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大古都-郑州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是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特大城市 、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 ,地处华北平原南部、黄河下游,居河南中部偏北,东接开封市,西依洛阳市,南与许昌市、平顶山市接壤,北隔黄河与新乡市、焦作市相望,介于东经112°42′—114°14′、北纬34°16′—34°58′。

郑州市总面积7446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底,下辖6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5个县级市,全市总人口988.1万人 。2017年郑州地区生产总值为9130亿元。 郑州市地处中原腹地,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位于中国地貌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交接过渡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中国八大古都-郑州

郑州是中国公路、铁路、航空、通信兼具的综合交通枢纽 ,是中国商品集散中心地之一,拥有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和中国最大的零担货物转运站。郑州商品交易所是中国首家期货交易所, 郑州航空港区是中国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也是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核心组成部分。

郑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为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历史上曾五次为都、八代为州,是“中国八大古都” 之一和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全市有世界文化遗产2项1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43项 ,拥有黄帝故里、商城遗址、天地之中等众多历史人文景观。

2017年1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复函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2017年,郑州市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中国八大古都-郑州

历史沿革:

上古时代,属九州中的豫州之域。

帝舜封禹于阳城(今登封)建立诸侯国夏国,为夏伯。后迁都于阳翟(今禹州)。 [28]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将天子之位禅让给禹。十七年以后,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丧结束,禹避居于阳城,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传说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王。在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即王位,国号“夏”。 [29-30]

商朝第十任君主,仲丁即位元年,都城亳(今商丘)遭遇河决之害,遂将国都自亳(今商丘)西迁于嚣(亦作隞;今郑州商城),商朝自此开始迁都。 [31-32] 仲丁二弟外壬仍建都于此。 [33] 仲丁三弟河亶甲自嚣(今郑州商城)迁都于相。 [34]

西周灭殷后,周武王将其弟叔鲜封于管(今郑州市管城区)建立管国,当时周朝在郑州地区的封国,除管国外,还有郐国、东虢国、祭国、密国等。西周灭亡后,平王东迁洛阳,是为东周。但此时周天子己名存实亡,代之是诸侯兴起、互相争霸兼并的局面,而新郑则在“‘乱世”之际,作为一个重要都邑而兴起,并开始成为郑州地区的政治中心。春秋初年,郑国向东迁都于新郑,国势强盛,在各诸侯国中地位显赫。韩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韩国灭郑国,将国都自阳翟迁至新郑。直到公元前230年秦国灭韩国,新郑作为郑、韩国都长达500多年。

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秦军攻入韩国,三川郡郡治洛阳,不久迁至荥阳,郑州市区所在的管邑隶属于荥阳下辖的京县。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又置颖川郡,郡下置新郑、苑陵(今新郑县东北),阳城(今登封县告城镇)等10县。

汉王二年(公元前205年),刘邦进占洛阳后,改三川郡为河南

中国八大古都-郑州

郑州二七塔

郡,于郡内新置密、成皋(今荥阳县汜水镇)、故市(今郑州市区北15公里)、中牟等县,并将新郑、苑陵二县划入河南郡。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到嵩山封禅,划地置崇高县,不久,又置纶氏县(今登封县颖阳镇),皆属颖川郡。东汉改河南郡为河南尹,将崇高县并入阳城县。今郑州市区所在的管邑隶属于汉高祖所封闫泽赤为侯国的故市县,至汉武帝刘彻元鼎五年(前112年),故市侯国被废,管邑划归中牟县。东汉以后,“管邑”之名逐渐为“管城”所代,依属中牟县。

