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中爆裂——成功鼓手的养成

只从中看到痛苦,而看不到痛苦之中挟裹着快乐的人,大概从没认真追求过什么。——豆瓣

这部电影真的不建议大家在深夜看,看完之后会打满鸡血。如果在高考前我看了这部电影,我一定会用尽毕生所学考进北大!只要是努力过奋斗过的人看完这部电影都会被感动到一塌糊涂。

于无声中爆裂——成功鼓手的养成

《爆裂鼓手》中安德烈是著名音乐学院的新生,他一心想成为查理·帕克那样的传奇鼓手。加入竞争激烈的校爵士乐队似乎让他看到了一线接近梦想的曙光,然而魔鬼导师弗莱彻的地狱式训练法几乎让人无法忍受。

于无声中爆裂——成功鼓手的养成

于无声中爆裂——成功鼓手的养成

本片讲述的是对“伟大”的追求以及为此付出的可怕代价。是一部充满汗、泪与血的片子。

这是《爆裂鼓手》给人最为直观的第一感觉可以概括为两句话:玉不琢不成器,不疯魔不成活。

于无声中爆裂——成功鼓手的养成

前者带有非常直观的励志成分,而后者代表的是电影略显黑暗的一部分,如果只是单纯的师生励志剧,那就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有趣了,然而这部电影里的师与徒都不是那种循规蹈矩的手艺人,他们有野心、是为达目标能够视生命为粪土的艺术疯子,而这对野心家身上黑暗、阴沉又入魔的状态在恰当的电影技巧之下,做到了像电影中的爵士乐一样让人着迷。

于无声中爆裂——成功鼓手的养成

于无声中爆裂——成功鼓手的养成

然而终究只是电影,一个琢玉成器、入魔飞升的故事,它的一切“爆裂”和“燃烧”都是独树一帜的故事内容和恰到好处的电影技巧合体的结果,爵士乐节奏复杂、变幻无穷,音色上本身便富有戏剧性,而电影的剪辑也伴随着这种变化与复杂紧扣节奏,起伏加速,和音乐融为一体,这种视觉与听觉同步起伏的共鸣让电影略有MV气质,格外的赏心悦目。

于无声中爆裂——成功鼓手的养成

此外电影使用大量特写将人的情绪内容放大,使得电影很大一部分需要靠人物表演来撑起,幸亏两位主角的表演都是奥斯卡级别的,几段精彩的斗法精彩到让人喘不过气来,剧情本身也像这特写一样刨除或者虚化了大量主枝外本应该出现的内容,直奔音乐而去,非常言简意赅单刀直入,单对于所表现的主题而言,已基本上没有什么可挑剔了。

于无声中爆裂——成功鼓手的养成

影片的序幕不是在图像,而是在声音中缓缓拉开。在一阵越来越激烈的鼓声之后,镜头才转至一个年轻人,他正激情澎湃地敲击着架子鼓。这一幕向我们展现了主角的音乐天分和演奏激情。

于无声中爆裂——成功鼓手的养成

音乐、节拍大量充斥其间,就是《爆裂鼓手》最开始设定的基调。该片的导演兼编剧戴文·查素列分别邀请了丹·利维和杜克·埃灵顿、创作插曲《鼓动真我》和《大篷车》,展现了他音乐上的不俗见地。此外,他也深知如何突出电影主题,即创作伟大的音乐既需要汗水,也需要天赋。

电影上映后,获得了一致的好评。在许多国际电影节展映。并且获得了多项业界奖项。奥斯卡也为其折腰。电影中,米尔斯·泰勒成功接手这一角色,并进行了全新演绎。刚毅果决的年轻人安德鲁·内曼想要摆脱大众,包括一直教导和养育他的父亲的平庸想法,因此对自己要求严苛。米尔斯·泰勒对安德鲁·内曼的演绎使得角色魅力十足。

于无声中爆裂——成功鼓手的养成

饰演魔鬼教练的J·K·西蒙斯却大出风头,吸引了不少眼球。 J·K·西蒙斯赋予了特伦斯·弗莱彻这一角色多重复杂性。他的表现使得《爆裂鼓手》的结局不是那么出人意料,但却趣味横生。

于无声中爆裂——成功鼓手的养成

电影的结局,一个新的出色的鼓手诞生了,一个成功的人,所要经历的似乎不是我们所敢想象的。这是导演根据亲身经历所改编的,这个世界总会有人像安德鲁那样为自己奋斗的。就算做不到安德鲁那样,但起码为自己的梦想奋斗过。我是时君妹,我们下期再见。

于无声中爆裂——成功鼓手的养成

文末附带观看地址,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请在文末点赞、留言哦~

于无声中爆裂——成功鼓手的养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