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到底改變了什麼?

互联网到底改变了什么?

整個世界已經沒有了不被互聯網染指的存在,例如空氣這個似乎與互聯網八竿子打不著的東西,實際上也有聯繫,你會打開各種APP應用查看一下今天霧霾怎麼樣,然後跑到朋友圈或者微博上去抱怨下或者曬下好天氣;再比如你回到家看到你爸又在看各種“神劇”時,也許你會立馬跑到知乎上問“我爸老喜歡看手撕鬼子的神劇怎麼辦?怎麼引導?”。

與水電煤公路等等這些基礎設施不同,這些基礎設施永遠有無法染指無法改變的其他事物,但是互聯網這頭龐然巨獸卻穿透了一切,改變了一切。

如果將互聯網對這個世界上劃分出一個維度,那麼回到我們最熟悉的維度,無疑是時間與空間,而任何的互聯網產品也其實也都是在這兩件事情上下功夫。

改變空間

互聯網並無法改變物品的空間位置,但是它卻改變了我們與物品的關係,這種關係正在從物理空間向虛擬空間轉變。

改變人與信息的空間

古人存儲信息的方式非常困難,早期是石板,後來是竹簡,而有了紙張之後則算是邁出了一大步。但實際上紙張存儲的方式依然讓人痛苦,存儲與保存文字依然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而我們要在浩瀚的圖書中尋找需要的知識,一直像是大海撈針。

在以前時代,信息是不容易存儲的、信息也是不容易獲取的、獲取文本信息只是少部分人的特權。

而互聯網讓信息變成了雲,它需要的介質極少,普通的一本txt格式的書僅為2M左右,每一個人從雲端下載,雲存儲的邊際成本為0,所有人隨時隨地都可以獲取。不僅如此,我們想要獲得任何信息,都可以通過搜索獲得,獲得任何信息。

再到現在,有了今日頭條這種資訊推薦模式,我們甚至不用主動去尋找信息,可以等著各種信息被推送給你,成千上萬的信息,24小時只要你想要就會向你湧來。

也就是說,人與信息的空間,從遙不可及變成了觸手可及,被一步跨越。

無處不在的信息正在充滿我們的世界,什麼是劣質的信息,優質的信息,一切價值需要被重估,需要我們重新去定義,人腦也將逐漸進化。

互聯網讓我們可以從一個有限的屏幕,進入一個無限的空間。

方寸之間,萬千世界。

改變信息與信息的空間

信息之間也存在空間,即每兩條信息之間的關聯,以前依靠人來連接,就像學術研究一樣,在紛繁的文獻中找到各種信息,最後產生碰撞。

誠然,現在很多事情依然需要如此。

但在互聯網時代,機器開始連接信息,搜索引擎誕生了一個叫做“超鏈接”的技術,用戶輕輕一點,就從某個網頁跳轉到了另一個網頁,不斷的在相關信息中進行遊走。

而移動互聯網的大數據時代,“智能推薦”,機器通過你的閱讀記錄,全力以赴的為你推薦感興趣的文章、音樂、電影、電腦、手機、洗衣機等等信息.......馬不停蹄的向你湧來。

信息與信息之間的關係,正在被機器重新定義距離,機器會根據每個人的消費能力、消費習慣、年齡、興趣、收入等信息,精準關聯一切相關信息。

在數字化生存的世界裡,你在互聯網中的行為化身為數據,你也成為了信息本身,被其他信息所關聯。

改變人與物的空間

在傳統世界,物品就是物品,佔據的就是物理空間。但是互聯網世界,這些物品還擁有了互聯網屬性,這些屬性佔據了你的互聯網空間。

例如一件衣服,你買的時候還會考慮,自拍的時候會不會好看,後面會傳到朋友圈。再比如一張桌子、一張椅子、某個酒店、某個旅遊景點等等,這些物統統會佔領到你的互聯網空間。

而你的互聯網空間,一方面是無限的,因為雲盤幾乎可以無限存儲,但另一方同樣也是有限的,因為在朋友圈的信息流之中,你朋友們注意到你的時間有限。

另一方面,藉助於互聯網,任何物品也都實現了數字化生存,所有一切你看到的商品,藉助淘寶、京東、外賣平臺、上面服務平臺.......你都能夠輕而易舉的獲得,而不需要跋山涉水的去到某家店才能獲得服務。

互聯網空間的物品,也在反過來佔據你的物理空間。

因此,現在的物品已經跨越了實體與虛擬的概念,可以在我們的虛擬與實體空間隨意遊走,再無邊界,只要人類需要,它們就隨時出現或者消失。

改變物與物的空間

這裡我主要談的是物聯網,未來的物品將會越來越智能,隨時隨地可以通過人工智能語音召喚,而物品之間的空間除了物理上的距離之外,還多加了一層互聯網的空間,通過人工智能調度中心,兩個物品之間的距離與位置隨時會發生變化。

簡而言之,過去的物品都是靜止的,需要依靠人工移動,而未來的物品則是活動的,根據人類需求隨時移動,例如智能掃地機器人,通過智能手機操作,他們就定時啟動,不辭勞苦的把家打掃乾淨,沒有抱怨。

