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初期、商紂王子孫建立宋國,春秋晚期、被姜子牙子孫所滅

西周初期、商紂王子孫建立宋國,春秋晚期、被姜子牙子孫所滅

西周初年,在武庚叛亂被平定之後,商紂王的庶兄微子啟,被周王朝命令代替武庚,繼續統治殷民,被封於宋。劉向在《戰國策.敘錄》中說:“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宋,就是五個千盛國之一。

春秋時,宋曾一度強大,春秋五霸的霸主,其中一種說法認為,(公元前650——公元前637)宋襄公是五霸之一,但好景不長,宋國經過幾次戰爭失敗的打擊,實力很快衰弱下去。但又由於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春秋的晉楚爭霸中,宋國飽受戰亂之苦,為了避禍,它發起了兩次“弭兵大會”。

西周初期、商紂王子孫建立宋國,春秋晚期、被姜子牙子孫所滅

宋國是春秋時代對外政策很不靈活的諸侯國,受兵禍也最為嚴重。一次楚國侵宋,圍城九個月。把宋國弄到“易子而食”,人民無法生活下去的絕境,它深知弭兵(停止戰爭)的重要性。宋國執政者華元同楚國令尹子重,晉國中軍元帥欒書關係都很好。聽說晉楚有自動議和的意向,就從中積極活動,促成議和的召開。公元前579年夏,晉楚兩國卿大夫,在宋國西門外會盟,第一次“宋之盟”召開。

第二次弭兵之會又是宋國的左師相戌的倡議下進行的。相戌利用和晉國的執政者趙武,楚國的令尹子木是朋友的關係。再一次發起了停止戰爭的彌兵運動,經過努力,第二次宋之盟會議召開。公元前546年5月至7月,盟會在宋國舉行。有晉、楚、鄭、魯、齊、陳、衛、蔡和東道國宋等13個諸侯國的卿大夫和小國君主先後到會,秦國偏處西方,同意弭兵,但沒有出席會議。

西周初期、商紂王子孫建立宋國,春秋晚期、被姜子牙子孫所滅

兩次弭兵大會,雖然沒有起到預期的目的,但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弭兵大會之後。在與會國之間停止了十幾年的戰爭,尤其是晉楚兩大國之間,在40年內沒有發生軍事衝突。戰爭的中心由中原轉移到東南地區,即吳、楚;吳、越之間。

西周初期、商紂王子孫建立宋國,春秋晚期、被姜子牙子孫所滅

到了戰國,在幾個二等國裡面。宋又算是最大的。宋兼併了淮泗的一些小諸侯國發展起來。從公元前四世紀中葉來看,宋東到今徐州西的幾縣,南到今安徽宿縣,西到今河南商丘地區西部,北到今山東菏澤、定陶一帶。地跨今河南,山東江蘇,安徽四省。與齊、楚、魏等大國接壤。號稱過5000乘之國,有像陶邑這樣著名的都市,宋的國都在商丘(今河南商丘西南),後遷徐州。

宋經常受到鄰國大國的攻伐。宋有時在受到一個大國攻擊時,就向另一個大國求援。宋也和一個大國一起攻擊另一個大國。如公元前312年,齊宋攻魏。秦遠離宋國,但秦強大以後也覬覦宋國。

西周初期、商紂王子孫建立宋國,春秋晚期、被姜子牙子孫所滅

公元前322年,宋康王自立為王。宋康王在位的時間很長。一度強大,曾打敗齊國取五城,打敗楚國,佔地300裡,還打敗魏國。滅滕伐薛攻取了淮北的地方,康王自信與齊、魏力量相當,康王想成為天下霸主的求霸心切,用皮囊盛些,掛起來用箭射,說是“射天”,“以示威鬼神”。要宮內宮外,國中人都呼他為萬歲,惹怒了各國,罵宋康王是“桀宋”。公元前286年,齊國興兵伐宋,宋軍民潰敗,城邑不守,宋康王逃到魏國,死於溫。

齊滅了宋,獨佔宋國的地方,齊國乃是姜子牙的封國,宋國是商紂王子孫的封國,商紂王一脈至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