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告诉我们,宫斗并不是玛丽苏升级,如懿也只赢得了片刻

文丨曾于里

《如懿传》今晚播出最后一集。虽然播出伊始争议不少,但随着剧情的推入,《如懿传》也渐渐赢得了它的口碑。

不少观众会将《如懿传》和《延禧攻略》做对比,可虽都是宫斗题材,它们却像是属性截然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审美诉求都应该得到尊重,但从立意和深度来说,《如懿传》远在《延禧攻略》之上。

《如懿传》告诉我们,宫斗并不是玛丽苏升级,如懿也只赢得了片刻


《延禧攻略》让人看得“爽”,宫斗剧的外衣下,它其实是打怪升级的“爽文”,是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玛丽苏剧,它准确地击中了观众内心中诸多潜隐的欲望和诉求——谁不想步步晋升,遇神杀神;谁不想集最优秀异性的宠爱于一身?

魏璎珞的上位史,是观众意淫的集体宣泄。

《如懿传》告诉我们,宫斗并不是玛丽苏升级,如懿也只赢得了片刻


但《如懿传》让人看得“憋屈”,它讲述的是一个已知结局的失败者的故事。

《清史稿》如是记载:“三十年,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

行此“大逆不道”之举后的第二年,乌拉那拉氏薨逝,从其丧礼、安葬来看,这位皇后已然“不废而废”了。

《如懿传》告诉我们,宫斗并不是玛丽苏升级,如懿也只赢得了片刻


《如懿传》告诉我们,宫斗并不是玛丽苏升级,如懿也只赢得了片刻


《如懿传》告诉我们,宫斗并不是玛丽苏升级,如懿也只赢得了片刻


《如懿传》告诉我们,宫斗并不是玛丽苏升级,如懿也只赢得了片刻


《如懿传》告诉我们,宫斗并不是玛丽苏升级,如懿也只赢得了片刻


《如懿传》告诉我们,宫斗并不是玛丽苏升级,如懿也只赢得了片刻


《如懿传》告诉我们,宫斗并不是玛丽苏升级,如懿也只赢得了片刻


《如懿传》告诉我们,宫斗并不是玛丽苏升级,如懿也只赢得了片刻


《如懿传》告诉我们,宫斗并不是玛丽苏升级,如懿也只赢得了片刻


《如懿传》告诉我们,宫斗并不是玛丽苏升级,如懿也只赢得了片刻


《如懿传》告诉我们,宫斗并不是玛丽苏升级,如懿也只赢得了片刻


史书上只是记载了乌拉那拉氏断发,但缘何断发语焉不详,《如懿传》则像是对如懿心路历程的一次复盘,她与弘历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

这样的故事设定与当今主流观众的诉求是相悖离的:现实压力如此巨大,观众更想看到的是主角是如何成功的,而不是她是怎么样失败的。

《如懿传》告诉我们,宫斗并不是玛丽苏升级,如懿也只赢得了片刻


《如懿传》告诉我们,宫斗并不是玛丽苏升级,如懿也只赢得了片刻


其他类型的电视剧大可以贩卖成功学,但宫斗剧里的成功学,总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因为它低估了宫斗的残酷和惨烈,遮蔽了封建皇权的丑陋和龌龊。

在一次采访中,周迅这样谈《如懿传》:

“我希望观众能够从《如懿传》这个角度去看,你看宫斗有多残酷,而不是去学习。”
《如懿传》告诉我们,宫斗并不是玛丽苏升级,如懿也只赢得了片刻


《如懿传》告诉我们,宫斗并不是玛丽苏升级,如懿也只赢得了片刻


《如懿传》告诉我们,宫斗并不是玛丽苏升级,如懿也只赢得了片刻


《如懿传》告诉我们,宫斗并不是玛丽苏升级,如懿也只赢得了片刻



《延禧攻略》里的宫斗残酷吗?

也很残酷,但观众却很难对其有一种抽离的审视,因为魏璎珞赢了,赢得过于酣畅淋漓、大快人心。她不仅在宫斗中赢了,她甚至赢了皇帝的心,此外还有傅恒这样可以为她而死的“白月光”,因此该剧完结后,观众第二季的呼声特别强烈,很多网友留言“想看傅璎第二季”或者“魏璎珞与皇帝大猪蹄子的戏我还想看三十集”……

此时不少观众对于宫斗并不排斥,甚至他们不仅仅是学习,还有所向往,不少营销号都开始煞有介事地从中总结“职场攻略”了。

《如懿传》告诉我们,宫斗并不是玛丽苏升级,如懿也只赢得了片刻


《如懿传》则是以众生的苦、全员的输,来渲染宫斗的残酷——没有谁是赢家,一个都没有。高贵妃、富察皇后、阿箬、金玉妍、魏嬿婉,剧中的这些反派角色,性情各异,宫斗手法有高有低,但她们殊途同归,从未赢得皇帝的心,失去了一切,最终惨死。

如懿当然也没赢,她虽坐拥后位,赢得了掌管后宫的权力,却失去了自己——她永远不再是单纯、善良、与世无争的青樱了;她失去了自己青梅竹马的爱人——“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的诺言,换来的是“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如懿传》告诉我们,宫斗并不是玛丽苏升级,如懿也只赢得了片刻


并且,《如懿传》比《甄嬛传》更为决绝,《甄嬛传》尚且以甄嬛权力的赢来冲淡虚无,让观众的情绪有一个宣泄口,而走到权力巅峰的如懿却选择与权力彻底的决裂——爱情不再,再多的权力又何用;当我已对你心死,纵然你是高高在上的帝王,我也要离你而去。

《如懿传》告诉我们,宫斗并不是玛丽苏升级,如懿也只赢得了片刻


与《甄嬛传》中的雍正一样,《如懿传》中的乾隆一样薄情寡恩,他们都是封建皇权象征,也是集大成者,他们是一切悲剧的罪魁祸首,当然他们本身也是封建皇权的牺牲品——他们成了冰冷的机器。

封建皇权,与族权、男权、父权其实是同构的,它强调权力中心主义,强调权力的唯一性、权威性、排他性和独占性。皇权是权威的,它不可挑战,你只能仰视和服从,因此当如懿天真地与弘历说起一夫一妻制时,弘历跟她说“三纲五常”;皇权掌控着资源的分配,女性没有任何自主权和话语权,她们只能依附和讨好皇权才能分得一杯羹,因此人人小心揣度着皇帝的心思,步步惊心,生怕哪里出错惹恼了帝王,因此人人都在争宠,都想着踩着别人往上爬……

《如懿传》告诉我们,宫斗并不是玛丽苏升级,如懿也只赢得了片刻


可见,悲剧是一早就写下的了,只要弘历是帝王,他就永远不可能是如懿一人的夫君,如懿最终也不过是皇帝的臣子和奴才。这不能全怪弘历,谁被推上权力的宝座,都将被异化。

如果是在寻常年代,后宫的这些女子该是多么姹紫嫣红的美好存在,但她们被推入封建皇权和男权的牢笼中,她们相互戕害、面目全非。当观众在社交网络上吐槽嫔妃们的心机时,他们是否洞悉到人物异化背后的畸形机制和庞大悲剧?

《如懿传》想让观众看到这些。如懿在宫斗中是失败了,但在与皇权与男权的对抗中,她却赢得了片刻。断发的那一刻,她终于是一个独立而自由的女性。千百年后,女性已不再为宫墙所困,但我们却得时刻警惕着思想的倒退——毕竟男权制/皇权制的阴魂不散。

《如懿传》告诉我们,宫斗并不是玛丽苏升级,如懿也只赢得了片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