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日報」深情呵護青少年成長每一步

「检察日报」深情呵护青少年成长每一步

近年來,天津市檢察院通過加強未檢辦案團隊建設,強化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推行臨界預防工作,嚴厲打擊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加強犯罪預防和宣傳,為未成年人提供全面綜合司法保護,全力打造“機構專門化、隊伍專業化、工作規範化、預防品牌化”的未檢工作“天津樣本”。截止到今年6月底,天津市23個檢察院已全部設立了獨立未檢工作機構。

「检察日报」深情呵护青少年成长每一步

噩夢不再來

向上滑動,送你一片明媚的春光

「检察日报」深情呵护青少年成长每一步

津檢北辰

“感謝檢察官,我女兒在你們的心理疏導下,慢慢淡忘了之前發生的事情。”經北辰區檢察院提起公訴,近日,法院以猥褻兒童罪判處被告人龐某有期徒刑二年。被害人陽陽(化名)的媽媽得知判決結果時激動地說。此案的成功辦理,得益於北辰區檢察院一站式工作機制的有效實施。

今年4月,在對以往辦理的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研究分析的基礎上,北辰區檢察院主動汲取兄弟院先進經驗,與公安機關聯合創立了對性侵未成年被害人司法保護的一站式工作機制。該機制根據未成年被害人的生理心理特點,在公安機關辦理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的初始階段,檢察官就適時介入,在公安機關偵查人員詢問未成年被害人時,同步瞭解詢問情況,避免其在後續的訴訟過程中身心受到重複傷害。

陽陽是該院實施一站式工作機制後接待的第一位被害人。當5歲的陽陽怯生生地躲在爸爸媽媽身後走進詢問室時,室內的場景一下子讓她恢復了活潑的天性。這裡儼然就是一個家:淡青色的牆面上畫著卡通大象、小羊,淡藍色的軟沙發、光線柔和的立式檯燈、掛滿布偶的大衣架以及裝滿畫冊的書架。她好奇地在房間裡轉來轉去,一會兒拿起沙發上的布偶擺弄,一會兒又對著攝像機鏡頭擺POSE,放鬆而自然地回答民警提出的問題。

因為龐某拒不承認自己的犯罪事實,公安機關偵查人員就需要在細節上詳細詢問陽陽,而陽陽則把偵查人員當成了幼兒園老師,告訴她:“老師,那個壞爺爺摸我了。”

通過觀看詢問視頻,辦案檢察官初步確認她陳述的被猥褻事實是真實的。為了獲得確鑿的證據,檢察官在偵查人員詢問陽陽後,指導其調取了事發前後幼兒園的監控視頻,固定了證據。經細緻審查,檢察機關將龐某提起公訴。

在辦案過程中,檢察官還針對陽陽的實際情況,為其量身定做了心理疏導方案,儘量減少該案對她造成的傷害。目前,一站式取證中心已對10起性侵案件的未成年被害人完成取證工作,其中3起案件確定為刑事案件,為3名被害人量身定做了心理疏導和干預方案。

給你一雙慧眼

向上滑動,送你一片明媚的春光

「检察日报」深情呵护青少年成长每一步

津檢和平

“剛才的庭審,給我們的警示太多了”“聽上去真是好嚇人,昨天送快遞的還進到我家,幸好他不是壞人”……近日,和平區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室聯合區法院成功舉辦了一場警示教育觀摩庭,走出庭審大廳的學生們不禁發出感慨。

這些學生觀摩的是一起發生在該區的故意殺人案。犯罪嫌疑人陳某因家庭變故和生活工作屢屢受挫,萌生了報復社會的念頭。案發當天,他尾隨一名獨自回家的女生,來到她家所在小區樓層,佯裝是送快遞的,騙開了女孩兒的家門,用兇器猛砸女孩兒的頭部及背部,事後陳某逃離現場。案發後,公安機關迅速將陳某抓捕歸案,該院僅用12天就將案件提起公訴。

在辦案過程中,未檢部門檢察官敏銳地發現了這個案件的典型性:中心城區中小學校集中、流動人員眾多。於是,該院聯合區法院舉辦此次觀摩庭,邀請中學生及其家長到場旁聽,以案釋法,提高未成年人防範意識及自護能力。

