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手記——當山東聊城的這位重症監護室醫生遭遇「重症」流感

早晨,聽到了窗外幾個鳥的叫聲,嘰嘰喳喳,聲音裡帶著歡快,像是憧憬著未來,外面已非常明亮,推開窗,一股清晰夾雜有溼漉漉的氣味,小樹滋潤,直直向上,帶有滿滿的活力。昨夜下了小小一場春雨。

這是七天來我第一次感受到早晨的美好,過去的七天,迷迷糊糊,像一場夢,作為重症醫生的我遇到了“重症”流感,持續發熱、頭疼、不可控制、不可預知成為這幾天的主色調。

同學幾個例行的過年聚會,我

醫者手記——當山東聊城的這位重症監護室醫生遭遇“重症”流感

圖文無關

不能參加,電話給我:“你這看重症的專家,流感還敢惹你?!”

是的,惹了,在這場拉鋸戰中,現在我還能回頭輕鬆地寫下這些文字,是病毒輕輕揮了揮手,並不是重症醫生能在哪裡。

流感不是普通感冒,100年前,有明確記錄的西班牙流感,波及全球,死亡近4000萬人,之前有,之後也從未中斷,這幾個月又是高峰,由流感導致的一系列問題,各醫院爆滿,在ICU,流感造成的重症使大家身心俱疲,有歡喜更有痛心。

佛學上講因、緣、果,有原因,有必備的過程,才可能有結果,流感也是這樣,我們說是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歸根結底是人,就現階段而言,因、緣都不缺,我們是否能成為那個流感開花的土壤,也是好自為之了。

下面是最常見的流感轉歸圖:

康復⇔流感⇔肺炎⇔呼吸衰竭⇔機械通氣⇔ECMO(一種體外心肺支持技術)⇒OVER

流感絕大多數處在藍區,而一旦邁入紅區,就進入了ICU的範疇,我們每天都有面對,當然,大家都很討厭黑區。

一旦揹負流感,站在十字路口的我們,或左或右,或蘭或紅,究竟走到哪個方向,有時還真不能左右。

前一段時間有篇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看的人很多,流感的老人最終走到了黑區,作為家屬,有些後悔和埋怨,甚至有醫生髮文說某些治療環節的不足,然而,有些疾病,就像這次流感,並不是你一開始就去了醫院,一開始就到了大醫院,一開始就給予了所謂的正確治療,結局就一定不一樣,這是醫學的無奈。

認識這些才更能體會預防的重要。

醫者手記——當山東聊城的這位重症監護室醫生遭遇“重症”流感

平時好希望一個人能不被打擾地長長地待著,甚至只是傻傻地坐著躺著。流感找到了我,這次倒是有了時間,卻沒了心情,多的只是不舒心,不順眼。

你說,發熱了,該不該降溫?專家說,感染導致的發熱,是機體的一種保護性反應,給治病微生物製造不利的生存環境,除非高熱,通常不用降溫,我們還在一次全國年會上做了專題講座,但是,作為病人,可不這麼考慮,發熱的難受使很多原則失去意義,只要不難受,哪管得了那麼多,何況,不發熱了,精神好了,能吃點東西喝點水,不也是一種好事嗎?該不該降溫,作為病人的我,是想降的,每每看到體溫表到了38°C以上,就忍不住看看邊上的退燒藥。

退燒藥也真是磨蹭,好長時間還看不到效果,醫生說,降溫速度不能太快,尤其是老年人,發熱中的我可是覺得越快越好。我聽說小兒高熱時,中醫上有一種指尖放血療法,記得小時候我也用過,成人是否也有這種方法呢?反正我感覺發熱時太陽穴血管突出,腳心尤為脹熱,就像燒開的水,熱氣無處釋放,很想用一根針刺破此時此處的血管,自我感覺很快能好,但終究沒有成行。

現在的家用體溫表也真是,多少年不變,可缺點真多,測量要那麼長時間,看個結果,抬起沉重的頭,對著刺眼的陽光,捏著一頭,轉了N圈,也沒看清,要是獨居老年人,那可怎麼辦?!最可惡的是,試完後還要甩到正常,每甩一下,都伴隨著難說的頭疼,甩過N下之後,晃晃呼呼的水銀柱離底部還有很遠。

