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IM:1918年大流感對我們的啓示

今年是1918年流感大疫情的百年紀念,這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流感疫情。根據最近發表在《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的綜述性文章,通過關注並分析其嚴重性背後的人體,病毒和社會因素的新研究,提供經驗用於未來疫情中生命的挽救。作者稱,雖然當今世界比100年前準備更加充分,但人口統計學變化,抗生素耐藥性和氣候變化將為下一次流感病毒大流行的嚴重程度帶來不確定性。

“自1918年以來,我們已經看到另外三次流感大流行:1957年的'亞洲'流感,1968年的'香港'流感和2009年的'豬'流感。雖然比1918年的大流行病更溫和,但這些都凸顯了流感病毒帶來的持續威脅對人類健康,“墨爾本大學Katherine Kedzierska教授等人說道。


FCIM:1918年大流感對我們的啟示


(圖片來源:Kedzierska, Van de Sandt and Short)

“就像1918年的大流行一樣,未來爆發的嚴重程度將取決於病毒,宿主和社會因素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Doherty研究所的Carolien van de Sandt博士補充道。 “瞭解這些因素對於流感大流行的準備至關重要。”

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感染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造成5000萬人死亡。許多人丟掉了生命,而其他人只表現出輕微的症狀。

“我們總是想知道為什麼有些人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毒感染而其他人則死於這種疾病,”Kedzierska說。為了調查這一點,作者等人回顧了大量的流感研究。

大流行病嚴重程度的一個解釋是病毒株本身。一些研究表明,1918年的病毒可能擴散到呼吸道以外的其他組織,導致更廣泛的損害。此外,該病毒具有突變,使其更容易在人類之間傳播。

“氣候變化會影響流感病毒和鳥類遷徙模式的動物宿主。這可能會將病毒傳播到新的地方和更廣泛的鳥類物種,”van de Sandt說。

作者將公共衛生視為另一個重要因素。 1918年,患有營養不良和基礎疾病(如結核病)的人更容易死於感染。這在今天仍然具有現實意義:氣候變化可能導致作物損失和營養不良,而增加抗生素耐藥性可能會使細菌感染變得更加普遍。未來的流行病也將面臨肥胖的挑戰,肥胖會增加死於流感的風險。

人口統計數據也發揮了作用。奇怪的是,1918年受影響最嚴重的群體之一是年輕人。研究人員認為,由於之前接觸過其他病毒,老年人對1918病毒株具有更強的免疫力。然而,鑑於季節性流感通常會導致人口老化,現在人口老齡化可能是未來任何流行病的另一個挑戰。

“在未來大流行期間提供緊急疫苗應考慮到不同年齡組,病毒和宿主因素,”Kedzierska說。

如果今天發生類似的大流行,科學家估計死亡人數可能高達1.47億。雖然不可能知道下一次流感大流行何時或如何出現,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 - 未來的流行病將不會像1918年的大流行那樣,但它仍然有教訓我們。(生物谷Bioon.com)

資訊出處:Lessons from the 1918 flu pandemic, 100 years on

原始出處: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 DOI: 10.3389/fcimb.2018.00343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