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見聞:階層固化的縣城,消費也在固化

●●● 1

● ● ●

國慶小長假哪都沒有去,在老家休息7天,說來慚愧也沒能為祖國旅遊事業盡一份力。

當然也沒閒著,許久未見的老縣城略顯生疏,所以在這7天時間把縣城轉悠了幾遍。

作為河南偏南部一個小縣城,地處鄂豫皖三省交融之地。縣城建成區約40萬人,同中國成千上萬個縣城的規劃一樣,城區是以縣政府和人民醫院為中心向外發展。分東西南北四城,核心區域大致呈現三縱三橫外加一條護城河,騎個小電電從南到北大約20分鐘。

回乡见闻:阶层固化的县城,消费也在固化

特色胡辣湯

縣城的生活特別安逸。早餐店裡熱乾麵和特色胡辣湯總是那麼熱銷。

也只有小國慶這種節假日,外出人員歸來之時小城才顯得有些擁擠。

人不多,消費力有限,所以主要消費結構很簡單:公務員、老師、事業單位、學生。消費層級也很單純:衣食住行(打車城南到城北15塊)。很少有精神消費和享受消費,對價格異常敏感,要求物美價廉的商品,只買對的不買貴的。

於是大家的休閒娛樂方式也就集中在喝酒、看電視、打麻將、KTV(高消費)、廣場舞。其他諸如看電影、旅遊、讀書、運動等屬於小眾。畢竟在老人眼中這都是在浪費錢。

遊走在縣城街頭,會發現街邊主力店鋪無非是服裝店、飯店、飲品店,更新頻率異常快。其他會夾雜著一些家電、珠寶這種高端點營生。

唯一經久不衰的就是餐飲,無論春夏秋冬,其他店鋪8點鐘之後就開始陸陸續續打烊,唯有餐飲處總是人人流攢動,燈火通明晝夜不停。

這是全國縣城縮影,消費單一,人員穩定,二三產業單薄。

●●● 2● ● ●

構造單一的社會現象造成明顯階層固化。

在這裡,階層最高的是體制內,公務員、事業編,至少也得是銀行員工。

如今,混得好的中學同學,基本上都位於這一階層。

當然除公務員,混得比較好的就是做生意賺了錢的。

特別是那些家庭有些底子,已經鋪些路,還都混的不錯。

即便生意人比體制內賺得多,可是,在縣城,穩定大於一切,權力大於一切。

雖然見面大家相敬如賓,但是看的出來生意人在公務員面前,還是要給幾分面子。

越是經濟水平有限的地方,開明程度就越有限,權力尋租的現象就越多,通過關係辦事就越容易,在縣城,“有關係好辦事”的觀念根深蒂固。

記得當初為開個證明,跑幾趟不行。最終也未能免俗,拖個熟人打聲招呼,真的挺管用。

找關係,已經成為大家遇事的本能反應。

只是這次回家還有一個感觸就是,七大姑八大姨對晚輩的人生指導,從單一的:媳婦,轉移到:媳婦、工作、車子、房子,全方位的轟炸。

前兩者是人生,後兩者是消費。

●●● 3● ● ●

得益於祖國的繁榮昌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成果。很多外出務工的人員收入都不錯,恰巧我們縣是勞務輸出大縣,特別是建築工人,在鄭州很多建築工地都能尋覓到我們縣的人。

雖然居民收入確實是增多了,手裡積攢不少閒錢。但是大家消費理念確實不成熟,但是也可以理解為有錢就是可以任性。除日常生活花銷外,剩餘的大部分錢,應該是都存在銀行。以前會借給別人掙點利息,現在基本上不怎麼好借,也不好收。

有錢了,自然是要消費。最近幾年大家談及的消費品無非是:車和房子。

說實話在老家縣城是不願意開車,主城區交通狀況不容樂觀。

其實步行是很好的方式,縣城人民居住地方離菜市場、超市、縣城核心地段基本都是半個小時範圍。

過去縣城私家車少,在城裡基本是隨便開隨便停的狀態,交通不會擁堵,安全事故也很少發生。

最近幾年老家人們買車跟風,不僅是縣城,農村基本每家每戶都有私家車。價格檔次主要集中在五萬元至二十萬元之間,家境殷實的私家車大都在二十萬元以上。常見的諸如吉利、比亞迪、哈佛、豐田、大眾等。

當然從幾十萬至上百萬的豪車也有不少,走在街上分分鐘鍾都會碰見。車主大都是老闆和二代,這次回去看見本地牌的奧迪、寶馬、奔馳比上次回去明顯多了。

於是路上不限制停車之地經常滿滿停著兩排車,總體上來說,縣城內的機動車交通長期以來處在一個基本夠用但好像下一秒就要不夠用的狀態。

至於小電電、自行車等是借縫就插,讓開車人是防不勝防的出冷汗。

買車算是消費,買房更多的一層意思便是結婚。

●●● 4● ● ●

其實縣城是不缺房子的,和大城市的房市一樣,有的人買房是出於剛性需求,有的人買房是出於投機需求。

但是縣城有一個弊端,二手房的扭轉很不正規,整個縣城沒有一家正規二手房門店。小產權基本都是熟人消化,買賣雙方,草簽一個協議,全款交清,房子便換主了。一般這種收益是有限的,要不是原主人換房或者急需資金,是不會賣房的。還有一部分就是出租,縣城學生多,租房市場還不錯。

