龍哥”從車內拿出刀的那一幕,仍是心驚膽戰。

群體空虛與暴戾:高鐵霸座男遇上崑山龍哥,誰會贏

實在不敢想象,一個人每天帶著砍刀開車在街上游蕩的樣子。

誰都不知道我們哪天會不會遇到“龍哥”這樣帶有攻擊性的人,誰都不知道我們會不會成為他的刀下魂。

若不是這件事招致全網討伐,結局又會是什麼樣呢?

弗洛伊德說,攻擊性是生命受阻的結果。

翻看“龍哥”履歷,戰績光輝。

他沒有正確的是非觀,強烈的自我意識,不顧及周圍人的情緒,以及“有今天沒明天”的無所事事。

空洞的大腦加上暴戾的性格以及對未來的毫無期盼,也就不難解釋這次他因為一起本就錯在他的“交通碰撞”而拿出砍刀了。

前天看到一個新聞,覺得又震驚又好笑。

兩位年齡加起來超過150歲的老人,為了一個公交座位,大打出手。

群體空虛與暴戾:高鐵霸座男遇上崑山龍哥,誰會贏

這則新聞下評論多是調侃老人家老當益壯的,而我看到後卻百思不得其解。

至於嗎?

達爾文說:人要是發脾氣就等於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倒退了一步。

一個人究竟有多麼重的戾氣,才會想要在口舌之爭中勝出,甚至大打出手,做出類似原始獸類的行為?

“高鐵霸座男”的風波剛剛過去,他被禁止180天內不得乘坐國內任何一輛高鐵。

可當時他霸佔高鐵座位全車人都拿他無可奈何的樣子,卻令人噁心至極。

甚至還向友人炫耀自己的“神勇”之事,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群體空虛與暴戾:高鐵霸座男遇上崑山龍哥,誰會贏

網上懟槓精常用的一句話,我覺得用來形容他很合適“

嘴巴這麼臭,現實生活中一定不好過吧?

事後這位趾高氣揚的“霸座男”被網友扒了個底掉,騙人、造假、敲詐,一件件往事浮出水面。

正是因為他過得不好,所以才有了這麼厚顏無恥的一幕。他知道現實中互不相識的文明人,是不能也不會與他撕破臉論長短、爭高下的。

只有在誰都不認識誰的情況下中,他才敢撒潑去找那麼一點點消失殆盡的存在感。

我不禁想到,若是這位“高鐵霸座男”遇到的是性格暴躁的“龍哥”,就算人家沒帶管制刀具上車,也能一拳打飛他,這又將是一番什麼樣的局面呢?

更何況,當個人行為無限放縱下去後,會發展成為群體行為,這樣的影響是很惡劣的。

官方回應“高鐵霸座男”無罪之後,評論中瞬間沸騰了,許多人揚言下次買二等座去佔特等座的座位,反正不犯法。

這只是網絡上的叫囂,而現實中,往往會付出更慘烈的代價。

秦皇島最近發生了一件事,兩位老人買西瓜鬧肚子,找賣西瓜的小夥索賠一萬塊,不然就要罵滿49天。

罵到第5天,小夥實在忍受不了,把兩位老人捅死之後,自殺了。

群體空虛與暴戾:高鐵霸座男遇上崑山龍哥,誰會贏

半個西瓜三條命。

有人說這是報應,有人問老闆去哪兒了,更有人譴責警察不作為。

但在譴責老闆和警察之餘,合姐還是想問一句:至於嗎?

為了半個西瓜訛人罵人,至於嗎?為了半個西瓜沒了三條命,至於嗎?

小夥兒本來是老實人,因老人無休止的謾罵,在第五天這種暴戾的情緒全部感染到他,於是做出了這麼過激的舉動。

如果人人都這樣任憑自己意志隨意踐踏他人尊嚴,不顧忌他人感受,沒有合理的約束,那麼這個群體,會發展成一個怎樣暴力的群體?這個社會,又要面臨怎樣的動盪與不安?

不知大家發現沒有,“崑山龍哥”和打架老人是一類人,他們骨子裡充滿了暴虐的血腥氣息,遇事急躁,愛用拳頭解決問題。

“高鐵霸座男”和買瓜罵人的兩位老人是一類人,他們撒潑、耍賴、把事兒鬧得越大越好,是愛佔小便宜的無賴。

反殺龍哥的於海明和拿刀護衛自己尊嚴的賣西瓜小夥兒,則是另一類人,他們苦於生計,被逼無奈,最終忍無可忍開始反擊。

這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遇見的三類人,在短短的幾天內,這三類人卻在不同地區演繹著相類似的事情。

《烏合之眾》一書中說過:個體一旦將自己歸入群體,其原本獨立的理性就會被群體的無知瘋狂所淹沒。

如果這幾類人恰巧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遇到,“龍哥”暴怒,“霸座男”無賴耍潑,“西瓜小夥”拿刀反擊……那麼處在該群體範圍內的其他人會受到什麼影響?我不敢想象。

群體空虛與暴戾:高鐵霸座男遇上崑山龍哥,誰會贏

當面對“龍哥”和“霸座男”這種情況時,我們要如何面對?遇到吃瓜壞肚子的情況,難道我們也要去罵賣瓜的人整整49天?

一個人的戾氣或許只能造成一個事件,但一群人的戾氣卻會引發動盪。誰都不願意出門時遇到“龍哥”或“霸座男”這樣的人吧。

我想,現在我們該做的,比起譴責,更重要的是反思。

反思我們日常的言行,反思我們對他人的態度,反思我們給他人帶來的影響。

明天是國際慈善日,也是第三屆“中華慈善日”。

在這特別的日子裡,讓我們用一段充滿愛意的話緬懷特蕾莎修女,也警示我們自己:

飢餓的人所渴求的,不單是食物;赤身的人渴求的,不單是衣物;露宿的人渴求的,不單是房子。就算是那些物質豐裕的人,都在切求愛、關心、接納及認同。

如今的世界,大家都在談錢,沒人談愛,但正因為缺乏愛的教育才使得暴力血腥事件頻發。

三毛曾說過:耐心,韌性,諒解,寬容,包涵,都是愛的代名詞。

這恰好也是一個平衡穩定的環境所必須的。既然想要這樣的環境,那就從約束自我開始。以自我帶動他人,從自我感染他人。

這樣,這類令人恐慌的社會事件才能少發生一點,我們賴以生存的社會環境才能安靜美好。

• end •

作者介紹:合姐,汀舍酒店老闆娘,溫情陪伴系情感作家

ID: hejiezazheng

如需轉載請關注公號後,聯繫商務客服人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