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彈到底有多恐怖?

期雨


參考太陽,不過太陽是受控的核聚變,氫彈是不受控的核聚變,反應的能量即刻釋放出來。氫彈一般的引爆方式是原子彈的核裂變爆炸引發的能量壓縮誘發核聚變,這種方式造成的核爆中心溫度高達1千萬至2千萬攝氏度,足以熔化一切,與太陽的核心溫度相當,你說恐怖不?

就拿1961年在新地島試爆的沙皇炸彈(大伊萬)來說吧,當量為5000萬噸的氫彈,於距離地面4.2千米的高度引爆。巨大的蕈狀雲高度約為60千米,寬度約為40千米。

爆炸產生的火球半徑長達4.6千米,在1000公里外的居民都可以看到這個亮瞎鈦合金狗眼的火球,單說1000公里可能覺得不知道多遠,拿北京到廣東的距離來看,北京-廣東,直線距離差不多是2000公里,現在有了大概了吧。

爆炸產生的火球光芒可以讓遠在220公里外的人們感受到刺眼的疼痛,如果不及時迴避,有可能造成眼部疾病,甚至是失明。220公里,汽車在高速公路上快速行駛,也得行駛2小時多。

原本計劃當量是1億噸,由於擔心後續影響較大,於是縮減為5000萬噸,可見,核爆特別是氫彈爆炸的威力不容小覷,可要比百年多以前的火炮威力大得沒影了。

你說,這種武器能天天試驗嗎?顯然不能呀。


一枚遊戲科幻迷


圖注:美國第一顆氫彈試爆時的景象

原子彈威力大不大,美國當初匆匆趕製的,技術上還不是很成熟,爆炸當量只有一萬多噸的初代原子彈,就能把日本一個城市炸個稀巴爛,死傷十數萬人,並遺毒幾十年。

對於氫彈來說,上面這種威力的原子彈,只能用來擔任核扳機,成為氫彈核聚變反應的啟動器,可想而知氫彈的威力有多大。一般來說,原子彈的爆炸威力二三十萬噸當量就到頭了,因為裂變反應靠的是中子轟爆原子核,而中子的數量是有限的,能同時發生反應的核裝料有限,大部分核元素實際只提供“中子流”而已,所以再大就是浪費核材料了,得不償失。而氫彈的爆炸威力是沒有上限的,因為聚變反應的本質是核融合,體積被極限壓縮,核裝料可以充分反應,所以只要手上的核材料夠多,就能持續增加威力。比如說,蘇聯就搞出過設計當量1億噸的氫彈,只是這個爆炸威力太誇張了,最後試驗的時候,蘇聯科研人員怕威力太大引發地質災害,勸說赫魯曉夫把當量下調到5000萬噸。即便是威力只剩下一半,最後核爆的時候,也把所有人嚇了一跳。這個網上能找到視頻和相關的紀錄片,看完就會對氫彈的威力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圖注:氫彈爆炸形成的蘑菇雲

此外,氫彈並不是沒有國家敢試驗,擁有氫彈的五大常任理事國都試爆過氫彈。美國在1952年就爆了第一顆氫彈,當量1000萬噸,次年蘇聯也爆了其研製的第一顆氫彈。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爆炸當量300多萬噸。1968年,法國也試爆了氫彈,當量200多萬噸。現在這幾個核大國之所以沒再進行核試驗,是因為各類型核彈已經研製完成,且積累了足夠多的試驗數據,最重要的是具備了計算機模擬核試驗技術,不需要進行爆炸試驗,就能完成相應的設計工作。


兵工科技


說氫彈到底有多恐怖,不如說核聚變到底有多恐怖,其實我們每天都在感受著核聚變的威力,這隻要抬頭看看天上的太陽就知道了,它的內部時刻都在發生的核聚變,爆發出巨大的能量,每秒鐘的光熱輻射就相當於同時引爆80多億顆廣島原子彈,所以雖然它距離我們1.5億公里,然而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在靠它生存,夏天它能把柏油馬路曬出七八十度的高溫,我們如果在大太陽底下曬半小時,肯定會把皮膚曬傷。




氫彈就是以核聚變的方式釋放能量的,它大多采用氘核聚變,據說即便是小型化的氫彈,同等重量的原料氫彈也是和原子彈能量的十倍,而且氫彈多是大當量的核彈,在氫彈剛出現的時候,其內部實際上都包含一顆原子彈,這個原子彈只是起到引信作用,它的爆炸產生的高溫高壓才可以引發氫彈的爆炸。

