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不敢多花點錢,發展下劇本行業?

[邪不壓正]是根據張北海的

《俠隱》改編的。

但電影開頭,編劇、導演、演員、剪輯,都是姜文。

書中的千百條衚衕、曬在身上暖洋洋的太陽,一景一物,都在還原一種舊京風味兒

到了電影裡,衚衕倒是見得不多,只剩滿屏滿眼的老式房頂

敢不敢多花點錢,發展下劇本行業?

[邪不壓正]裡的屋頂,閃現著彭于晏的肉體,這只是姜文眼裡的北平

有人覺得電影故事跳脫、碎片化、毫無章法。和小說相去甚遠。姜文卻明明白白告訴你:

這叫講究

錯了嗎?沒錯。

小說沒錯,電影沒錯,觀眾更沒錯。

因為劇作,從來就是導演想法的文字化。「導演有話說」貫徹始終。

1920年7月下旬,中國第一個劇本「本事」出現至今。近一百年來,一直如此。

姜文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

敢不敢多花點錢,發展下劇本行業?

電影「劇本」的誕生

電影是地地道道的舶來品

發源於西方、發展於西方。不管是早期還是現代,都是沿著西方的道路前行。

我們只是貫徹 「拿來主義」照貓畫虎。

電影劇本也是如此。

1895年12月,盧米埃爾兄弟在咖啡館放映了史上第一部影片,由十部小短片組成,每個只有40秒左右。各有一個小標題

像「工人離開工廠」、「嬰兒吃早餐」等。

標誌著電影劇本的起源,被後人稱為「情節描述格式」

敢不敢多花點錢,發展下劇本行業?

[工廠大門]劇照,每個片段在劇本中就是一句描述

1897年,美國愛迪生製片公司將劇本創作,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出現了最著名的一段描述,關於電影[枕頭戰]

四個年輕女子,穿著睡裙,正在嬉鬧玩耍。其中一個枕頭被扯爛,羽毛飛的滿屋都是。

這時的描述變得比之前更具體,更有畫面感

但也屬於情節描述。

敢不敢多花點錢,發展下劇本行業?

[枕頭戰]劇照,描述和畫面很貼合

1901年後,隨著電影長度的增加,敘事的需求逐漸變高。故事的重要性逐漸凸現出來。

電影理論家貝拉·巴拉茲,在1970年發表的著作《電影理論》中曾說:

當電影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當它的拍攝必須提前安排好,不再依靠在攝像機前即興發揮的時候,電影劇本就誕生了

敢不敢多花點錢,發展下劇本行業?

貝拉·巴拉茲

這裡不得不提1902年,魔術師喬治·梅里愛拍攝的[月球旅行記]

為了這部電影,他第一個編寫了大串由場景組成的劇本,用來交代影片的內容和順序。

場景這個單位,首次出現在劇本中。專為配合導演工作的劇本,開始形成。

敢不敢多花點錢,發展下劇本行業?

[月球旅行記]劇照,畫面的複雜,激發了梅里愛對劇本的改造

到了1903年,鮑特拍攝[火車大劫案]時,完善並確定了這種,以場景為單位的劇本格式:

「主要場景式」

現代電影劇本形式,正式誕生。

並沿用至今。

敢不敢多花點錢,發展下劇本行業?

中國劇本雛形:電影「本事」

1896年,電影傳入中國。

很快就有人開始嘗試這種新鮮玩意兒。

當時的電影人很厲害。

沒怎麼學習西方理論,硬是憑藉自己的理解和摸索,發展出了電影劇本的一套模式。

1910年左右,一些實驗性質的短片,沿襲得的仍是文明戲的拍法。還沒有劇本的意識

只是按導演的想法,設計提綱式的「幕表」

基本規定下人物關係和大致的發展方向,表演多是靠演員臨場發揮

有點像西方的「情節描述格式」

敢不敢多花點錢,發展下劇本行業?

明星電影公司合影,是早期中國電影人代表之一

1920年7月下旬,商務影戲部在報刊上發表了第一篇劇本雛形,那會兒還叫做電影「本事」

形式和鮑特的「主要場景式」很相近。標誌著中國電影劇本的

誕生

敢不敢多花點錢,發展下劇本行業?