魏晋南北朝时期,郑州地区战乱不断,郑州地区的行政建置变化较大,加之魏晋后改郡县二级制为州、郡、县三级制,使这一时期的建置变化更为复杂。前220年,魏将辖区分为13州,州辖郡,郡辖县。郑州地区所在的河南郡隶属于司州。西晋灭亡后,羯人石勒尽陷司、兖、豫三州之地,占据中原。之后200多年间,政权更迭频繁,战乱持续不靳。郑州地区先后为赵、冉魏、前燕、前秦、后秦、北魏、东魏、北齐、北周辖地,地当要冲的荥阳城遭严重破坏,日趋凋蔽。北魏统一北方后,置北豫州,州治武牢(今荣阳县汜水镇),并于公元493年将蒙旧县城(今古荥镇)迁至大索城(今荥阳老城)。时北豫州下辖荥阳郡、河南郡、阳城郡等郡。东魏天平元年(534年),在北豫州下置广武、荥阳、成皋三郡,三郡共辖荥阳、成皋、京等11县。北周灭北齐后,将北豫州改为荥州,州治成皋。这一时期,管城(今郑州市管城区)一直隶属于中牟县。

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81年建立隋朝,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中国八大古都-郑州

郑州风景

。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实行州、县二级制,并将荥州改名为郑州,郑州作为州一级行政区名称,开始用指于今郑州地区(公元549年,东魏孝静帝将颖州改名郑州,谓最早的郑州,但州治在颍阴县(今许昌市魏都区)。开皇十六年(596年),隋改郑州为管州,州治自成皋移至管城,管城也于是年从中牟分出单独为县。因此开皇十六年(596年)可作为以管城为郑州地区政治中心时期的开始。隋大业二年(606年),管州复称郑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进兵据武牢,平王世充,将郑州一分为二,密县、荥阳等5县归郑州,州治武牢。贞观元年(627年),又废管州及须水县,属县复入郑州。贞观七年(633年)“自武牢移郑州理所于管城”,此后一直到明初,郑州治所均设于管城县。

五代时期,郑州辖管城、新郑、荥阳等7县,后梁时将阳武划归开封府,后晋时将中牟划归开封府。管城作为郑州地区的政治中心,至唐代开元年(713-741年)以后,达到了经济鼎盛时期。

北宋时期,公元960年,北宋朝建立,定都东京开封府,郑州属京畿路。皇祐五年(1038年)京畿路所辖的曹州、陈州、许州、郑州、滑州被定为辅郡。熙宁五年(1072年),宋朝废郑州建制,“以管城、新郑隶开封府,省荥阳、荥泽县为镇入管城”。元丰八年(1085年)又复置郑州,下辖管城、新郑、荥阳、荥泽、原武5县。崇宁四年(1105年),改开封府为京畿路,并于京畿四面置四辅郡,郑州为西辅,此后,郑州作为宋代四辅郡之一,处于重要的地位,“西辅”也一度成为郑州的别称。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灭亡,金国占据中原,郑州所辖的新郑县被划入钧州,孟州汜水县划入郑州,郑州隶属南京路。

元初将新郑县划归郑州,郑州属汴梁路。至元二年(1265年),新郑、密县改属钧州,荥泽、原武划归开封府。郑州仅领管城、荥阳、汜水、河阴4县。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全国地方建置进行改革,实行省、府(直隶

中国八大古都-郑州

州)、县三级制,管城县裁入郑州。时郑州虽仍领有荥阳、荥泽、河阴、汜水四县,但却是作为属州(县级)。同中牟、新郑、密县同隶属于开封府。

清承明制实行省、府(直隶州)、县三制,郑州在清代曾两次升为直隶州。第一次是在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直隶州,直接隶属于河南省,雍正十二年(1734年)仍隶于开封府。第二次是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升为直隶州,直到1913年改州为县。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后,河南省行政区划分为4道、9府、1直隶厅、5直隶州、5散州和106县。郑州直隶州归属于开归陈许道。

民国二年(1913年)2月,全国统一将府及直隶厅、直隶州、散厅、散州治所皆改为县,郑州直隶州改称郑县,改开归陈许道为豫东道。民国三年(1914年)6月,豫东道改称开封道。民国十一年(1922年)4月,郑县辟为商埠。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在全国废除道一级行政建制,实行省县两级制,郑县直属河南省管辖。民国十七年(1928年)3月18日,河南省国民政府析郑县城区置郑州市。民国二十年(1931年)1月13日撤销郑州市,仍为郑县。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8月开始,国民党南京政府陆续在各省分区设置了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代表省政府监督所辖各县、市。河南省划为11个行政督察区。第一行政督察区管辖郑县、中牟、密县、新郑、广武、荥阳、开封等13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郑县。民国三十年(1941年)底,全省改划为13个行政督察区,第一行政督察区的通许县划归第十二区,其余不变。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9月,河南全省改划为12个行政督察区,第一行政督察区管辖范围不变,但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由郑县移至新郑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4月,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重又迁回郑县。