前幾年,隨著經濟的低迷運行和資金鍊的斷裂,縣城的人口處於淨流失的狀態,導致新房市場明顯供過於求,甚至出現爛尾樓情況。

記得08年左右我家買縣城房子時,那是縣城超過20層住宅項目寥寥無幾,單價大概在3000左右,兩年前還是這個水平。在2016年後出現爆發,大大小小開發商推出不小項目,加上小產權,好地段的房價拉昇到接近7000元每平。

新房拔地而起同老破小形成鮮明對比。

其實縣城建設最大的問題在於設看似是有規劃,卻又是無規可依的。功能區塊劃分、建築風貌、綠化設計、城市色彩、夜景燈光照明、公共服務配套等都很隨意。

回乡见闻:阶层固化的县城,消费也在固化

沒有自己的建築風格,從城南都城北,這一路可以見到風格迥異的各類建築。有複製大城市的高層樓盤在瀰漫著現代化氣息,有破爛的磚瓦房在賣著老味道疙瘩湯,有3層貼著白色瓷磚的小樓房在開著蒙娜麗莎婚紗攝影,曾經第一高樓閃耀著中州國際酒店的招牌。

縣城建設能否跟上時代的步伐,在我看來,就是理念問題。

回乡见闻:阶层固化的县城,消费也在固化

回去踩盤一個即將開盤的新項目,主體已經封頂還沒開盤,這種在一二線城市實屬罕見。

和置業顧問交流過程中發現3個有趣的現象。

第一:客戶一般房子車位一塊買,最起碼要買一個儲物間。

第二:很少有人願意貸款。原因只有一個,計算下來還的利息太多,不划算。

第三:縣城人有較嚴重的門面房意識,門面比房子好賣。堅信:城裡有門面房,一輩子都不慌。

這裡的樓市其實一直不溫不火,陸陸續續一直有項目開盤,有的項目能持續賣個三五年,都沒有清盤。也因為存在抵扣房(工程款),價格體系很亂。

市面上的銷售也不是很順利,因為城裡人都自己有房子,而且不止一套。有宅基地的基本上都是都是自己翻新,別墅式一棟一棟的存在。所以大家對於空間對於房子就沒有飢渴的存在。

置業者多為鄉下去城裡的“城鎮化者”,比如我家。

回乡见闻:阶层固化的县城,消费也在固化

覆盤曾經關注過的一個項目,也是我所知道,目前縣城最貴項目之一,並且賣的不錯,整體的設計感在縣城還算出眾。

回乡见闻:阶层固化的县城,消费也在固化

內部景觀雖然一般到時亭臺水池這些東西還是不錯,公共空間也大,門前是護城河有大片的公共空間,提供充分的廣場舞空間,錯列式排布最大的保證觀河。

中國房價是空間錯配的問題,表現出的是供需的空間錯配。大城市的房價確實會阻斷很多人的置業夢。

其實人們的置業同資產升級一樣,農村、縣城、市、省會這是一條升級之路。

如果將縣城的人口、經濟、社會環境的基本面,落位到房地產這個行業中,那麼得出的結論肯定是:沒有“錢途”。

縣城工資水平1200+,中等偏上可以貸款的地產項目均價約為5000。那麼得出的結論肯定是:泡沫。

我曾經也是這麼認為,沒有人口和經濟支撐的房地產都是“渣”,不值得浪費錢。

但是那又怎樣?就如同很多事情不能用科學來解釋,縣城房地產市場作為一個特殊模式的存在,他的剛性需求遠大於投機。如果實實在在的需求,相信很多老鄉更願意守著老家的那片宅基地,蓋一棟三層小洋樓,前庭後院足夠寬敞。

就在滿世界唱衰“房地產”,都在說“降價”,我們這個小縣城卻穩如泰山,雖然不算火熱但是價格倒是沒有一點鬆動。

說實話縣城樓市如果不遇見這次大水,可能在未來五到十年它還是這個價格。

這就是縣城獨立於二三線城市之分,核心城市的輻射有限,另外大家對遷戶口的意願非常低,即便是在外地置業也不會輕易將戶口轉出去。

●●● ● ● ●

在這十年裡,社會的發展、歷史的演進、時代的變遷等都在縣城裡烙下了深深的印痕,讓人感慨,讓人深思。

可能我們的縣城並不是能代表全國,但是這至少也不會是個例。常住人口對待地產的態度不一樣,所造成的結果自然也不一樣,

也許這個縣城未來五年十年房價可能依然是這樣子波瀾不驚,但是那又怎麼樣了?畢竟大部分大家真的是為了“居住”去買的房子。而且以家庭散葉的速度來看,完全可以支撐市場的平穩發展。

狄更斯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在古代,人的命,天註定;在現代,每個人的命運,除了運氣,還有更多選擇和可能。

縣城作為一個特殊的過渡將會在未來城鎮化過程中還吸收更多農村置業群體。畢竟在老家,普通人(大都是進城的農民)還是受“丈母孃經濟”的影響。

最少在縣城有套房,是相親的基本條件之一。

回乡见闻:阶层固化的县城,消费也在固化

往期回顧

地產觀察親密指南

回乡见闻:阶层固化的县城,消费也在固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