張石川在回憶明星公司的創作時,曾談到他對電影劇本的嘗試。苦於沒有前例可循。

恰巧,1922年一個哥倫比亞大學的電影教授來華旅行,張石川拿自己杜撰的格式,趁機請教。

沒想到和當時好萊塢的劇本格式也差不多。

大喜。

敢不敢多花點錢,發展下劇本行業?

張石川(左二)和美國攝影師史密斯(左三)在明星公司的合影,他喜歡向外國電影人請教

1924年,明星公司編劇洪深《東方雜誌》

上發表了中國第一部比較完整正規的無聲電影劇本[申屠氏]

不但劇情跌宕起伏,錯落有致,拍攝單位也從「場」,細化到了一個「景」

敢不敢多花點錢,發展下劇本行業?

洪深劇本《五奎橋》手稿存圖

幾乎同一時期,

《昌明電影學校講義》專門開闢了「編劇學」,由電影理論家周劍雲和導演程步高撰寫。

1926年侯曜所著的《影戲劇本作法》一書中,更是系統總結了電影劇本的實用章法。

可見中國電影人對劇作規律的認識,已經比較透徹。

敢不敢多花點錢,發展下劇本行業?

早期為劇作行業做出很大貢獻的三個人(從左到右):周劍雲、程步高、侯曜

當時的中國電影,大多承襲「鴛鴦蝴蝶派」才子佳人式故事,要的是一個離奇動人。

這樣才能賺到觀眾的眼淚和鈔票。

所以對於劇作人來說,寫個跌宕起伏的故事成了關鍵。

當年,鄭正秋拉著名的鴛鴦蝴蝶派文人包天笑入夥時,就明確要求:

這簡單得很,只要想好一個故事,把情節寫出來,最好要離奇曲折一點,但也不脫離合悲歡之旨罷了。

敢不敢多花點錢,發展下劇本行業?

洪深(左)和包天笑(右)

包天笑很無奈啊:只寫個故事,怎麼算是劇本呢?

鄭又說了:

先生寫的短篇,每篇不過四五千字,再短些也無妨,導演可以將故事另行擴充,加以點綴,分幕分場成為一個劇本….

這基本上概括了早期電影的編劇流程

具體形態雖不可考,有一點確定的是,最終的劇本定稿,導演說了算

敢不敢多花點錢,發展下劇本行業?

求助於文學作品的電影劇本

1930年前後,中國電影開始了第一次大規模的對外學習和借鑑。

而劇本發展,卻出現停滯

夏衍、鄭伯奇等劇作家,先後翻譯了蘇聯電影大師普多夫金的《電影導演論》、《電影腳本論》等文章。

掀起一波導演工作的學習熱潮,劇本退而居其次,成了附庸。

正值電影救國運動的興起,左翼電影導演們,個個義憤填膺,有話要說。

可是沒有好的劇本,如何拍電影?

眾多文學作品有了用武之地。

小說、傳說、話摺子,現成的故事,拿來改編一下,就是不錯的劇本

敢不敢多花點錢,發展下劇本行業?

年輕時的夏衍,中國電影劇作大師,一生寫了幾十個電影劇本,翻譯多部外國電影著作,真帥~

1933年,夏衍的電影[春蠶]開新文學作品改編之先。

影片根據茅盾的小說改編,樸素真實,有很強的突破性和批判現實性。但是單就劇本方面來講的話,沒什麼推動作用。

有不少理論家批評

成為小說之俘虜、過於忠於小說了。

批評歸批評,也沒人能比他做的更好。

敢不敢多花點錢,發展下劇本行業?

春蠶劇照,電影貼合小說,是平實的的現實主義,被人詬病缺少衝突

有了改編的捷徑,電影劇作更是喪失了發展的動力,再沒有大的飛躍,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地慢慢蠕動。

導演挑選自己想拍的某部作品,拿來大刀闊斧的改編。拍好了封神,拍砸了雙殺

敢不敢多花點錢,發展下劇本行業?

幾部優秀的改編國產電影,都是封神之作:[茶館]、[霸王別姬]、[紅高粱]

到今天,近一百年的時間過去了。中國的劇本行業也沒有一個完善的體系。

這個導演需要塑造人物,就先編人物小傳。那個資方需要一個貼合熱點的賺錢點子,就先造故事梗概

劇本為迎合各方面的需求,隨時隨地變換著自己的規則

說到底,電影始於劇本,連個走心的故事都沒有,哪來的好電影呢。

這是講究嗎?

這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