說起發熱,就不得不說寒顫,兩層被子蓋著,還蜷作一團,瑟瑟發抖,中醫上說這是“惡寒”,真是形象。說來也怪,我每次的寒顫並不一樣,有時是單純後背,有時是一側肢體,有時是全身,不知道這些寒顫有什麼區別,還是要拿病人開心取樂。不知怎地,腦子閃現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不同的風吹來,帶來了不一樣的景緻。

…………

毫無疑問,按照指南,按照經驗,按照……,除去抗菌素,西藥、中藥,“該用”的都用了,時間也夠早,而病情不但沒有好轉,還在逐漸進展,持續發熱不退,連兒子都看出來了,老婆也催促到醫院檢查,我倒覺得很沒必要,檢查什麼,會有什麼結果,不用檢查我也清楚,用藥不好,只是這次病毒的特點,檢查了又能怎麼樣呢?也不會改變治療方案!這大概就是醫生得病的感覺,重症醫生可能更狠,入他“法眼”的病不多。

如果家人像我這樣,我會輕鬆地告訴他,放心,對症治療就行,過幾天就會好的,這是自限性疾病。事實上,絕大多數就是這樣。而假設是正常就診的病人,醫生會告訴你或你的家人可能出現的風險,並做相應的檢查,甚至建議住院觀察,你花了不少錢,大多時候沒有異常的好了,這時,你該感謝醫生的負責,為沒有併發症感到慶幸?還是抱怨指責“小小的”感冒花的“冤枉”錢?

有時我也在想,五天了,持續發熱,這個不好,目前我還在流程圖的藍區,是否會像我的病人一樣邁入紅區,誰知道?那就看我的造化了,想想還挺樂觀,即使到了紅區,看看我們的搶救成功率,還是很有希望的,就是到了ECMO的地步,反正今年幾例都成功了,只是又辛苦了大家。

“你別給自己看病了!”在老婆的一再催促下,晚上九點到了醫院。也是,白天在家躺了一天,如果再這樣,一晚上不知道怎麼度過,已經燒了6天,頭疼越來越重,不願意吃喝,看著一切都不順眼,到科裡來是否會好些呢?

我給值班醫生說,你看著辦吧。

血常規、C反應蛋白、生化分析、顱腦CT,胸部CT,不知道這些檢查開給其他病人,是否又要暗罵大夫黑心,而這些就是評估目前病情的最基本檢查。結果提示:典型的病毒感染特點,炎症反應還挺厲害,好在肺裡很好,腦子也不差,有點水腫(腦子進水,可能是頭疼的原因之一),低鈉血癥126mmol/L (正常135-145mmol/L )。真是可笑,這麼低的鈉,出現在了重症醫生身上。

補鹽、脫水,隨著一隻止疼藥物推入,感覺一股熱流順著血管遍佈全身,不再頭疼,不再寒冷,身體悠悠下沉,快到谷底,猛然睜眼,恍惚中看見周圍的人都笑著聊天……

回到家,已是凌晨三點,之後就沒再找事,這算是好了。不知道為什麼好的這麼突然。

周圍又開始變得明亮,充滿生機。

迷迷糊糊的一個年假,迷迷糊糊的病了,迷迷糊糊的好了,對病,對病人,對醫學,好像更清醒了些。

1、醫生和病人對病的理解角度不一樣,醫生更多的理性,病人更多的感性,醫生要多理解病人的焦躁難受,病人要多理解醫生的苦心和無奈。

2、醫學很多時候是無能為力的,即使面對大家認為的“小感冒”,病小不小,都是相對而言,不是你我給它的界定。

3、所謂的“小病”花的“大錢”,大部分是為減少你可能出現的意外買單,可能你最終並沒有意外,但並不能就此否認之前的努力和周全,生命無價。

4、很多時候不是醫生不想給你個明白答案,實際上他自己也不知道哪個答案更好,大概(Probable)、可能(Possible)、期望如此(Prospective),這是醫學上的 “3P” ,也是醫學的不確定性。

5、病情的複雜和醫學的侷限提示我們:犧牲一方,單純迎合另一方的作法欠妥,是堂而皇之的不負責任,真正的好是雙方共同努力,共同承擔。

6、醫學上有預防、篩查、治療、宣傳四個環節,或稱為“四環”理念,科教意義上的宣傳上做的太少,無知產生不解和誤解。

該過去的一定會過去,隨著春風漸起,細雨瀝瀝,病毒會緣盡而散,流感就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