1948年10月郑州解放后,在郑县城区设立郑州市,直属河南省领导。

1953年2月,郑县撤消,其辖区划归郑州市及新郑、中牟2县。

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政府由开封迁往郑州,郑州市从此成为河南省省会。

交通运输概况:

郑州是中国公路、铁路、航空、信息通信兼具的综合性交通 枢纽。陇海铁路、京广铁路在该市交汇,107国道、310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和连霍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与国内外30多个城市通航。郑州还拥有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郑州北站和中国最大的零担货物转运站郑州货运东站以及全国唯一运行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十字枢纽站郑州东站,截至2012年,该市有一类航空、铁路口岸和公路二类口岸各1个,货物可在郑州联检封关直通国外。

中国八大古都-郑州

郑州交通

铁路

郑州被称作“火车拉来的城市”,清末朝廷大臣盛宣怀勘察卢汉铁路时,将郑州站辟为甲等火车站,直接影响了郑州近现代的发展进程。陇海、京广线的十字交会,让郑州一直处于全国铁路交通枢纽地位。郑州境内有陇海铁路、京广铁路、京港高铁、郑西高铁、郑徐高铁、郑渝高铁(京昆高铁)、郑合高铁(京福高铁)等多条铁路干线交汇,拥有郑洛城际铁路、郑许城际铁路、郑开城际铁路、郑焦城际铁路、郑平城际铁路、郑新城际铁路、郑州至新郑机场城际铁路等城际铁路线。郑州还建有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郑州北站和中国最大的零担货物转运站郑州货运东站。

中国八大古都-郑州

公路

郑州是中国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京港澳高速北达北京,南至广州、香港等地,连霍高速西到西安、乌鲁木齐等地,是中国公路运输的中心城市。 [11]

截至2011年,郑州市境内有国道4条,分别是G107线、G207线、G220线、G310线;省道9条,分别是S102线、S103线、S223线、S232线、S237线、S314线、S316线、S321线、S323线。郑州公路管理局养护公路里程769.242公里,其中:一级路55.501公里、二级路632.763公里、三级路69.115公里、四级路11.863公里。

航空

1956年,郑州航站建立,1997年8月28日,河南省政府、郑州市政府和国家民航局联合投资新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简称郑州机场),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E级。2007年深圳航空和美国最大的支线航空公司——梅莎航空集团、美国山岳信托公司共同出资5亿元组建的鲲鹏航空于2007年9月2 8日正式开航,2011年11月21日,国家发改委批准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工程按满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29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的目标设计。截至2014年4月,郑州机场已开辟航线147条,国际和地区客运航线15条,全货运国际航线20条,已基本形成通达中国主要城市和欧美亚的航线网络。 2015年12月底,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7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突破40万吨。

中国八大古都-郑州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

地铁

郑州地铁是郑州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覆盖郑州中心城区、航空港区、东部新城、南部新城、西部新城,以及新郑、新密等地区,地铁建设分为起步、发展、成熟完善3个建设阶段。

2013年12月28日,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通车运营,这标志着郑州成为中原第1个、中部第2个、中国大陆第17个开通地铁的城市。

2016年3月,郑州市城乡规划局公示了《郑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2015—2050)方案》。规划显示,到2050年,郑州市将有轨道交通线路21条,包括中心城区8条(1号线-8号线)、外围组团5条(9号线-13号线)、市域快线8条(14号线-21号线),总里程达945.2公里,车站503座。

截至2016年8月,郑州地铁有2条运营线路,运营车站36座(换乘车站分别计数),运营里程46.85公里。

中国八大古都-郑州

公交

郑州市有城际公交、城市公交、都市区公交和旅游公交四种公交类型,到达城区各处。郑州至开封、焦作、许昌、新乡多个地市开通了城际公交线。

截至2014年底,郑州公交拥有各种运营车辆6297台,折合8289标台,运营线路295条,线路总长度4652公里,年运送乘客达10亿人次。

2009年6月,郑州快速公交(BRT)投入运营,首期工程有二环路一条主线,还包括连接郑东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8条支线,总长140.5公里。

