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換熱器都沒了解透徹,還說自己是化工人?

換熱器類型和結構


連換熱器都沒了解透徹,還說自己是化工人?


看點

01

換熱器的定義


換熱器是將熱流體的部分熱量傳遞給冷流體的設備,即在一個大的密閉容器內裝上水或其他介質,而在容器內有管道穿過。讓熱水從管道內流過。

由於管道內熱水和容器內冷熱水的溫度差,會形成熱交換,也就是初中物理的熱平衡,高溫物體的熱量總是向低溫物體傳遞,這樣就把管道里水的熱量交換給了容器內的冷水,換熱器又稱熱交換器。

看點

02

換熱器的分類與結構


換熱器按用途分類可以分為:

冷卻器、冷凝器、加熱器、換熱器、再沸器、蒸氣發生器、廢熱(或餘熱)鍋爐。

按換熱方式可以分為:

直接接觸式換熱器(又叫混合式換熱器)、蓄熱式換熱器和間壁式換熱器。

下面主要介紹一下按換熱方式分類的換熱器:


1) 直接接觸式換熱器


直接接觸式交換器是依靠冷、熱流體直接接觸而進行傳熱的,這種傳熱方式避免了傳熱間壁及其兩側的汙垢熱阻,只要流體間的接觸情況良好,就有較大的傳熱速率。

故凡允許流體相互混合的場合,都可以採用混合式熱交換器,例如氣體的洗滌與冷卻、循環水的冷卻、汽-水之間的混合加熱、蒸汽的冷凝等等。它的應用遍及化工和冶金企業、動力工程、空氣調節工程以及其它許多生 產部門。

常用的混合式換熱器有:冷卻塔、氣體洗滌塔、噴射式換熱器和混合式冷凝器。

2) 蓄熱式換熱器


連換熱器都沒了解透徹,還說自己是化工人?


蓄熱式換熱器用於進行蓄熱式換熱的設備。內裝固體填充物,用以貯蓄熱量。

一般用耐火磚等砌成火格子(有時用金屬波形帶等)。

換熱分兩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熱氣體通過火格子,將熱量傳給火格子而貯蓄起來。

第二階段,冷氣體通過火格子,接受火格子所儲蓄的熱量而被加熱。

這兩個階段交替進行。通常用兩個蓄熱器交替使用,即當熱氣體進入一器時,冷氣體進入另一器。常用於冶金工業,如鍊鋼平爐的蓄熱室。

也用於化學工業,如煤氣爐中的空氣預熱器或燃燒室,人造石油廠中的蓄熱式裂化爐。

3) 間壁式換熱器


此類換熱器中,冷熱倆流體間用一金屬隔開,以便倆種流體不相混合而進行熱量傳遞。

在化工生產中冷熱流體經常不能直接接觸,故而間壁式換熱器是最常用的一種換熱器。

下面主要介紹一下間壁式換熱器的分類:

a) 夾套式換熱器

由容器外壁安裝夾套製成。(如圖所示)

連換熱器都沒了解透徹,還說自己是化工人?


這種換熱器是在容器外壁安裝夾套製成,結構簡單;但其加熱面受容

器壁面限制,傳熱係數也不高.

為提高傳熱係數且使釜內液體受熱均勻,可在釜內安裝攪拌器.

當夾套中通入冷卻水或無相變的加熱劑時,亦可在夾套中設置螺旋隔板或其它增加湍動的措施,以提高夾套一側的給熱係數.

為補充傳熱面的不足,也可在釜內部安裝蛇管.

夾套式換熱器廣泛用於反應過程的加熱和冷卻。

b) 蛇管式換熱器

蛇管式換熱器又分為沉浸式蛇管換熱器和噴淋式蛇管換熱器。

沉浸式蛇管換熱器如圖所示

連換熱器都沒了解透徹,還說自己是化工人?


