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民报」积石山“厕所革命”刮起乡村文明新风

「甘肃农民报」积石山“厕所革命”刮起乡村文明新风

本报通讯员 王文霞 多文让

2017年12月29日,积石山县下起了雪,胡林家乡吊坪村马学良家的小院里却温暖如春。妻子马阿依舍扫完院子里的雪,准备给90岁的阿奶洗个热水澡。

“阿奶,水热得很。”马阿依舍笑着对年迈的老人说。阿奶怎么也想不到,曾经“一个土炕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块砖”的“土厕所”改建后竟然可以洗澡,里面温暖如春。

“农村的冬天太冷,以前阿奶想洗澡我们都没办法。”在国侨办的帮扶衔接下,积石山县胡林家乡吊坪村的32户群众和马学良一样,告别了“脏乱差”的旱厕,用上了“净亮美”的水冲式环保循环“新厕所”。

“那个时候,夏天热,冬天冷。夏天厕所里臭气熏天、蚊蝇乱飞,冬天里冷得进不去,‘方便’这事变得特别‘不方便’。同村的张万平说起曾经上厕所的窘迫,至今还记忆犹新。

2014年,马学良成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在政府的帮助下,他通过异地搬迁项目盖起了新房。封闭式的玻璃窗阻隔了冬日的寒冷,现代化的家具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便捷,多种多样的就业途径让老百姓的“钱路子”也宽了起来。

“基本生活保障后,我们的老百姓就开始追求生活品质,寻求获得感和幸福感”。积石山县胡林家乡吊坪村支部书记郝文良告诉笔者。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积石山县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实施农村改厕工程。

“这套智能净化槽污水处理系统是我们此次农村改厕工作的亮点,这套系统经过化粪技术,水解酸化、生物氧化、沉淀出水等工艺流程,可将生活污水、粪便转化为可重复利用的清水和无污染的残渣,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可以循环再利用。”积石山县胡林家乡吊坪村包村组长杨国龙说。

“厕所的粪池废物经过净化槽处理,可以浇地,还可以浇树、种花”。村民马学良说,厕所变了,家里人的生活习惯也变了,更讲卫生了。“家里亮堂了,人洗干净了,精神面貌也好了”。他说,自从搬进新家,习惯越来越像城里人了。

积石山县胡林家乡党委书记李小军介绍说,农村改厕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内容,依托国侨办农村新住宅改造项目,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给予群众一万元的补助,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在我们吊坪村异地搬迁集中居住区和村委会安装智能净化污水处理系统32套,并配合安装全天太阳能热水器,让老百姓能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城市化生活。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积石山县“厕所革命”依靠高科技,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进农村住宅建筑方式,让积石山县农村开启“美颜”模式。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积石山县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生态文明与发展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努力补齐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环境短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