原子彈做到大型化不容易,迄今為止原子彈的核爆最大當量是1974年美國的“國王”實驗中爆炸的原子彈,約為50萬噸tnt爆炸當量,然而氫彈做到小型化就不容易,因為它不像原子彈那樣容易引爆,所以氫彈多是大當量核彈,迄今為止最大的氫彈就是前蘇聯試驗的大伊萬氫彈了,其核爆當量為5000萬噸tnt,是整個二戰中使用的所有彈藥的十多倍,包括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扔下的兩顆原子彈,其爆炸衝擊波橫掃上百公里,而發出的次聲波則圍著地球跑了好幾圈。



氫彈爆炸之後會有光熱輻射,x射線輻射,中子輻射,衝擊波、次聲波等等,每一種都是很恐怖的殺人方式,但願這個東西永遠不會用於戰爭中。


科普大世界


原子彈和氫彈一樣,都是核武器,不過原子彈是第一代,氫彈是第二代。至於原理,就不贅述,畢竟這種物理學上的東西,可能很枯燥,我們只需瞭解它有多大威力就行了。另外,怎麼沒有國家進行試驗?
以1945年8月美國投到日本廣島的那顆“小男孩”原子彈為例,爆炸威力約為1.4萬噸TNT當量,而長崎的那顆,約2萬噸。
再看氫彈。
1951年5月,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恩尼威托克島試驗場進行歷史上首次氫彈原理試爆。爆炸當量達22.5萬噸TNT,威力遠超二戰原子彈。
1953年8月,蘇聯宣佈氫彈試驗成功,當量40萬噸TNT。
1954年3月1日,美國的第一顆大威力氫彈在比基尼環礁試驗成功。預測當量600萬噸,實際當量高達1500萬噸TNT。題話外一句,比基尼泳衣由此聞名……
可見隨著技術的進步,氫彈的威力也是直線飆升。再看咱們國家。
1966年12月28日,中國在羅布泊成功進行氫彈原理試驗,當量3兆噸TNT……
兩年後,1968年8月,法國也試爆了其第一枚氫彈,爆炸當量2.6兆噸,成為世界上第5個試爆氫彈的國家。
有報道稱,1961年10月30日,一架圖-95轟炸機在北極新地島群島投下了“沙皇氫彈”,美國地震局測到的爆炸震級相當於5級地震、將整個亞歐大陸向南推移了9毫米……
所以,氫彈的威力可見,如果打仗使用氫彈,大家都別活了……

復興軍事


氫彈,即利用核聚變原理的核武器,又稱為熱核武器,在核武器劃代上,屬於第二代核武器。

第一代就是裂變原理的槍式核彈和內爆式核彈。第三代就是中子彈。

氫彈,即熱核武器,也是冷戰時期美蘇裝備數量最多的核武器。當年美蘇的氫彈是普及到師,也就是說每一個師都有師屬核武器。

為何?因為熱核武器可以調節當量,實際使用時當量可在一個較大範圍內進行調整,這樣根據實際情況可以有效使用,避免產生過大的爆炸範圍造成不必要的誤傷。

實際上,對於中美俄這種核武器技術成熟的大國,使用的基本都是氫彈,為何?因為相比於原子彈,氫彈可以調節其當量,原理也不復雜。

氫彈的引爆條件需要使用原子彈爆炸產生的高溫來獲得。所以對於可調節當量的核武器而言,最低當量就是其原子彈引信爆炸的當量。最高當量就是核材料完全聚變爆炸產生當量。

另一方面,核聚變的材料是輕原子,很容易獲得。而核裂變的材料是鈾這樣的重原子材料,非常珍貴。所以使用聚變+裂變的模式,就能提高核武器的性價比。

所以實際的情況是,中美俄這樣的大國玩氫彈,而只有巴基斯坦印度這樣核技術相對落後的國家才玩原子彈。

那麼為啥不玩中子彈?首先,中子彈不能立即致死,中子彈屬於通過瞬間的高強輻射造成生物器質性衰變以致死的殺傷原理,一般來說,中子彈的起效時間在12個小時左右,而且對非生物體沒有任何殺傷力,所以中子彈雖然貴為第三代核武器,但是實際卻沒什麼裝備。