蛇管多以金屬管彎繞成各種與容器相適應的形狀,並沉浸在容器內的液體中。

其優點是:結構簡單,能承受高壓,可用耐腐蝕材料製造。

缺點:容器內液體湍動程度低,管外給熱係數小。

噴淋式蛇管換熱器如圖所示

連換熱器都沒了解透徹,還說自己是化工人?


將換熱管成排地固定在鋼架上。

熱流體在管內流動,冷卻水在裝置上方均勻淋下。

優點:熱流體在管內流動,冷卻水在裝置上方均勻淋下。傳熱係數大,故噴淋式換熱器傳熱效果優於沉浸式蛇管換熱器。

但是期要在露天放置,佔地位置大而且水容易濺到周圍環境,使用起來不方便。

c) 套管式換熱器


連換熱器都沒了解透徹,還說自己是化工人?


(如圖所示)由套管式換熱器是由直徑不同的直管制成的同心套管,並用U形彎頭連接而成。

因為管內管外流體流速較大。 冷、熱流體可以作純逆流,故而其傳熱係數大,傳熱效果好。常用的水伴熱就是一種簡易的套管式換熱器。

d) 管殼式換熱器

管殼式(又稱列管式) 換熱器是最典型的間壁式換熱器,它在工業上的應用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至今仍在所有換熱器中佔據主導地位。

連換熱器都沒了解透徹,還說自己是化工人?


管殼式換熱器主要有殼體、管束、管板和封頭等部分組成,殼體多呈圓形,內部裝有平行管束,管束兩端固定於管板上。

在管殼換熱器內進行換熱的兩種流體,一種在管內流動,其行程稱為管程;一種在管外流動,其行程稱為殼程。管束的壁面即為傳熱面。

為提高管外流體給熱係數,通常在殼體內安裝一定數量的橫向折流檔板。

折流檔板不僅可防止流體短路,增加流體速度,還迫使流體按規定路徑多次錯流通過管束,使湍動程度大為增加。常用的檔板有圓缺形和圓盤形兩種(如下圖所示),前者應用更為廣泛。

連換熱器都沒了解透徹,還說自己是化工人?


流體在管內每通過管束一次稱為一個管程,每通過殼體一次稱為一個殼程。

為提高管內流體的速度,可在兩端封頭內設置適當隔板,將全部管子平均分隔成若干組。

這樣,流體可每次只通過部分管子而往返管束多次,稱為多管程。

同樣,為提高管外流速,可在殼體內安裝縱向檔板使流體多次通過殼體空間,稱多殼程。

在管殼式換熱器內,由於管內外流體溫度不同,殼體和管束的溫度也不同。如兩者溫差很大, 換熱器內部將出現很大的熱應力,可能使管子彎曲,斷裂或從管板上鬆脫。

因此,當管束和殼體溫度差超過50℃時,應採取適當 的溫差補償措施,消除或減小熱應力。

補償方法:

在殼體上附有膨脹圈或者採用U形管換熱器和浮頭式換熱器。

連換熱器都沒了解透徹,還說自己是化工人?

固定管板式換熱器

當冷熱流體溫差不大時,可採用固定管板式換熱器。

它結構簡單成本低,但清洗困難,不適用於易結垢的流體和溫差較大的流體。

如果溫差不是很大,可採用帶有補償圈的固定管板式換熱器。

下圖為帶有補償圈的固定管板式換熱器。

連換熱器都沒了解透徹,還說自己是化工人?


連換熱器都沒了解透徹,還說自己是化工人?

浮頭式換熱器


連換熱器都沒了解透徹,還說自己是化工人?


如上圖所示為浮頭式換熱器,它兩端的管板一端可沿軸向自由浮動,從而消除熱應力。

而且整個管束可從殼體中抽出,便於清洗和檢修。

但是結構複雜,造價較高。工業上一般都使用這種換熱器。

連換熱器都沒了解透徹,還說自己是化工人?

U形管換熱器


連換熱器都沒了解透徹,還說自己是化工人?


