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长:结局虽有遗憾,但青春不能后悔

中国式家长:结局虽有遗憾,但青春不能后悔

继《太吾绘卷》后,又一款国产独立游戏《中国式家长》在各大直播平台和朋友圈刮起了一阵飓风。《中国式家长》是一款现实主义的模拟游戏,游戏模拟主人公从出生到高考的整个过程,探讨中国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关系,用你似曾相识的“中国式元素”,还原一段真实又扎心的少年成长史。

想必一定有不少朋友,已经玩过这款游戏,从不同的结局中,我们或许会给自己带来很多沉思。

这是我玩过的最扎心的模拟养成游戏。

你,扮演着一个出生在普通家庭的孩子,父母喜极而泣。

在这里你将开启一段从出生到成人的旅程。

面对生活的选择,你将如何做出不让自己后悔的抉择?

面对邻居的刁难,你将如何以自己的特长为父母挽回面子?

面对喜欢的玩具,你将如何凭借自己的努力将其收入囊中?

面对心仪的女孩,你又将如何保持关系.......

中国式家长:结局虽有遗憾,但青春不能后悔

游戏的玩法,和普通的模拟养成类游戏大同小异。游戏最大的特色就是以孩子的视角去推动故事剧情发展,玩家的任务是既要通过各种学习来分配各种技能的加点,来顺利通过考试,还要在学业和生活的压力之下,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式家长》为模拟角色设计的几个技能数值,比如智商、体魄、想象力等,每个属性的加成,都会影响情节的发展和游戏的结局。

中国式家长:结局虽有遗憾,但青春不能后悔

在过往的经验中,这款游戏的名称,多少包含着些许讽刺的意味。在游戏过程中,玩家也不难发现,这款游戏没有在故事情节设计上,突出讽刺意味,而是通过一种客观展示的方式来呈现。比如,当你做某个选择或者遇到游戏特定事件时,游戏会有个投票设置,选择玩家是否有过相同或者类似的经历,最后会告诉玩家与你有相同选项的人数。这让80后90后甚至00后的玩家,在回想起自己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教育,最后带来的结果。

中国式家长:结局虽有遗憾,但青春不能后悔

我相信很多玩家,在初次体验这款游戏的时候,都会本能地将第一代孩子当做是自己,让故事中的角色继续自己的爱好,去追逐自己没有完成或者正在完成的梦想,青春留下的遗憾也想一一弥补。但是越到最后越会发现,不管人生的任何阶段,你都会有不一样的遗憾。

中学期,不管你是喜欢放任自我还是热爱学习,都会遇到一些阻力,成绩单带来的压力,父母的满意度决定了你能否得到相对应的奖励。这些元素都会成为玩家在进行选择时的阻碍,在某些程度上压缩了玩家的选择空间,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孩子压力和心理阴影的累积叠加最终都会导致游戏提前结束。

中国式家长:结局虽有遗憾,但青春不能后悔

此外,在早恋系统上的设计,游戏的设计也很贴近现实了。总的来说就是,你喜欢的看不上你,喜欢你的你爱爱答不理。是否让身为玩家的你回想起那些年夭折的早恋呢。

游戏后期,迎接玩家终极难关的,是中国学生的重要门槛,高考。而之前的心理状态,身体健康,以及最重要的在之前游戏养成中所累积到的技能点,都将直接影响玩家最终的高考成绩。对立志要游戏人生的玩家而言,如果为了填补青春时的遗憾,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搞对象上,那名落孙山,不被任何大学录取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中国式家长:结局虽有遗憾,但青春不能后悔

当然,如果你一直安分守己,成功考取大学,最后和中学时代喜欢的女孩子在一起的概率也很小。就如游戏的结尾所说,高考以后,儿时的玩伴都有了自己的出路,你对于父母而言也已经不是孩子,就连和你关系最好的女同学最后也可能因为时间空间等原因也不再联系。

我们陪着游戏中的人物,一起走到了游戏结局,会发现不管你怎么去培养,都很难给游戏中的角色留下最完美的结局。这就好像我们重新走过一遍青春,但是其实你根本改变不了什么,只要是青春,必然会留下遗憾。而游戏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不要去后悔你做下的每一个决定。

中国式家长:结局虽有遗憾,但青春不能后悔

我们只有经历过苦涩的青春,才会懂得青春的珍贵。多年后我们可能会回忆起,半夜偷玩游戏和父母斗智斗勇的场景;会回忆,起为了心爱的游戏而拼命兼职的日子;会回忆,最后和喜欢的女孩子打电话,那句没说出口的“我喜欢你”。但是都没关系,点点滴滴,滴滴点点都构成了我们无法重来的青春,这也正是我们现在回忆起来还是会无比怀恋的时期。

总结一下我的感受吧。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