打擊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犯罪是對未成年人最好的保護。近年來,該院強化事實證據審查,嚴把定罪定性關、法律適用關,充分運用追訴追漏、量刑建議等措施,加大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指控力度。近兩年來,該院共受理侵害未成年人權益案件19件34人,對20名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被告人依法提起公訴(其餘14人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辦理被告人宋某強姦案中,面對零口供的犯罪嫌疑人,檢察官深入調查分析案件事實和證據,最終攻破了嫌疑人的心理防線。今年4月11日,宋某被法院以強姦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保護了精神發育遲滯的未成年人張某的合法權益。

在辦理案件過程中,只要遇有高發多發、適宜旁聽的案件,該院就聯合法院舉辦觀摩庭,並結合案情進行庭後講解。截止到目前,該院共選取李某冒充警察招搖撞騙案、劉某暴力管教孩子致死等5個典型案例,先後組織300餘名學生和家長進行了現場觀摩。

走進青春能量站

向上滑動,送你一片明媚的春光

「检察日报」深情呵护青少年成长每一步

津檢西青

“燕子阿姨,告訴您一個好消息。最近我找到了一個麵點店的工作,有空您來嚐嚐我的手藝!”剛一上班,西青區未檢檢察官劉海燕就接到一通電話。“是小壯(化名)呀!你找到工作啦?真是太好了。”不明就裡的人一定想不到,這是一位檢察官和她辦理的案件被告人之間的對話。他們能這樣愉快地聊天,要歸功於該院創建的“青春能量站”。

這個集“法律諮詢、心理疏導、家庭溝通、社區矯治”等功能於一體的未成年人觀護基地,以全區的青少年為服務對象,以傾聽、解惑、解壓、勵志為宗旨,採取電話諮詢、郵件交流和預約面談三種方式,由辦案經驗豐富且已取得全國心理諮詢師資格的未檢檢察官提供法治套餐、心理服務套餐和親子套餐三類服務,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注入正能量,有效應對網絡遊戲、手機依賴、厭學、早戀等青春期逆反現象。

小壯就是“青春能量站”接待的第一位被判處實刑的被幫教人員。小壯17歲時來津打工,因沒有找到工作,衣食無著落,受人慫恿實施搶劫。事後他十分後悔,多次向辦案檢察官哭訴犯罪後的悔恨和對家人的愧疚。在訴訟程序結束後,該院立即啟動了對小壯服刑期間的幫教工作,並且在他18歲生日之際,未檢檢察官與小壯所在的監區管教共同為他舉辦了特殊成人禮,慶賀他18歲的生日。香甜的生日蛋糕、貼心的勵志書籍、精美的法律書籤,串成了小壯難忘的生日記憶。

在後來的改造中,小壯積極主動協助監區維護穩定,獲得了加分獎勵。刑滿釋放重獲新生的小壯,學會了麵點技術,每月有了穩定的收入,生活正一點點地走向燦爛。

近年來,“青春能量站”共接待法律諮詢129人次,為92名涉案人員和初高中學生進行了心理疏導,幫助17個家庭調和親子關係,幫教挽救了43名社區矯治人員。深入全區36所學校,舉辦法治講座69場次,受教育師生達4萬餘人,校園覆蓋率達80%以上。

一次特殊的心理探秘

向上滑動,送你一片明媚的春光

「检察日报」深情呵护青少年成长每一步

津檢東麗

“我沒有爸爸媽媽。”小文(化名)是一名涉嫌盜竊罪的犯罪嫌疑人,因偷開路邊停放的機動車,後將車輛丟失,被公安機關移送東麗區檢察院審查起訴。在訊問過程中,當聽到檢察官問起他父母情況時,16歲的小文沒好氣地回答。

“他有,他有爸爸媽媽。小文從小跟我們長大,跟父母關係不好,他說的都是氣話。”旁邊的爺爺趕緊過來打圓場。原來,小文3歲時父母就離婚了。之後,父親在外地做生意很少回家,小文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由於自小缺少父母疼愛,小文心裡埋下對他們深深的怨恨。

“小河邊,有一處大房子。房子的四周圍著柵欄,一個小男孩躲在柵欄後面向外看。河的對岸,有兩個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玩耍。”這個場景不是現實中的景象,而是一個人內心世界的表露。在檢察官的指引下,小文戴上VR頭盔,伴隨著舒緩音樂,自主地挑選沙具,把它們擺放成自己心儀的造型。

