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监管升级,币圈会倒吗?

9月18日下午,央行网站发布了题为《常抓不懈 持续防范ICO和虚拟货币交易风险》的公告。

公告指出,“ICO融资主体鱼龙混杂,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

就在日前,刚刚发布《2018年中国区块链政策环境分析》(以下简称《政策环境分析》),其中表示,监管(将)始终严守政策红线,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会继续升级。

ICO监管升级,币圈会倒吗?


公告称,经过清理整顿,境内虚拟货币交易的全球份额已从最初的90%以上下降至不足5%,有效避免了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虚拟货币价格暴涨暴跌导致的虚拟货币泡沫,阻隔了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得到了社会各界高度认可。

公告同时指出,跟踪监测发现,境内外ICO和虚拟货币交易出现了以下新情况:一是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出海”,即原本设置在境内的部分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出走海外,在境外注册并继续向境内用户提供虚拟货币的交易服务;

二是出现了以ICO、IFO、IEO等花样翻新的名目发行代币,或打着共享经济的旗号以IMO方式进行虚拟货币炒作。

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

一、加强对124家服务器设在境外但实质面向境内居民提供交易服务的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的监测,实施封堵;

二、从支付结算端入手持续加强清理整顿,指导相关支付机构加强支付渠道管理、客户识别和风险提示,建立监测排查机制,停止为可疑交易提供支付服务,目前有关支付渠道已经排查并关闭了约3000个从事虚拟货币交易的账户;

三、密切监测ICO及各类变种形态,加强研判,打早打小,防患于未然,向市场传递更为明确的监管信号。

根据发布的《政策环境分析》,我国区块链的监管之路始于2017年7月。

“2017年7月5日,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报告认为单个ICO项目募集人数普遍超过200人,构成非法集资要件。”

2017年9月4日,央行联合网信办等机构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融资风险的公告》,将ICO定性为非法集资并全面叫停。

在此背景下,交易所、ICO项目方纷纷向海外转移,“但依旧通过社交媒体、咨询平台、场外交易等方式影响着中国投资者,因此,在2018年8月份,有关部门展开了第二轮监管行动。”

其监管成果是:据公安机关统计,近年来共立案侦办虚拟货币类违法犯罪案件近300余起。支付宝排查并关闭了约3000个从事虚拟货币交易的账户。截止到2018年5月,110个交易平台网站已被屏蔽。

根据目前的监管现状和取得的成果,链塔智库认为,区块链监管将会呈现两种发展趋势:

一是对ICO融资项目推介渠道进行全面监管;

二是通过区块链技术本身对行业进行监管。

对于ICO的监管升级是对于金融创新进行制约的表现。业内权威人士认为:金融领域的过度创新应该受到监管,而相对应的法律条款是源头上的防范工作,只有落实好条款细则,对于金融创新来说才能真正有利于市场的良性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