白虎堂


當今世界擁有氫彈的國家,是五個常任理事國,即中美英法俄。蘇聯在1953年8月研製中第一顆氫彈,當時只有40萬噸的當量。美國於1954年3月,研製出第一顆氫彈,預測當量600萬噸。英國在美國的幫助下,在1957年5月,也成功研製出了氫彈。1966年12月28日,中國30萬噸當量的氫彈,研製成功,第二年,也就是1967年,中國用飛機空投了一枚330萬噸當量的氫彈。法國在1968年,也擁有氫彈。幾十年過去了,五大常任理事國,只有中國還擁有30幾枚氫彈。氫彈有多大威力呢?我們舉個例子,在二戰時,美國用飛機往日本的廣島和長琦投下了兩顆小孩原子彈,當時原子彈的當量只有2萬噸,就讓讓本死傷幾十萬人,差點滅國,而中國最大的氫彈當量為500萬噸TVT,基本相當於250顆原子彈。如果中國往日本投下兩顆這麼大的氫彈,日本就滅國了。



烈熱中的太陽


氫彈到底有多恐怖?

沒有實驗過的氫彈不叫氫彈!光有氫彈的理論模型是不行的,即使“天河二號”也無法徹底模擬超氫彈內部的熱核聚變的過程,幾大氫彈的擁有國也是待到核試驗取得足夠的數據後,才宣佈全面停止核試驗,否則沒有足夠數據支持的理論模型是不會達到想要結果的!

這是中國第一顆氫彈試驗的動態圖,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擁有氫彈的國家都是試驗過的,而且毛子還試驗了全世界當量最大的氫彈,當量超過1億噸,只是理論模擬後認為其影響超過無人區,因此減少當量到5000萬噸.....要不然現在最大氫彈的當量可是一億噸哦!!

這個總質量27噸的變態熱核武器才配得上毛子這個北極熊的綽號,這是全世界擁有過的威力最大的武器,當然不是因為別的國家造不出,而是如此威力的武器實在是不太有使用的機會,而且其27噸的總重連載機都不太好找,即使有也是慢吞吞的巨型轟炸機,還沒飛到目標上空就已經被擊落了哈!!

可能各位對氫彈與原子彈的結構上了解並不是十分清楚,簡單說明下,原子彈使用核裂變材料在獲得自由中子裂變並釋放出多個自由中子引發鏈式反應,這就是原子彈(也稱裂變彈)的原理,一般原子彈都有一個臨界質量,超過臨界質量的話,其本身即可發生鏈式反應,因此原子內的塊狀裂變裝藥是分開安置的,在起爆時將各塊裂變裝藥聚合到一起引發裂變!因此這裡有兩個問題,一是各塊裝藥都不能超過臨界質量,二是塊狀結構複雜會導致起爆時的參與裂變的材料比例過低而影響威力!因此原子彈的威力通常都不會太高,一般幾十萬噸到頂了!因此阿湯哥新片中的500萬噸鈈彈是不存在的哦!!

而氫彈則不存在這個限制,但氫彈需要原子來引爆以達到輕核聚變的過程,因此能玩氫彈的必須先在原子彈上面畢業了才行,但問題是原子彈爆炸到氫彈引爆,這個時間應該是微秒計算的,如何在被原子彈炸散前讓儘可能多的輕核材料參與聚變是一個問題,而且如何讓原子彈的能量集中起來是另外一個問題!解決了這些問題之後,如何小型化將是更為嚴重的問題,否則數十噸的總質量的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熱核聚變裝置!當然這些在大師面前這些都不是問題,美國人是一次次爆出來的,我們天朝的大師級人物于敏老爺子拿支筆算算就OK,所以上面動圖天朝的第一顆實用氫彈只有8噸,當量330萬噸,當然另有資料認為中國的第一顆實用氫彈遠小於這個數字,我們不用較真,第一顆實用氫彈就是空投這種方式的技術起點是極高的,當時的戴高樂聽聞中國空投氫彈成功就對法國的氫彈研發團隊大發雷霆.....當然這又是另一個“中國人能搞的我們為什麼搞不出”最早版本的故事了!!

儘管我們現在對萬噸這種概念已經不再驚訝,據資料顯示,美國在二戰期間所消耗的炸彈約為210萬噸,在整個朝鮮戰爭期間總共投送了63.5萬噸炸彈,在1965-1973的整個越戰前後期在南北越總共消耗470萬噸炸彈.....