物與物的空間,從靜態變成了動態,從與人無關變成了只與人有關,藉助於互聯網,物與物的空間因為人而隨時改變。

改變人與人的空間

試想一下,沒有互聯網的時代,我們是如何向周圍人傳遞信息的。

今天放學後,你買了一本雜誌,結果發現一篇文章寫得太好了,那麼你要告訴你的朋友,你就需要第二天,把這本雜誌帶到學校,然後再給你朋友看,最後再交流。

但是現在可不是了哦,現在你一旦在微信上看到某篇好文章,可以不用跑到學校,不用帶上一本雜誌、一本書、一張紙條,也不用等上半天時間,可以在一瞬間發送給你的朋友,如果你發到朋友圈,那麼可以在這一瞬間發送給所有的朋友。

這種改變是極為深刻的,人與人之間的物理空間徹底消失了。

同時消失的還有時間

在PC時代,我們使用QQ或者聊天室,經常會說“再見”、“明天見”等等,是因為下線就是下線,那時的互聯網只能佔用我們部分的時間,但是現在的互聯網卻佔據了我們全部時間。

此前手機QQ取消了隱身功能,騰訊遭遇了自3Q大戰之後,最強大的用戶壓力。但是騰訊並沒有做錯,移動互聯網讓我們進入了一個全天在線的世界,24小時在線隨時接收消息的世界。

同樣轉變的還有身份

PC時代的互聯網是虛擬的,每個QQ後面都是一個虛擬的,不真實的人。但是現在的微信,我們已經很難感受到對方是個不真實的人,在微信中,我們其實已經變現建立起了一個實名制世界。

互聯網讓人與人之間的信息傳播進入到了隨時隨地的年代,我們將會越來越難以感覺到彼此空間的距離,取而代之感受到的是那個24小時在線的人。

改變時間

時間的改變,即一切建立在人之上,人為時間賦予意義,而互聯網正在改變這種意義。

時間被縮短

以前的廚房是父母用來做飯的,父母們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在菜場挑菜、與人討價還價,回來洗菜,做菜,洗碗.......耗費大量的時間。

但是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廚房也許是用來拍照的,偶爾下一次廚,必須拍好看些,因為絕大多數時間都在點外賣,吃完也不用洗,直接扔小區垃圾桶。

一個很明顯的變化是,通過理性的計算,我們發現自己做飯的成本其實遠遠高於外賣,這個世界最偉大的就是分工協作,而移動互聯網讓整個廚房也分工了出去。

此外,還有人工智能,機器人可以幫你掃地,智能空調會幫你恆溫......

越來越多不得不做的事情,開始可以放手,越來越多重複性的工作開始消失。我們的父輩會經常因為小孩偷懶而進行各種責備,批評其不努力,不上進,因為在他們那個沒有人工智能的世界,不勞動就會餓死,而努力與勤奮則是適應世界的最好方式。

而未來,即使你想要用這樣的方式去適應世界,或許這種連機會也已經沒有了。

時間被解放

作為時間的消費者,互聯網讓時間的消費方式不再被空間約束。

父母輩的時間被大量的安排在了工廠、組織的各種基於地理位置的集體活動中,時間被約束在了空間中,時間必須在空間中消費。

而80、90這代人,我們通過互聯網解放了這種空間約束,通過互聯網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志加入各種組織,貼吧、B站、微信群、QQ群......

你可以去你任何想去的地方,只要你打開Earthcam這個網站,他幫你實時直播全球的風景。

而移動互聯網,同樣讓時間從任何不必要的束縛中解脫出來,見縫插針的出現。

在農業工業時代,我們依然是整塊時間的消費者,我們唯有在下班之後才能擁有自己的時間,去消費。

而這個時代,你已經處於一個24小時在線的狀態,時間消費的機會無處不在,可以看個短片,刷個朋友圈微博、吐個槽、曬只貓......

每一秒鐘,我們都可能成為不同的人,上一秒是公司職員,下一秒是學習者,再下一秒又是女權都是,我們隨時切換著自己的身份,態度,情緒,立場。

醫學界有一個詞叫ADD,注意力缺失綜合徵。似乎用來形容現代人再合適不過,而碎片化的時間消費時代,我們每個人都在成為ADD。

這一切,是不可逆的化學反應。

時間開始值錢

過去我們都將注意力放到錢上,因為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的時間不值錢,所有人都極為拼命的用時間去換錢,所以資本主義才能榨取每個人的剩餘價值。

但機器正在讓我們解放,技術之下,活在未來的人類,可能只需要工作一個月的時間,就足以養活自己一年。

而在分工之下,我們再也不需要自己買菜、做飯、洗衣服,能夠消費的時間開始越來越多。那麼這些剩下的時間,我又該如何消費好?

於是可以看到的是,時間與金錢的交換關係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我們開始願意為內容付費,而不願意為了省錢,去花費時間搜索各種盜版內容,因為時間開始值錢了。

兩年前《羅輯思維》的跨年演講有一個洞察非常準確,移動互聯網用戶增速開始放緩,一切飽和之後,未來一切商業的戰場都是時間的戰場。

未來的商業世界,再無邊界,遊戲商家的對手不再是同行,還有一切與時間有關的一切。

互联网到底改变了什么?
互联网到底改变了什么?互联网到底改变了什么?

深度解析科技行業資訊,提供更有價值的視角

覆蓋百家號、今日頭條、搜狐、大魚號、網易號

等百家主流媒平臺

互联网到底改变了什么?

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