這是該院未檢檢察官專門為小文安排的一次特殊的心理探秘,用的是該院自主研發的VR沙盤遊戲心理療法軟件。2017年7月,該院將VR技術與未成年人心理輔導工作有機融合,通過技術手段,將實體沙盤1?1復刻VR沙盤模型,達到與現實相同的視覺效果和操作效果,具有封閉式、高仿真、高沉浸感的特點,讓體驗者全身心、無戒備地投入沙盤遊戲,提高放鬆度和心理測試的精準度。同時該軟件還配備了全程錄像、實時拍照、擺放玩偶詳細列表導出等功能,全方位的展現體驗者的整個活動過程,心理諮詢師可以根據數據反饋,洞悉操作者的內心世界,有針對性地解決體驗者的心理問題。

檢察官耐心觀察著小文擺放沙具的過程,不時作著記錄,同時根據他擺放造型中透露出的信息,對他進行心理疏導。經過一段時間的矯治,原本性格內向、孤僻的小文逐漸變得開朗起來,目前已經重回校園。

該院VR沙盤遊戲軟件自投入使用後,先後有18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社區觀護幫教基地,通過“玩”的方式接受幫教考察,重塑健康、陽光的人格。這些涉罪未成年人不僅無一再犯罪,而且經過幫教,在個人性格、處事方法及親情關係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變,有的通過刻苦學習考上大學,有的已經參加工作自食其力。

姐姐的聲音讓人難忘

向上滑動,送你一片明媚的春光

「检察日报」深情呵护青少年成长每一步

津檢河西

“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您收聽這一期的‘小曦姐姐講故事’,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暑假安全小提示……”打開河西區檢察院未檢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小曦姐姐講故事”欄目鏈接,就能聽到未檢檢察官陳曉曦的聲音。

“當看到一個孩子因一時衝動犯罪而不得不接受法律懲罰時,我感到深切的心痛;當看到迷途知返的青少年重燃希望的熱情時,我感到未檢工作的真切含義;當看到法治宣講時孩子們茫然的目光時,我想到最多的是如何讓孩子們把法律知識聽懂學會。”作為河西未檢的代言人,陳曉曦對自己的工作有著深刻的認知。

一場面向全校師生的法治宣講課,要讓每個師生都能聽進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每次校園宣講前,她都會認真分析手頭案卷的特點,主動與校方溝通,針對不同學校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講授。

“2017年5月的一天,在一次法治宣講結束後,一個小姑娘問我:‘姐姐,我可以留一個你的電話嗎?’‘姐姐’這個稱呼觸動了我,我想,比起‘檢察官阿姨’,孩子們可能更需要一個能講課也能傾聽的‘小曦姐姐’。”陳曉曦講起了欄目開辦的初衷。

同年7月,未檢檢察官用自己的聲音錄製的系列有聲讀物“小曦姐姐講故事”欄目開播了。首期播講的是她們根據真實案件改編的反映校園欺凌的小說《閃光的刀子》。提醒學生們在遭遇校園欺凌時要學會自我保護,懂得用法律解決問題。故事情節扣人心絃,引發了學生們的濃厚興趣。

讓未成年人在參與中受教育,是該院法治進校園的一個成功做法。在廣播中,除檢察官扮演劇中角色之外,他們還邀請了轄區內的中學生走進錄製室。在扮演體驗中,學生們分析角色行為、學習法律知識。收聽節目的同學們用留言、評論的方式,猜測故事結局、討論案情發展。線上線下,一派熱烈景象。

“小曦姐姐”團隊用孩子們便於接受的語言講發生在他們身邊的故事,讓孩子們愛聽有期待,愛講想參與,建立起孩子們自己的“雲端”書屋。截至目前,“小曦姐姐講故事”欄目共發佈40餘期,其中包括有聲小說、法治作業輔導以及禁毒日、中秋節等特輯,微信公眾平臺粉絲瀏覽量萬餘次。