如上圖為U形管換熱器,U形管換熱器的每根換熱管都彎成U形,進出口分別安裝在同一管板的兩側,封頭以隔板分成兩室。每根管可自由伸縮,與外殼無關。

從而消除熱應力,其結構比浮頭式換熱器簡單。

但管程不易清洗,使用有很大的侷限性只適用於潔淨流體。

e) 板式換熱器

板式換熱器是由一組長方形的薄金屬傳熱板片構成,用框架將板片夾緊組裝於支架上。

兩個相鄰板片的邊緣襯以墊片(各種橡膠或壓縮石棉等製成)壓緊,板片四角有圓孔,形成流體的通道。

連換熱器都沒了解透徹,還說自己是化工人?


板式換熱器和管殼式換熱器的區別:

a.傳熱係數高

由於不同的波紋板相互倒置,構成複雜的流道,使流體在波紋板間流道內呈旋轉三維流動,能在較低的雷諾數(一般Re=50~200)下產生紊流,所以傳熱係數高,一般認為是管殼式的3~5倍。

b.對數平均溫差大,末端溫差小

在管殼式換熱器中,兩種流體分別在管程和殼程內流動,總體上是錯流流動,對數平均溫差修正係數小,而板式換熱器多是並流或逆流流動方式,其修正係數也通常在0.95左右,此外,冷、熱流體在板式換熱器內的流動平行於換熱面、無旁流,因此使得板式換熱器的末端溫差小,對水換熱可低於1℃,而管殼式換熱器一般為5℃.

c.佔地面積小

板式換熱器結構緊湊,單位體積內的換熱面積為管殼式的2~5倍,也不像管殼式那樣要預留抽出管束的檢修場所,因此實現同樣的換熱量,板式換熱器佔地面積約為管殼式換熱器的1/5~1/8。

d.容易改變換熱面積或流程組合,

只要增加或減少幾張板,即可達到增加或減少換熱面積的目的;改變板片排列或更換幾張板片,即可達到所要求的流程組合,適應新的換熱工況,而管殼式換熱器的傳熱面積幾乎不可能增加

e.重量輕

板式換熱器的板片厚度僅為0.4~0.8mm,而管殼式換熱器的換熱管的厚度為2.0~2.5mm,管殼式的殼體比板式換熱器的框架重得多,板式換熱器一般只有管殼式重量的1/5左右。

f.價格低

採用相同材料,在相同換熱面積下,板式換熱器價格比管殼式約低40%~60%。

g. 製作方便

板式換熱器的傳熱板是採用衝壓加工,標準化程度高,並可大批生產,管殼式換熱器一般採用手工製作。

h. 容易清洗

框架式板式換熱器只要鬆動壓緊螺栓,即可鬆開板束,卸下板片進行機械清洗,這對需要經常清洗設備的換熱過程十分方便。

i. 熱損失小

板式換熱器只有傳熱板的外殼板暴露在大氣中,因此散熱損失可以忽略不計,也不需要保溫措施。而管殼式換熱器熱損失大,需要隔熱層。

j. 容量較小

是管殼式換熱器的10%~20%。i. 單位長度的壓力損失大 由於傳熱面之間的間隙較小,傳熱面上有凹凸,因此比傳統的光滑管的壓力損失大。

k. 不易結垢

由於內部充分湍動,所以不易結垢,其結垢係數僅為管殼式換熱器的1/3~1/10.k.工作壓力不宜過大,介質溫度不宜過高,有可能洩露板式換熱器採用密封墊密封,工作壓力一般不宜超過2.5MPa,介質溫度應在低於250℃以下,否則有可能洩露。

l.易堵塞

由於板片間通道很窄,一般只有2~5mm,當換熱介質含有較大顆粒或纖維物質時,容易堵塞板間通道。

看點

03

換熱器型號的識別


連換熱器都沒了解透徹,還說自己是化工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