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学习,谁能替你成长?

我们有许多领导者为培养员工愁白了头发,这让我思考一个问题,员工的成长到底是领导者的事情,还是员工自己的事情,还是两者之间共同的事情?

假如我是一个员工,领导者想要培养我,当然,我会感激他的心意,但是我同时也会思考,他的培养对我的成长真的有用吗?

我并不否认领导者偶尔会提出一些对员工挺有帮助的建议,但是大多数情况下,真的无关痛痒。只不过是出于对上级的尊重,于是做出了一幅洗耳恭听的表象而已。

如果没有用,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培养方式才是有用的?员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学习才能够真正的成长?

这里涉及到三个方面:1、到底是谁想成长?2、成长是由认知来决定的;3、领导者对员工学习成长的有效支持。

你不学习,谁能替你成长?

1、成长是谁的事?

成长的主体永远都是自己,不管你是学生、子女、员工还是其它任何的身份,成长都不可能是老师、父母、领导的事情的事情。

就好像父母不能代孩子吃饭,领导也不能代替员工成长。

如果这个意识没有转变过来,我们还将自身能力提升的责任放在领导、放在公司头上,那么最终受损的只有自己,指望自己在公司的培养下一日千里,我不得不说,你真的想多了。

无论是公司还是领导,都不要能扛起员工成长的责任,他们最多只能提供一些资源或者精神上的支持。

如果你过于依赖公司或领导来帮助自己获得成长,最终损失最大的那个人只能是你自己,因为人生没有重来的机会,那些在混日子中耗掉的青春不可能再回头。

任何时候,我们要谨记成长的责任没有人能够替你担负,你必须自己承担起自身成长的责任。

如果我们自己没有这个意识,恐怕任何人都帮不了你。

你不学习,谁能替你成长?

2、建立正确的元认知

有了成长的意愿,首先要解决的是思维认知层面的事情,也就是所谓的心智模式,现在也有人称之为元认知。

什么是元认知?其实就是让你的中心认知,你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都源于一些最基本的、底层的思维模式。

打个比方,最近几天赶公交车总是没赶上,结果上班迟到了,有些人会将自己这几天碰到的事情做一个归因,认为是自己这几天出门没看黄历,运气不太好;还有一些人会认为是自己被事情耽误了,下次要注意一下……

结果前者的处理方式就是以后出门看看黄历,选择吉日出行;另外一些人梳理出门前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做好预案……

这两种看法和处理方式就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元认知。

我们要获得成长,当然首先就要建立起自己的元认知,包括我们是怎么看自己的,我们是怎么看身边人的,我们是怎么看世间万事万物的……

怎么建立呢?

当然是通过大量阅读,有人说,我不喜欢阅读,那也没关系,你可以听课呀,现在网上的在线课程真的太多了,你也可以通过与其它人讨论去建立自己的元认知。

解决了底层认知问题,我真的不认为具体的技能学习会是一个职场人成长的障碍,当一个人真正认知道学习某一个技能的必要性时,他就一定会全力以赴的去学习。

如果对某一个技能的学习不是很用心,那只能说明,是你的元认知告诉你,这个技能并不那么重要和紧急,于是学与不学,也就无所谓。

所以想要学什么,首先要解决的是想不想学、要不要学的问题,至于怎么学,根本就是什么大问题,关于学习方法的课程和书籍真的太多了。

你不学习,谁能替你成长?

3、领导者对员工成长的支持

当我们知道员工成长的主体是员工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是员工自己想不想成长的问题之后,或许领导者们就不会那么急迫的去给员工安排各种培训了。

我常听领导者抱怨说,自己花了很多时间,投入了很多资源去培养员工,但是员工就是没成长,这是怎么回事?是哪里出了问题?

这其实就是因为员工自己没有学习你安排的这些东西的意愿。

为什么没有意愿呢?我见到许多公司美其名曰内部学习,请外部的讲师讲课太贵了,于是派一些管理人员给员工讲课。

先不说这些管理者的授课能力,就站在员工的立场上来看,公司是为了锻炼管理人员的讲课能力呢?还是真的是为了培养员工呢?

如果公司是为了锻炼管理人员的授课能力,我作为员工,我不乐意做陪练难道不行吗?

当然我这么说,并非反对公司内部讲师授课,只是借这些真实发生在公司内的事情说明一个事实:

作为领导者,如果你关心的并非员工的成长,而是自己的成长,最好诚实的面对这一点。

千万不要把想要自己成长,当作是想要员工成长,这是两码事,你的成长并不能取代员工成长。

那么领导者如果真的想要员工成长,到底能做什么?

其实只要做到一点就够了:营造学习的氛围。如果要拆分的话,或许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1、提供学习资源

比如说设置一笔学习经费,员工参与一些与工作相关的学习则可以取用这笔费;又或者推荐一些与工作相关的课程,员工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层参加等等。

2、定期组织分享交流会

定期组织分享,对于学习内容进行深度讨论,帮助员工更好的消化和吸收。又或者对于具体某个技能的学习方法进行深入探讨等等。

3、提供应用所学的机会

在员工学习新技能的过程中,提供练习提升,并从中获得成就感的机会。

比如说有人在学英语,是否可以让他去接待国外的客人,为他创造交流沟通的机会呢?又比如说,有人在学摄影,是否可以让他承担摄影的工作呢?

或许刚开始效果并不是很好,但是这会刺激他学习的积极性,让他意识到,他所学的是可以找到发挥的机会的,于是便更愿意花时间去打磨这项技能了。

4、让员工的新技能有获取报酬的机会

刚才讲到员工学习到了新技能,并且用新技能承担了额外的工作,但是却没有因此而提升收入,员工的学习积极性慢慢的就会消失。

这是因为大多数员工并不能看到五年十年以后的事情,如果学跟不学并没有带来收入上的变化,那么员工就会认为自己学了也没什么用,慢慢的便懒得去学了。

我相信这是值得所有领导者去思考的问题,员工的能力在A水平的时候,公司付5000元的工资是合理的,但是随着员工能力的提升,到达了B水平和C水平,承担了更多的工作,如果还是5000元的工资,显然就不合理了。

员工能力的提升,创造的更高的价值,为什么不能为用到的相应技能支付相应的报酬呢?

如果员工的能力提升,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我相信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人才的流失。那么中间付出那么多的努力进行人才培养,意义又何在呢?

人才与公司或许会有博弈,但是市场总体来讲也是公平的,能够创造更高价值的人,在市场上就会有获得相应回报的机会。

成长和培养是每个职场人都非常关心的话题,员工为自己的成长负责,公司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就有机会打造出一个全员学习的生态和环境,实现员工与公司的共赢。

员工的快速学习能力才是成就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