中国八大古都-郑州

郑州BRT

历史文化

市花

月季,直立灌木,高1-2米;小枝粗壮,圆柱形,近无毛,有短粗的钩状皮刺或无刘。花几朵集生,稀单生,直径4-5厘米;花瓣重瓣至半重瓣,红色、粉红色至白色,倒卵形,花期4-9月,果期6-11月。1983年3月21日,在郑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月季花被确定为郑州市的市花。

中国八大古都-郑州

市花市树

市树

法桐,又称三球悬铃木,落叶大乔木,高达30米,树皮薄片状脱落;嫩枝被黄褐色绒毛,老枝秃净,干后红褐色,有细小皮孔。2007年12月14日,经郑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32次会议审议,决定以法桐作为郑州市市树。

方言

郑州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郑开片,是居住在市区的大多数人中通行的地方话。郑州市区方言内部略有差异,大致可分为新老两派。老派分尖团,口语中儿化音、u化音较多,新派不分尖团,儿化音向北京音靠拢,u化音明显减少。老派主要分布在管城区,即原城关所在地,新派主要分布在金水、中原、二七等区。

戏曲

郑州地区的戏剧剧种以豫剧、曲剧、越调影响较大,其中豫剧与京剧、评剧、越剧并称为中国四大剧种。郑州的戏曲氛围浓厚,早在20世纪初,郑州火车站附近的老坟岗汇聚了坠子、相声、评书、戏法、戏曲和拉洋片的艺人,后来,郑州市内各大公园和文化宫成为戏曲爱好者活动的主要场所。

中国八大古都-郑州

豫剧表演

非遗

截至2016年10月,郑州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传承人4人;省级非遗59项,传承人26人;市级非遗185项,传承人149人。已公布五批市级项目,三批市级传承人。其中,少林功夫、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超化吹歌、巩义小相狮舞为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中国八大古都-郑州

饮食

郑州人的主食以面食为主,面食中又以白面(即小麦面)食品为主,粗粮面只作为营养搭配和调剂口味,需求量较小。常见的面做食品有馍(馒头)、菜馍(又叫菜蟒或菜龙)、油卷、包子、烙馍、油饼、菜盒、烧饼、油条、炸菜角等等。郑州人特别喜欢吃面条,面条的种类很多,有汤面条、捞面条、炸酱面条、卤面条、炒面条、牛羊肉烩面条等等。郑州人的副食即佐餐菜肴主要有五大类:肉菜类、青菜类、食用菌类和豆制品及蛋类。

中国八大古都-郑州

郑州烩面

著名人物

黄帝

五帝之首,中华人文始祖。禹姒姓,名文命,夏后氏首领。

管仲

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军事家。

弦高

春秋时期郑国商人,曾机智用计骗了秦军,为救国做出了贡献。

子产姓公孙

名侨,字子产,春秋时期郑国人,政治家和思想家。

列子

东周郑国圃田人。战国早期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

韩非

也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人,韩王室诸公子之一,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陈胜

字涉,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

张良

字子房,战国晚期韩国人,汉初三杰之一。

汉文帝刘恒

出生于河南郡成皋县(今荥阳市)。 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西汉第五位皇帝。汉文帝在位时,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

潘安

即潘岳,字安仁,巩义人,西晋著名文学家。

杜甫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巩义人,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

白居易

中唐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新郑人。

李商隐

字义山,晚唐著名诗人,荥阳人。

李诫

字明仲,新郑人,北宋著名建筑学家。

周必大

字子充,一字洪道,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高拱

字肃卿,号中玄,中国明代嘉靖、隆庆时大臣。

史可法

明朝人,字宪之,号道邻。

城市荣誉

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文明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城市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最高的十大城市第七位

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017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

2017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第一批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验收城市

2018畅游中国100城

中国联通5G试点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