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中唯此人品行让人不齿,背负不忠不义之骂名也

《水浒传》里英雄众多,人物特点与性格明显,诸如梁山一百单八将,故而书本在演绎他们各自的故事时,成功将读者吸引成英雄们的拥趸。如果说,梁山英雄里被骂得最多的,或者说最不喜欢的人是谁?笔者悔昔想大部分人会异口同声的说是宋江,因为梁山被招安是他一手导演和促成的,招安前,梁山可谓鼎盛,兄弟有酒有肉,尽显英雄气概,招安后,梁山势力颓败,甚至走向了失败。梁山起义,可谓:成也宋江、败也宋江,简单的说,宋江让梁山走向了鼎盛,又是宋江让梁山走向了灭亡,故而都不喜欢宋江。

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中唯此人品行让人不齿,背负不忠不义之骂名也

梁山英雄人物形象影视剧照(图)

然而,就笔者悔昔个人而言,相比宋江,笔者更加的不喜于另一人,更加对此人表以不齿。那么此人是谁呢?此人乃梁山英雄排行第三,智多星吴用也。宋江,招安,虽然导致梁山起义失败,但他的初衷是好的,也是考虑周全的,既为了自己名声前途,也是为了众兄弟的前程,北宋虽然腐朽,但他的根基还在,军队实力摆在那里,梁山如果坚持下去,最终也是会被剿灭的。对于此观点,笔者在此就不多加言语了,之前,悔昔有过撰文分析过。

宋江的个人魅力,悔昔认为忠义是站得住脚的,而相比宋江,吴用,人格魅力可就差了不是一两个档次了,可谓忠义全无。为了自己的目的和出路,他不惜背弃晁盖晁天王而转投宋江,忘却当初上梁山时与晁盖结义的誓言,在招安之事情上,他站队于宋江,说实话,晁盖最终会走下失败,很大程度上与其“背叛”脱不了干系,此举实为不义之举。

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中唯此人品行让人不齿,背负不忠不义之骂名也

梁山英雄人物形象影视剧照(图)

另外,吴用最大的诟病还不在于此,而在与其骨子里没有底线。什么底线?就是不忠于国,说白了有叛国之嫌。这可不是悔昔乱说,书中可是有事实为证的。在《水浒传》“ 第八十五回 宋公明夜度益津关 吴学究智取文安县”中讲道,这梁山大军夺取了霸州城,使得辽国上下大为震惊,慌张不已。为了化解危机,辽国准备以诱人的条件招降宋江等梁山军队,因为他们知道,北宋腐败,奸佞之臣当道,宋江等梁山军队在宋朝不受待见:除宋江、卢俊义外其余人皆是白身(与老百姓一样,没有官职)。而辽国开除的条件是:“封宋江为镇国大将军,总领辽兵大元帅,赐与金一提,银一秤,权当信物。教把众头目的姓名都抄将来,尽数封他官爵。”

镇国大将军,总领辽兵大元帅,其余兄弟一一封官,如此条件不可不谓诱人,可宋江却嗤之以鼻,断然拒绝,可是有一人却被诱惑到了,在诱惑的条件下其生叛国之心,而且妄图劝说宋江弃宋投辽,此人非是别人,正是吴用。

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中唯此人品行让人不齿,背负不忠不义之骂名也

梁山英雄人物形象影视剧照(图)

宋江在接待了辽国使臣后,请吴用出来商议(吴用在帐后听的一清二楚),请教其看法,吴用长叹一声,低首不说话,陷入沉思之状。宋江看到吴用叹气,便问他为什么叹气啊,吴用便将心里之话对宋江说了出来,原话如此:“我寻思起来,只是兄长以忠义为主,小弟不敢多言。我想欧阳侍郎所说这一席话,端的是有理。今宋朝天子,至圣至明,果被蔡京、童贯、高俅、杨四个奸臣专权,主上听信。纵日后有成功,必无升赏。我等三番招安,兄长为尊,只得个先锋虚职。若论我小子愚意,弃宋从辽,岂不为胜,只是负了兄长忠义之心。”

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中唯此人品行让人不齿,背负不忠不义之骂名也

梁山英雄人物形象影视剧照(图)​

吴用的话够明白了,简单的说就是:“大哥(宋江),为了前程,我们还是投靠辽国吧!”吴用,为了自己的前程,他主动劝说让宋江投靠辽国,做一个叛国之人。对于吴用如此想法,宋江很快就进行了指责,他对吴用说:“军师差矣!若从辽国,此事切不可提。纵使宋朝负我,我忠心不负宋朝。久后纵无功赏,也得青史上留名。若背正顺逆,天不容恕!吾辈当尽忠报国,死而后已。”吴用就此打消了叛国的念头。吴用尽管最终没有走向叛国的行径,那是因为做主的是宋江,若是他的话,恐怕,叛国之举已然成为现实。吴用劝说宋江叛国之举止实乃不忠也,而且是大不忠也。

综上所述,吴用,不可不谓是个不忠不义之人,此骂名,背负的实至名归也。故而,相比众人不喜宋江,笔者悔昔更不齿吴用也!

悔昔言语道:正是:梁山首慧智多星,神机妙算堪称仙,可惜为人待商榷,不忠不义非人行!(文:潘悔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