人手一本普法手冊

向上滑動,送你一片明媚的春光

「检察日报」深情呵护青少年成长每一步

津檢薊州

“我和小夥伴們都知道怎麼捕抓小鳥,但從不知道這樣做會觸犯法律。回家後,我一定馬上告訴他們,捕鳥的行為不對。”近日,薊州區某中學學生在教室聆聽由薊州區檢察院檢察官根據該院辦理的真實案例彙編的《檢察官以案說法——青少年法治教育手冊》中的說法小故事,一名男生在法治課結束後,立即向檢察官表態。

該區某村幾個少年相約一起用弩打鳥,打死了一隻小鳥。令他們意想不到的是,原本以為是娛樂消遣,結果竟涉嫌非法狩獵罪。經該院審查,認定涉案未成年人犯罪情節輕微,最終對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但3個孩子因無知而涉訴,對他們的心理也是不小的震撼。

案件雖小,意義重大。生活中人們一些習以為常的行為,有的已經觸犯刑律了,家長們不知道,更談不上教導孩子。想到這些,該院未檢科檢察官特意將此案例與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少年閏土》中閏土雪天捕鳥的行為進行比較,生動地向學生們進行宣講,學生們也因此展開熱烈討論。

“用鮮活的案例及時匡正孩子們的不良行為,是個普法的好辦法。而教育的目的正是為了幫助孩子們樹立良好的行為規範,引導孩子進行自我教育,因此,我們編輯了一套《檢察官以案說法——青少年法治教育手冊》,啟迪他們邊學習邊思考,培養孩子們辨別是非的能力。”該院檢察長陳振興談及該院創設的特色普法內容時說道。

這本手冊選取了20個青少年身邊經常發生的如聚眾鬥毆、故意傷害、盜竊、搶劫等常見罪名,還原案件事實,解讀法律法規,分析犯罪原因,既講法理,又講道理,上接法規,下接地氣,引導青少年“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目前,該法治宣傳冊已發放到全區203所中小學校,作為學校日常思想政治課程固定教材,各學校還根據本校實際,每週安排兩天在課間時間用校園廣播方式向在校學生進行法治宣傳。除此之外,學生和家長還主動關注“薊州檢察”微信公眾號,家長們也將學到的法律知識各自的“朋友圈”,讓身邊人都接受到法律的薰陶,讓更多的人加入這個“法治宣傳團隊”。

成長路上“紅傘”相伴

向上滑動,送你一片明媚的春光

「检察日报」深情呵护青少年成长每一步

津檢河北

“這幅河北區的行政區劃圖上貼著一個個紅傘貼紙,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嗎?”每一個走進河北區檢察院“陽光·冰凌”工作室(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專門機構)的來訪者,都會不禁發出這樣的疑問。

為了讓未成年人在法治呵護下進行學習和生活,2009年,該院啟動主題為“花季細雨、潤物有聲”的“河北未檢·紅傘行動”,每去過一個社區、走進一所學校、舉辦一次普法活動,未檢檢察官都會在地圖上貼上一把“紅傘”。

“一次普法,雖然不能完全改變未成年人的人生軌跡,但當犯罪發生在身邊,孩子們能夠想起檢察官叮囑過的一句話,進而讓他們遠離犯罪,我們就感到十分欣慰。”“陽光·冰凌”工作室負責人元冰凌介紹道。幾年間,未檢檢察官已入校宣講500多場,受益人數達3萬餘人。經過努力,2017年,河北區未成年人犯罪人數比2007年未成年人刑事檢察科成立時減少了73.1%。

未檢檢察官在對辦理的校園欺凌案件進行分析時發現,每次事發,都有“泰然處之”的旁觀者。這些學生不阻止施暴者,也不向老師報告,甚至還饒有興致地拿著手機拍照。這種道德上的缺失就可以放任不管嗎?望著行政區劃圖上密密麻麻的紅傘,未檢檢察官們作出了新的安排:開闢新陣地,給學生們補上“責任擔當、崇德向善”這一課。

今年“五四”青年節,該院未檢科率先在全市開展“學法守法 育德做人”系列法治宣傳活動,並與該市紅光中學共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倡導“德法兼修”,將開展“紅傘”行動與進行“紅船”教育有機結合在一起。

如今,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已覆蓋轄區內10條街道104個社區。“紅傘”撐起了青少年的學習空間、融入了青少年的生活空間、營造了青少年的成長空間,在未成年人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幫他們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