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禾本科雜草除草劑之唑啉草酯使用技術

唑啉草酯屬新苯基吡唑啉類除草劑,作用機理為乙酰輔酶A羧化酶(ACC)抑制劑。造成脂肪酸合成受阻,使細胞生長分裂停止細胞膜含脂結構被破壞,導致雜草死亡。

唑啉草酯為選擇性、內吸傳導型禾本科雜草除草劑,高效,廣譜,通過莖葉快速吸收。用藥後1~3周,出現植物毒性症狀,分生組織很快停止生長,並迅速壞死。擁有廣泛的雜草防治譜,它對小麥和大麥田野燕麥、黑麥草、硬草、虉草、菵草、看麥娘、日本看麥娘、棒頭草和狗尾草等防效優異,對部分抗性看麥娘、日本看麥娘防效較好。據悉,唑啉草酯是目前防除虉草的最好藥劑,防效為90%以上。

小麥禾本科雜草除草劑之唑啉草酯使用技術

為有效成分用藥量為30~60 g/hm2。唑啉草酯非常適用於春季穀物,了提高唑啉草酯的產品安全性,需加入安全劑解草酯。

小麥禾本科雜草除草劑之唑啉草酯使用技術

2014年,全球穀物(包括小麥、大麥、黑麥、燕麥、硬質小麥、小米、高粱和黑小麥等)田除草劑的銷售額為46.33億美元。這一年,穀物田前十大除草劑分別為:唑啉草酯、2,4-滴(2,4-D)、炔草酯、雙氟磺草胺、甲基二磺隆、氟噻草胺、噁唑禾草靈、氯氟吡氧乙酸、甲基碘磺隆、吡氟酰草胺。其中唑啉草酯排在首位。

穀物田芽後使用的禾本科雜草除草劑主要包括:炔草酯、唑啉草酯、禾草靈、氟唑磺隆、噁唑禾草靈、三甲苯草酮、丙苯磺隆。

唑啉草酯很少被根部吸收,因此,其土壤活性很小。 唑啉草酯對當茬小麥、大麥及非靶標生物安全,對後茬作物及環境安全。

唑啉草酯用藥適期靈活,在小麥2葉1心期至旗葉期均可施藥,最佳時期為田間大多數禾本科雜草出苗後3~5葉期。

在禾本科和闊葉雜草混生的田塊,為了達到1次用藥防除全田雜草的目的,唑啉草酯可以與大多數防治闊葉雜草的除草劑,如雙氟磺草胺懸浮劑、唑嘧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苯磺隆等桶混施藥,但切勿與激素類除草劑,如2,4-滴、2甲4氯、麥草畏等混用。

唑啉草酯要避免在極端氣候如氣溫大幅波動前後3天內、乾旱、低溫(霜凍期)、日最高溫度低於10℃、田間積水及作物生長不良等條件下施藥,否則可能影響藥效或導致作物藥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