天朝的第一顆實用氫彈當量即超過330萬噸,毛子的沙皇炸彈更是超過5000萬噸.....想象下一場世界級的戰爭會是如何的一個場面,也許正如某人所說的“我們可能不知道下次戰爭用什麼武器,但下下次肯定是用石頭”!!

今天剛好是我們第一顆原子爆炸的紀念日,非常感謝為我們付出汗水甚至生命的老一輩科學家、工作人員們艱苦卓絕的工作,有了他們的努力讓我們有了仰仗.....願我們的世界在未來不再有戰爭!!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1961年10月30日蘇聯在新地島群島引爆了有史以來最牛掰的核武器“大伊萬”,TNT當量5000萬噸,相當於美國投放日本的4000倍。

原計劃蘇聯把大伊萬設計為1億噸的TNT當量,但是赫魯曉夫害怕爆炸後的核塵埃和其他影響會牽扯到國際糾紛,所以把當量縮減到一半,1961年10月30號上午11點,蘇聯空軍引爆了大伊萬,爆炸產生的火球高達4600米,超過引爆的高度,火球迅速席捲地面,在1000公里的地方都能看到,產生的冠狀雲寬40公里,高60公里,比珠穆拉瑪峰高7倍,產生的熱風讓170公里外的人受到3級燒傷,產生的閃光能讓220公里的人眼睛劇痛甚至失明。芬蘭都感覺到爆炸,還嚴重影響了數千公里範圍內的電子通信系統,美軍在阿拉斯加的雷達和4000公里範圍內的高頻通信全部失靈,長達20小時。爆炸產生的大氣擾動環繞了地球3次,整個亞歐大陸向南推移了9毫米。

赫魯曉夫對爆炸結果很滿意,而且還說我們還有比這更牛逼的,只不過我們不想試驗了。

氫彈是核聚變反應爆炸,原子彈是核裂變反應爆炸,氫彈的威力相當於原子彈的幾十到上萬倍,相對原子彈結構更復雜。由於結構複雜,氫彈製造出來後需要龐大的人員資金設備來定期保養和維護,不同於一般的核武器只需要在恆溫的儲藏設備裡儲藏即可。

于敏構型是中國獨創的一種氫彈構型,使得我國的氫彈維護保養成本大大降低,法國曾經用民用核技術換的了部分中國的“于敏構型”技術。我國的這一構型相對美國的T-U構型,使得氫彈保質期更長。


小小羅羅蛛


目前已知最大的氫彈,就是我們頭頂上的太陽了。


當年炸日本的小男孩、胖子、換算下來等於1.4萬tnt、2萬TNT的量,而人類製造出來的最大氫彈大伊萬,預設 一億TNT的量,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改為5000萬tnt的量。

而且原子彈只能作為氫彈的點火器,氫彈,也被稱作熱核彈,是利用原子彈爆炸的能量點燃氫的同位素氘等輕原子核的聚變反應瞬時釋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它的爆炸過程大致是裂變—聚變—裂變。所以理論上威力是無限的,他會不斷的裂變裂變裂變。


由於氫彈的實戰意義並不大,相反的其維護經費和保存難度更高,所以之後各國也相繼放棄了氫彈的研製和生產。並將已製造的氫彈相繼銷燬。目前僅我國保有氫彈,具體數據無人能知!所以,氫彈更多的是代表一個國家的實力,對外部勢力進行震懾,但實際意義不大!總結來說就是,“好看不實用”!




師傅不要啊


1954年3月1日的比基尼島氫彈試驗事故和1961年10月30日的蘇聯沙皇氫彈試爆,讓人感受到氫彈的恐怖之處,談核色變。美國曾在馬紹爾群島的比基尼和埃尼威托克環礁進行了多次氫彈試驗,有幾個小島在氫彈爆炸時消失了,蒸發了,在海底形成巨大的彈坑,當地居民也遭受到核輻射。20年後的1976年,美國將比基尼島表層土鏟去幾米,覆上新土,讓島上原住民返回居住。但是比基尼島上還是有核輻射,造成當地居民甲狀腺腫瘤,白血病發病率很高。馬紹爾群島為了紀念1954年3月1日的哪次氫彈試驗事故,將每年3月1日定為國家災難日。1961年10月30日蘇聯沙皇氫彈試驗,這很有名,各位朋友感興趣的話到網上看看,我就不說了。從這兩個大事件可以說明氫彈有多恐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